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收藏家必備五種基本素質

  • 發佈時間:2016-01-18 09:45:4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馮善書  責任編輯:張明江

  “轉眼進入收藏界已20年有餘,讓我感到最欣慰的一件事是沒有經歷過賣錯的痛苦。”飲譽全國的玉石、觀賞石和名貴園林植物大收藏家黃建明出人意料地把南方 日報記者帶到了他的書房,那裏擺放著他最志得意滿的一批藏品,有鬼斧神工的天然奇石,亦有精妙絕倫的古董文房雅玩,還有筆墨孤絕的書畫珍品。

  作為中國觀賞石協會和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的副會長,他一年到頭到外地開會交流的活動非常頻密。在別人看來,他家裏的藏品已經足夠多,僅觀賞石一項就有數千 方,品種包括廣西大化石、彩陶石、來賓石,內蒙古的風淩石、沙漠漆、瑪瑙石等。但是,他潛意識裏還是不願被這些藏品“鎖死”,而盡可能讓自己的眼光和腳步 變得開放些,平時不管工作再忙,他都會抽時間到其他藏家那裏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當然,最高興的是能夠學點知識或淘點東西回來。

  在許多業內知名的收藏家面前,黃建明就是一個活脫脫的“東莞式”農民——衣著簡單、言語樸實,儘管身為一家大交通運輸集團公司的老總,但是他極少在公眾面 前表露他的財富實力,尤其是在玩石和收藏這類需要大資金來撬動的“業餘愛好”,他依然刻意保持自己低調內斂的一面。譬如,他開的越野車,有點舊也有點小, 被有些石友笑“與他的身份不大匹配”。他的大部分藏品實際也在暗合他開和圓融的處世方式和性格,擺在他家裏的奇石、崖柏,造型多圓潤飽滿,極少張牙舞爪的 那種。按照他自己的説法,這更容易讓別人接近。

  黃建明的藏品包羅萬象,種類非常龐雜,有觀賞石、玉石、書畫、瓷器、紫砂、崖柏、紅木、園林樹、文房文玩等等,因而,廣東省觀賞石協會的一幫朋友都説他是 “大雜家”。不過,這些藏品當中,真正能夠“自成體系”的還是大化石、黃龍玉、崖柏和園林樹。這四者也可以説是目前他的收藏體系中數量最多、品質最優的品 種。黃建明是廣東最早介入到黃龍玉開發和收藏領域的本土收藏家之一,黃龍玉也是他目前投入資金較多的一項收藏。在他的倉庫裏邊,記者看到許多大塊頭黃龍玉 籽料,這類原石玉質比較穩定,不管是在原産地雲南,還是在河南和廣東這些二級市場,都非常罕見了。黃建明收藏的崖柏也讓人吃驚,尤其是一些大型陳化異型 瘤,就算是專業的崖柏經營商也未必經常見。除此以外,黃建明投入心血最多的就是種樹。在他的家裏和工地,種滿了各種奇珍樹種,有羅漢松、茶樹和桂花,有些 尖葉月桂,動輒上百萬元一株。

  儘管藏品如此之豐,但是黃建明不太願意給別人留下“玩物喪志”的印象。他是一個善於經營的企業家,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投入到他所熱愛的收藏事業。2015年,他新任東莞市奇石研究會會長,其突出的“經營意識”也給協會帶來了一些新氣象。

  黃建明一針見血地對南方日報記者指出,收藏也是一門事業,並不是在家裏隨隨便便擺兩個舊瓶舊罐,就可以叫作收藏家。“收藏家必須具備五種基本素質。”

  1。學習精神

  黃建明説,現在他的藏品已經很多,像大化石、黃龍玉這些,已經形成一定的體系。有些藏家到他這裡來玩,就是因為有些品種的大化石和黃龍玉在別的地方看不 到。“但是,相比之下,我的知識可能不一定有我的藏品這麼成體系。”他坦承,每一類藏品,都是一門獨立的學問,可以讓我們去學一輩子。打個比方,黃龍玉主 色調為黃、紅兩色,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綠等色,按照出産環境的不同還可以分為草皮料、洞坑玉、山流水等,我們如何通過它的外觀就一眼看出它隸屬哪 一個品種,這裡邊就有很多東西要學。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掌握這些基本知識和交易經驗,只是一味聽別人怎麼説,很可能就會上當受騙、要吃虧。

  因而,黃建明認為,收藏家首先就要有學習精神。他自己就一定踐行走到哪、學到哪的原則,就算自己的藏品就別人多,財力比別人雄厚,但是,有很多東西還是要 向別人學習。一個人的認知力是有限的,在某一個領域就算自己已經成為專家,也還是會有疏漏的。儲備多一點知識有益無害,只是説,這些知識什麼時候能夠發揮 效用,那就要看時間了。

