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沐:如何看待中國藝術金融實踐的趨勢和獨立性

  • 發佈時間:2015-12-31 09: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目前,對於如何認識中國藝術金融的發展?如何看待中國藝術金融的實踐?如何認識中國藝術金融的發展與世界藝術金融發展的關係?等等問題,理論界與學術界的認知還比較混亂,需進一步厘清。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特約專家、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先生被視為中國藝術金融前沿理論與前沿實踐的建構者,他在採訪過程中,以《如何看待中國藝術金融實踐的獨立性問題》為題,從幾個方面,系統論述與探討分析了中國藝術金融前沿理論與實踐前沿方面的一些前沿性問題,具有重要價值,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經作者授權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您認為目前的藝術金融發展的內核及前沿趨勢是什麼?

  西沐:如果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講,藝術金融就是一個將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産化、金融化的服務過程。當然,這種服務過程包括産品、方法、支撐等多種服務形式。如果從進一步的學理上講,我們認為,藝術金融首先是一個新的業態,有自己獨立的業態發展進化規律與特徵,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藝術”+“金融”,也不能僅僅理解成藝術産業與金融業的融合,而是指在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産化、産業化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創新架構體系、金融化過程與運作體系、以藝術價值鏈構建為核心的産業形態體系及服務與支撐體系等形成的系統活動過程的總和。在這裡,理論創新架構體系,包括藝術金融及其産業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等;金融化過程與運作體系,包括金融制度、金融規則、金融政策等宏觀性體系,以及金融工具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體系等運作層面的體系;以藝術價值鏈建構為核心的産業形態體系,主要是指不同藝術資源價值體系所形成的産業形態,如藝術原創性的金融産業形態、藝術衍生品金融産業形態、顧問服務産品金融産業形態、藝術教育金融産業形態及市場支撐服務金融産業形態等體系;服務與支撐體系主要是指政府、藝術機構(企業)、藝術市場、社會仲介與産業支撐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藝術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所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由此可見,藝術金融是圍繞藝術資源資産化在藝術産業發展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的一種融資與服務過程。所以我們講,藝術金融不僅僅是一種高級的市場形態,更不是一種概念性的理念,也不是産品層面上的一種呈現,而是一種在藝術品市場發展基礎之上的一種産業形式或獨特的業態表現。在這裡,價值鏈的架構至關重要,其中,發現價值是核心,創造是靈魂,價值整合是主線,藝術資本市場是基礎,通過藝術品及其産業市場走向大眾化是目標,國際化是大勢。

  我們作為前沿理論研究與實踐前沿的踐行者,在藝術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就是要越來越清晰的圍繞以下藝術金融的發展主線,進行深入的工作:即是發現價值---整合價值---構架價值鏈條--構建藝術金融産業培育平臺(新業態的孵化)---形成藝術金融産業鏈條---做大藝術金融産業規模,所以,從全球藝術金融業發展的態勢來看,只有發力藝術金融産業鏈,形成相對完善的産業鏈條,才能推動藝術金融産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目前的藝術金融業務發展的態勢來看,當下藝術金融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充滿活力。可以這樣説,除了巨大的需求空間不斷被挖掘、政策效應不斷被擠出以外,我們還正面臨一個網際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及資訊管理技術不斷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催生了全球藝術金融産業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們應在以下五個主要的大方向用力推進:

  一是藝術金融新資源新領域所帶來的新的産業發展機會,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新的機會;

  二是産業文化化、藝術化所帶來的産業融合的發展態勢,給現有産業,特別是傳統産業帶來的轉型與業態變革帶來的機會,這不僅僅解放了老的産業能力,更主要是創造了新的生産力;

  三是新技術融合,特別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對藝術品市場資源與體系的整合作用;

  四是藝術資本市場的發展不斷深入,藝術企業上市,以及在各類産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的支撐下而展開的購並與並購,也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趨勢;

  五是當下全球藝術品市場服務的平臺化取向與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的融合,所帶來的市場與産業發展治理機會。特別是當下不斷興起的交易服務平臺化+網際網路技術式的網際網路市場服務模式,就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記者:中國特色的藝術金融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金融有什麼差別?

