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估值難拖累藝術品質押融資

  • 發佈時間:2015-09-28 05:29:49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目前我們只是初步探索了新拍藝術品方面的質押貸款,對存量藝術品方面則有所保留。這裡邊的問題實在太多了。”日前,在第六屆藝術廣東·國際收藏品及藝術品博覽會現場舉辦的一場“藝術·金融交流會”上,東莞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李啟聰如是感慨。

  今年夏天,這家銀行成功操作了該行歷史上第一筆藝術品質押貸款。近10年來,藝術品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不斷地刺激著投資者對藝術品金融服務的需求。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雖然處於調整中,但藝術金融的市場規模卻比2013年增長了61.5%,達到123.4億元。作為國家監管層鼓勵的創新領域,藝術品市場領域的金融創新已經被業內人士公認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

  不過,由於在鑒定、評估和處置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現實困難,金融機構正式全面進軍這片藍海或仍需時日。

  探索

  東莞銀行接力藝術品質押貸款

  自1993年國內出現第一宗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拍賣活動以來,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已經經歷20多年的大發展,整個市場的年交易規模早在數年前就已經突破3000億元,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藝術品也成為股票和房地産之外的第三大投資工具。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昌盛,在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涌入的同時,也在不斷加速金融資本與藝術品投資收藏的對接和融合。近年來,藝術品基金、信託、典當、租賃、眾籌,乃至保險、貸款等各種金融創新産品不斷涌現。

  尤其是在最近兩年,整個藝術品行業處在深刻回調的趨勢,幾乎所有藝術品市場板塊都出現量降齊跌的現象。在需求疲乏和行情波動的雙重壓力下,很多藝術品經營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都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困境,為了避免因為暫時的“缺血”而慘遭市場淘汰,他們都迫切希望有金融機構能夠利用他們的廣闊的資源平臺來直接為市場和投資者輸血。因而,在所有的理財産品當中,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是最為業界所期待的。

  “實際上,就算沒有金融機構的介入,一些投資者也已經在結合個人的條件嘗試通過民間的融資平臺來尋找杠桿資金的注入。只不過,與正規銀行的貸款相比,民間融資的成本要高很多。在行情好的時候,多幾分利息可能關係並不大,因為從市場上獲得的利潤遠遠高於他們要付出的資金成本。但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高價融資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負擔。”書畫收藏家羅淵向南方日報記者坦承,如果藝術品也能像房地産那樣直接用於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對投資者來説可以降低他們的投資成本,對市場來説,則可能刺激更多的購買需求。

  “我們也是在與收藏者的長期接觸中,知道他們在藝術品融資方面有著巨大的需求。”李啟聰所在的東莞銀行今年第一次介入到藝術品融資業務。據其介紹,該銀行的做法是,先給準備參與藝術品競拍的目標客戶一定的授信額度,然後派出專門的客戶經理陪同客戶一起參與拍賣活動,拍下藝術品後,再按照成交總額的一定比例為客戶提供貸款,發放的貸款會直接打到拍賣行的賬戶上。拍賣收到銀行的貸款後,把相應的拍品移交給由客戶陪同的銀行派出人員,然後再由銀行的派出人員押回銀行驗收入庫。銀行參照傳統金庫的模式,專門建設了藝術品倉儲中心。“貸款直接轉到拍賣行的目的是,根據央行要求對貸款用途進行有效監管,保證專款專用,避免貸款風險。”

  其實,東莞銀行並不是國內第一家為藝術品交易、投資和收藏提供質押融資的銀行。早在2008年,山東濰坊銀行就開始了金融資本與藝術品市場融合的探索,以其認可的藝術品為質押標的,向符合授信條件的借款人提供授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困境

  鑒定、評估、倉儲、變現成問題

  在藝術品金融化的道路上,雖然建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濰坊銀行、東莞銀行等一些地方性金融機構都曾經有過試水經歷。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業內人士反映“都不能算很成功”。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鑒定和估值的問題。”在藝術廣東組委會日前舉辦的藝術金融交流會上,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財産險部副總經理林鋼就指出,他們公司這些年在參與藝術品保險過程中有過很深的體會,正因為鑒定和評估存在問題,國內理論上的保險市場與實際的業務規模存在巨大的反差。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體量高達3000多億元,按照保險系統的理論來計算,整個藝術品保險市場的理論總保費應該可以超過10億元,然而實際的業務發生總量還不到這個數字的5%。不管是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範圍,還是針對每項藝術品提供的保險金額,都與收藏者的希望存在巨大的差距。