  2。投資意識

  “我玩收藏20多年了,從來沒有因為要賺多少錢而去買一塊石頭,或者買一幅字畫。”黃建明對記者説,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收藏就應該毫不考慮一件藏品未來 的價值問題。如果你收藏了幾件東西,20年後被證明是一堆垃圾,那是非常遺憾的事情。所以,黃建明認為,就算是為自己的興趣去收藏,也必須有一定的投資意 識,這也是一種做多價值的方法。我們通過自己的收藏,在實現了精神富裕的同時,也獲得了物質上的富裕,這種“雙豐收”的結果不是更好嗎?

  黃建明説這20年來最大的欣慰就是沒有買錯過東西。譬如黃龍玉,十年前它作為新玉種,遠不如今天引起那麼多投資人的關注。當時大家都説黃龍玉和我們廣東的 黃蠟石沒什麼區別,並不認可它的市場價值。所以,他和一幫朋友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囤進了一大批籽料。果不其然,幾年後黃龍玉的行情就像搭了直升機一樣直往上 蹭。

  “帶著投資意識,我們會更慎重地去決定自己的購買對象。”黃建明説,原來只有一道尺規,就是這個東西符不符合自己的審美標準。有了投資意識後,我們就會拿 多一道尺規來衡量它,會去考慮行家的眼光怎麼看,大眾的眼光怎麼看。“越是多人認可的東西,將來自然會有越多的人來接盤。買的人一多,價格自然就會上 去。”

  3。精品意識

  黃建明坦承,搞收藏的時間越久,在業界的知名度就越高。很多做藝術品生意的人,聽説他有錢,又愛搞收藏,就會想方設法地通過中間的朋友來找到他,向他推銷一些産品。在這種情況下,他面臨的選擇就會很多。

  “雖然我的接受能力很強,很博愛,但是,也不能見到什麼東西都買。人的精力再旺盛也是有限的。”黃建明説,做雜家其實是不好的,必須要在某些領域儘量往專家靠。譬如,在某一個石種上面,鑽透吃透它,只有當你的某一類藏品成了一定體系,你在業界才會有影響力。

  這麼多年來,黃建明坦言自己得到的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要有精品意識。一件造型和氣質都很平庸的石頭,在家裏擺一百年也不會有很高的價值。“但是反過來, 如果我藏的這塊大化石,造型奇特,塊頭大,顏色特別,在市面上是很難找到的。只要我一搬回家,它自然就會吸引很多行家的目光。”黃建明稱,同樣是一件東 西,精品是庸品價格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4。求實

  對於玩收藏的人來説,求實精神也是很重要的。黃建明説,不僅自己要實事求是,對自己不懂的東西或者有懷疑的東西,也要刨根問底。

  實事求是,説白了就是要誠實。不管是對於自己的藏品,還是對別人的藏品,都要客觀去描述其真實的狀態和價值。有些人收藏的東西,其實在行內人看來很平庸,但是,他自己卻把它吹得神乎其神。

  一定要有求實的精神。在收藏這個圈子,很多朋友礙于面子,有時候不一定會直接提醒自己。這就要求我們自己要自知。不要不懂裝懂。“我原來玩陶瓷也玩得很 多,後來慢慢就少了,就是因為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而裏邊的水太深,我對自己的眼光沒把握,於是把精力放到了自己更專的領域。”黃建明説,沒有求實精神, 是很難收藏到好東西的。因為在沒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搞收藏,憑的就是運氣。就算有別人幫你當參謀,也還是懸。

  5。不攀比

  看到張三有塊一噸重的石頭,你也要買一噸重的石頭;看到李四收藏的名人字畫比你多,你非得也要再買一批,在數量上壓倒對方。這就是收藏界最典型的攀比行為。黃建明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行為。

  “收藏應該是很快樂、很個人的事情。你收再多的東西,也是你自己的,本質上跟別人無關。”黃建明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們現在已經處在一個價值觀多元 化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審美觀和價值感。就拿玩石來説,有些人注重石質,譬如黃蠟石,玉石等,有些人喜歡玩造型,譬如英石、靈璧石等,也有些人喜 歡兼而有之,譬如大化石等。

  攀比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有了這種心態,很容易就會影響自己的判斷。

  “你玩你的,他玩他的。大家一起玩,一起交流,我們這個圈子的文化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大家學到的知識也會更多。”黃建明坦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