  西沐:中國藝術金融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金融的發展,共同點不少,區別也很大。具體來講,最大的差別或是主要區別有以下三點:

  1、西方發達國家藝術金融的發展是基於在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進行的,藝術金融的發展與需求不像我們這樣急需與迫切,也不會這樣關注度、集中度這麼高,潛在規模需求如此之大,探索發展難度如此之大。西方發達國家人們關於藝術金融的需求,很容易在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中獲得釋放。而我們的藝術資本市場的發展還剛剛開始,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需求又被消費結構的轉型等因素挖掘出來。面對需求與基礎的巨大差異,就決定了中國藝術金融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藝術金融發展的路徑會不盡相同。

  2、藝術金融發展的市場支援體系的發育與發展的狀況,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差異巨大。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市場與産業支援體系,可以説已經發與發展比較成熟,除了成熟的畫廊體系、博物館體系、拍賣體系外,有關確權、鑒定、估值、集保、物流等支援體系已很完善,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剛起步甚至是還沒有起步,缺失比較明顯。重要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接的支撐體系還未建立起來,比如確權、鑒定、評估、諮詢、顧問等服務,資訊共用體系的建立,確權制度的建立等。在當前,金融機構看藝術品市場,由於缺少專業經驗,感覺水很深,不敢貿然進入,無處下手,而藝術市場看金融體系,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從哪切入。藝術資源變為金融資産沒有體系與支撐,很難對接。

  二是,缺少銜接融合發展的平臺,作為金融産業,最大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規模化,而規模化的基礎是大眾化,大眾化的依託是社會化。社會化、大眾化和規模化是藝術金融産業發展的産業基礎,要實現這“三化”,交易模式就必須創新,不能僅是點對點的資訊不對稱交易,甚至要突破一對一的封閉交易過程。這就必須要平臺化,而平臺化又必須是公開、公正、公平,只有建立在這“三公”的原則上,才能建立公信力,降低門檻與交易成本,實現增信,大眾才能放心參與。只有在公信力的平臺上金融資本和資産才能整合起來。不是在偶然的無規則的平臺上,而是在非常通暢且有一定標準和規則的交易平臺上,才能實現很好的對接與常態化交易。

  三是,在整個交易創新過程中,資源轉變為金融資産的對接,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定價體系的建立,我們所有的資産評估的核心就是定價與機制。實際上,現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共識的定價機制,藝術機構定的價格金融體系不認同,金融機構定的價格藝術機構不認可。只有形成大家公認的定價機制,又有公信力的平臺,又有可靠的支撐體系,金融資本和藝術資源的對接才有了穩定的基礎和基本條件。而這些,都需要我們“而今邁步從頭越”。

  3、藝術金融發展的市場理念與實際需求的狀況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差異。藝術品資産配置是對金融理財産品認識基礎上的提升,實際上在國外,把藝術品當做一種理財産品,一兩年內就實現增值變現的觀念是很難被認可的。他們更多地認同藝術品作為一種另類的投資産品,推崇資産配置的概念。在美國、歐洲的很多家庭,藝術品在整個家庭資産配置中的比例達到了10%,有的甚至達到了20%。因為藝術品市場價值的實現,是從挖掘發現到價值的增值再到交易過程的實現,本身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5年甚至8年,是中長期的特性,和一般金融理財産品短期投機的理唸有很大差異。而我們目前的很多藝術金融産品,仍定義在理財産品這一層面,大部分期限在一到兩年,這本身就違背了藝術金融發展的價值發現的內在規律,強調了並強化了藝術金融投資的投機特性。

  記者:都説目前中國的藝術金融市場很混亂,亂在哪,有什麼出路?

