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熱錢使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變為投機

  • 發佈時間:2016-01-15 09:30:4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從2007年起,熱錢使中國藝術品市場轉變為投資市場。

  熱錢主要來自企 業和機構投資者,其運作量遠大於傳統收藏者。民生銀行在2007年首次公開發行藝術品投資基金,産品迅即售罄。之後,財團和企業的入場規模迅速增長,並有 很多個人以團體的名義投資。據分析,至2010年,機構投資者和公司的投資量佔市場總量的4-6成。雖然熱錢只是股票和房地産市場流出資金的一小部分,但它們很容易使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體量劇增,熱錢涌入正是2010年拍賣市場異常火爆的重要外部原因。熱錢也使藝術品交易從少數人的收藏行為,變成社會廣泛參與的投資行為。

  藝術品投資市場過熱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溢價過高,這裡指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格遠高於理性評估價 格。僅以當代大藝術家吳冠中為例,他作為當代畫壇的最後一位大師,作品在拍賣市場創造過多次奇跡。他于2010年6月去世後,市場立即關注其畫作的升值空 間,當時恰值熱錢洶湧,其作品價格迅速上揚。在當年7月至12月成交的254件作品中,除6件無底價或諮詢價外,成交價處於估價區間的為81件,而高於估 價的達165件,低於估價的僅2件。第二年,吳冠中作品價格繼續躥升,在拍價前8件中,4件的成交價分別是估價的14.2倍、2.3倍、1.8倍、1.8 倍(另4件為諮詢價)。

  二是交易頻繁。在股票市場,由於交易手續簡便、交易費用較低,投資者經常會頻繁交易。而在藝術品市場,由於交易 成本較大,投資者一般不應頻繁交易。但實際上,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短期易手現象並不鮮見。仍以吳冠中作品為例。筆者在2010年11月統計到其13件作品的 重復拍賣紀錄,其中在5年內重復拍賣的達12件,而在2年內就重復拍賣的達7件之多。目前吳冠中最高價作品《長江萬里圖》曾于2006年12月在“北京翰 海”拍至3795萬元,2010年6月又在“北京翰海”拍至5712萬元,僅僅一年半之後,又在“北京藝融”拍至1.4950億元。

  從投資行為學看,上述狀況是投資者過度自信的結果。

  過度自信理論是金融學的四大研究成果之一。認知心理學認為,人是過度自信的,經常會系統性地低估某類資訊、並高估其他資訊。許多職業領域存在過度自信, 投資者便位列其中。在完全理性的投資市場中,如果不考慮流動性需求,交易量應該為零。而在現實中,由於投資者過度自信,導致金融市場的交易量非常大。詹姆 斯·道和加裏·戈頓在1997年發現,全球外匯日交易量約為年度世界貿易總額和投資流動總額之和的1/4。我國證券交易的週轉率更為驚人,有的投資者甚至 在一年內交易百次以上,原因是他們總以為自己對股票的預測能力強于其他投資者。

  藝術品投資者的過度自信,也使其價格判斷發生巨大偏差。

  在以投資為主導的藝術品市場,價格大多來自投資者之間的供需關係。投資者獲得最大利益的原理是,在價格走高前買入,在價格走低前賣出。所以嚴格説,如果 兩個投資者達成交易,至少是有一方對未來價格的走勢判斷失誤:未來價格走高為賣方誤判,未來價格走低為買方誤判,未來價格持平則為雙方誤判。所以,與證券 金融市場一樣,如果不考慮流動性需求,藝術品投資市場的交易量也應該為零,而現實中的藝術品拍賣溢價過高和頻繁交易,同樣是因為投資者總認為自己對藝術品 價格的預測能力強于其他投資者。

  過度自信對於藝術品投資市場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它總會使藝術品價格偏離其理性價格,甚至使價格發生扭曲。當多數投資者對未來市場向好的判斷過於自信,往往會産生整體市場預期的自我實現,從而使市場溫度急劇上升。而當多數投資者對未來市場向差的判斷過於自 信,也往往會産生整體市場預期的自我實現,從而使市場溫度急劇下降。這樣,便會導致市場價格的巨大波動,也必然導致市場走勢的大起大落。對於投資者個體而 言,投資收益也變得極不穩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來源:美術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