  據林鋼介紹,國內保險公司對藝術品的評估包括價值評估和風險評估兩部分。對於前者來説,藝術品保險是比較特殊的財産保險,一般是投保人與承保公司雙方通過定值的方式進行投保的。在估值方面,國內的做法主要是以公立博物館或雙方認可的其他第三方機構出具的鑒定和評估報告作為參考的。至於風險評估,又包括損失保險評估和運輸風險評估兩方面,其評估方式與普通財産風險評估的維度大同小異。目前,這兩項評估都存在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對藝術品價值的確定。這也是當前國內整個藝術品金融領域面臨的共同難題。

  正因為同樣的原因,李啟聰也坦言,東莞銀行只是在新上拍的藝術品方面進行了質押貸款的探索,至於在存量藝術品方面,存在的問題太多,這樣的操作模式空間並不大。

  對存量藝術品的鑒別和估值,李啟聰認為確實很難。他們曾經就這些問題與拍賣行有過深入交流,但是最後溝通的結果與雙方的希望還存在不小差距。除此以外,他認為質押藝術品的保管也是不小的難題。目前東莞銀行雖然自建了專業的倉儲中心,但是建設和維護的成本非常高,是否所有銀行都要這樣做,有沒有必要推進第三方機構託管?值得去思考。

  對於藝術品融資業務目前遭遇的瓶頸,知名藝術品市場研究專家西沐在其撰寫的一篇調研報告裏邊指出,相對於易於盈利的傳統業務,由於藝術品自身具有真偽不確定、價格波動大、存儲困難等缺點,銀行普遍對該項業務缺乏信心。特別在2011年9月經媒體披露,華爾森集團總裁謝根榮請原某著名博物院副院長等人給假造的“金縷玉衣”估價24億,並且該偽造金縷玉衣于2002年向建設銀行北京開發區支行騙貸數億元,藝術品質押融資的鑒定與估價問題愈加凸顯。

  出路

  建立融資業務的系統性機制

  儘管在鑒定、估值、保管和兌現等方面面臨諸多問題,但是,國內的藝術金融市場發展勢頭卻依然迅猛。

  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今年2月發佈的一份《中國藝術金融發展年度研究報告》顯赫,2014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雖然處於調整中,但藝術金融的市場規模卻比2013年增長了61.5%,達到123.4億元。

  在西沐看來,推進銀行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的直接原因,是藝術品市場存在的大量現實和潛在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融資需求。近年來國內藝術品市場需求急增、交易活躍,佔文化産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大量資金從樓市、股市流入其中。

  面對藝術金融市場的高速發展,一些業內人士並未表示出應有的樂觀。西沐便表示,相比其他産業,文化産業獲得金融支援通常不易。作為資金供應主體的銀行,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給藝術品市場提供信用。最關鍵的還是業務的系統性機制未能建立起來,針對藝術品質押的銀行的風控機制構建的探索不足,風險管理未能形成閉環,這是整體的情況。

  “藝術品融資要加速發展,必須首先攻破評估的難題。”雅昌藝術網廣東分公司總經理向仕傑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基礎工程。”

  向仕傑介紹,作為故宮博物院藏品捐贈部分的指定估值機構和國家文化部市場司和廣東省文化廳指定的藝術品市場調研機構,雅昌這幾年不僅大力推進在世藝術家作品鑒證備案,而且致力打造一個基於二級市場交易的全面的數據庫,目前,利用這套基礎數據庫提供的資訊,他們已經可以針對國內每一個區域市場、市場的每個板塊以及每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的交易情況提供最新的實時市場監測分析,未來這方面的工作將擴展到具體某一位藝術家的單張作品的紀錄、分析和估值。“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基礎工程,就是要為廣大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服務,幫助他們實現對每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準確的市場估值。”

  林鋼則建議,國內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在藝術品市場方面建立一個完善、全面和科學的體系。首先要一個強大而完善的藝術品市場基礎數據庫,西方所有重要的藝術品的交易、流通和收藏都可以在他們的基礎數據庫裏邊找到詳細資訊,其次就要有專業的人員和第三方機構,借助專業的數據庫來為有需要的組織和個人提供權威的評估報告,減少業內的爭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