  西沐:藝術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是很混亂,而是發育不足、不規範。事實上,藝術金融的出現,其本質是用新的手段與平臺進行藝術資源價值的再發現。在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初期階段,由於規範、監管等方面的缺失,前期的實踐給人們一些誤解,以為藝術品的份額化電子連續交易就是藝術金融,其實,他最多只能是藝術金融化過程中交易形式的一種並不成功的探索,遠遠不是藝術金融本身。藝術金融及其産業是一個體系,這一個産業體系相對專業複雜,它的發展規模雖然目前不大,但是,相對於其他産業來講,可以説是最難以被操控與運營的一個産業。不然,業界就不會有水太深的哀嘆了。

  事實上,藝術金融體系的發展有三個環節是最主要的:第一個環節是藝術資源、藝術資産如何和證、銀、信、保四大金融體系對接;第二個環節是藝術資産如何得到産業支撐體系的保障,包括怎麼能夠得到合理的評估鑒定,包括運輸物流保證等等;第三個環節是藝術金融體系本身的運作能力、職業化水準,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新的行業業態,它需要很多專業的人員、專業的知識、專業的運作和規範的流程。

  記者:藝術金融投資適合什麼人?普通人想介入藝術金融投資,應該怎樣入門?

  西沐:中國的藝術金融要有更大的發展,很明顯必須要走社會化、規模化、産業化、大眾化之路,讓合格的大眾投資者有更多的機會與渠道參與藝術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來。藝術金融之所以能夠推動大眾化,就是它降低了投資的門檻,把本來門檻很高、專業性極強的藝術品投資,變為一個可以大眾化的投資市場與行為。也就是説,藝術金融的好處就是不需要讓每一個普通投資者成為藝術品投資的專家,而是只需要選對投資顧問、選定投資平臺就可以進行投資的一個市場。雖然如此,在中國藝術金融發展的現階段,藝術金融適合的投資人還應該是合格投資人的概念,對投資人來講,這需要有一個門檻,但這個門檻會隨著藝術金融發展進程的推進而進一步降低。

  投資者參與藝術金融要注意兩種理念的選擇和認識,一種是資産配置的理念,一種是短期理財的理念。一般投資者要更多地選擇前者,規避短期的投資理財可能帶來的一些風險。投入資金要有一定的規劃,通過不同的産品來結構性地分散風險。不要搞小圈子的投資,慎重地選擇投資顧問機構。

  1、關注大勢。只有關注大勢,並能很好地把握大勢的投資才是有智慧的投資。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基礎未有根本性轉變之際,在誠信機制缺失,亂象叢生中,又加入了新的交易制度間的、基於短期行為的種種跨界,增加了市場交易秩序的混亂程度,極有可能引發市場交易層面的一場無序競爭的混戰。特別是在市場沒有出現主導性的力量之時,在整合能力低下的情況下,勢必形成市場集中度低下,過度競爭引爆的混戰,導致資本進入藝術品市場的信心不足。為此,我們講中國藝術品市場2012——2015年的小年,市場出現了不斷萎縮的態勢,這是對2011年高速成長所積累的問題是一種消化,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進程的一種必然趨勢,關鍵是我們要把握大勢,認清市場底層結構。2013年在機構預期的帶動下,市場信心有所聚合,但在2014-2015年,因為沒有市場的有力支撐,市場信心再次分散、晃動,避險情緒濃重。

  2、關注風險,分析風險,敢於承擔風險。投資的過程,同時也是強調體驗的過程與投資風險意識樹立的過程。我們既不能因為怕風險而錯失創新推出與推廣的時機,讓太多、太複雜的管制壓制了大眾參與藝術品市場,並學會分析與承擔市場風險的學習機會。在對大的架構的把控下,我們更多地應是進行充分的風險教育,提示藝術品市場風險,讓投資者有更多地分析與選擇的機會,並逐步使他們具備相應的市場風險選擇的能力,從而使投資者有藝術品市場風險認識能力,並願意承擔市場風險,而不是面對藝術品市場的機會無所選擇,無法分享應有的投資收益。

  3、重視策略。策略在很多方面涉及細節,但一項投資,在很多時候是細節決定投資整體的成敗,特別是藝術品投資更是如此。中國藝術品市場新一輪行情需要我們以理性的思維、冷靜的頭腦、慎獨的態度及踏踏實實的精神去細心經營。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底層結構,既要關注拍賣市場的動向,又要關注一級市場的表現,以及由此造成的結果。

  第二要把握好收藏的門類。具體説就是:一是投資書畫藝術品。但投資書畫藝術品需要相當高的鑒別能力,門檻較高,風險比較大,但流動性高,市場支援面廣。二是投資尚處於價值發現洼地的現當代存世藝術家的藝術品。近十年來,隨著當代藝術家藝術品市場完善,投資者與資金也會越來越多,行情大勢不會逆轉,關鍵在於價值發現環節。三是投資工藝藝術品及雜項,如古籍碑帖、玉器、瓷器、貴金屬及其相關産品。

  第三要注意3大紀律8項注意。所謂的三大紀律是指:(1)要學習一些美術史知識,本著虛心的態度多請教,多聽專家的意見,不要狂妄鑽牛角尖,更不要偏執;(2)要堅持真精新的收藏理念,不要撿到籃子裏都是菜;(3)確立自己的收藏目的,制定系統規劃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八項注意指:(1)不要聽故事,收藏中對事對人要做全面的理性判斷;(2)不要以撿漏的心態去收藏,漏往往也是大陷阱;(3)收藏趨於熱愛止于投機,有恒心才會有恒值,搞好梯度組合才能閒庭信步;(4)不要靠耳朵收藏,要認準藝價比,藝術價值比炒作更靠得住;(5)不搞小圈子收藏,要時常跳出圈子多交遊,謹防設套、殺熟等高成本支出;(6)多看、多聽、多思考,少動手、慢動手,看準了、想明白了再動手,避免盲目與衝動;(7)不要跟風追風,確保收藏週期的可控性及資金的延續性;(8)培養良好的平和的心態,看大勢把節奏從容應對,享受修身養性的樂趣。

  除此之外,我們在投資中,還要觀察與尋求長期合作夥伴,如投資顧問、平臺化機構等,以減少風險。對長期合作夥伴應重點考察以下幾個內容:

  (1)收益是否長期處在一個相對高位的水準;

  (2)品牌塑造與提升能力是否可持續;

  (3)是否有核心競爭能力,這種核心競爭能力的發展是否能長期保持;

  (4)發展理念是否具有大格局與超前意識;(5)公司文化是否追求競合中的共贏。

  記者:現在是不是入市的好時機?為什麼?

  西沐:回顧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中國人的財富水準的增長與積累都與資源資産化、資産金融化發展進程密切相關。比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迎來了幾輪財富大增長的階段,比較典型的有:

  一是企業資源的資産化、金融化、證券化。企業股票在上市過程中致富了一批人,中國人的財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是房地産資源資産化、金融化。以前,住房是分配製的,後來有了商品房,並逐漸成為一種資産資源,並且可以用作資産化、金融化,進行銀行抵押貸款,以及做各種各樣的金融産品,成為了一種資産化、金融化的資源,給我們帶來了財富的普遍增長。

  三是礦産資源資産化、金融化。礦産開採權等資源的資産化、金融化過程成就了一大批土豪(礦老闆、煤老闆等),這次財富機會雖然與一般投資者的關係可能不是很大,但它的確是中國一次非常大的財富增長機會。到了今天,我們又面臨一次新的財富增長機會,即藝術品資源資産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發展過程。而在這一輪藝術財富增長的過程中,必將會有大量這方面的服務性需求,這是普通投資者為什麼要關注藝術金融發展的一個大的邏輯與背景。

  目前,可以説,我國藝術金融的發展又面臨新的機遇。這主要得益於五大方面的推動:

  一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激發效應,特別是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推動了全球藝術品收藏投資熱。具體的表現就是由於經濟不確定性,正在使更多的投資者將投資重點從股票債券轉移至實體資産,而對藝術品資産需求不斷得到顯化,從而帶動了藝術金融産業的不斷興起,以及由此帶動興起的新型全球化的專業藝術金融服務的産生。

  二是世界範圍內藝術品作為優質資産的示範帶動。特別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藝術品市場及其藝術品資産的表現。

  三是市場的巨大需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這一輪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推動力不是市場競爭推動的結果,而是強大的市場需求推動的結果。

  四是政策預期的推動,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相關不動産登記制度法律法規將出臺,第二個方面是不動産保有稅將漸行漸近,第三個方面是遺産稅正在提上議事日程。

  五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內在發展規律的推動。

  記者:如何看待中國藝術金融實踐的獨立性問題?如何理解您提出的世界發達國家藝術金融發展的今天不是我們的明天,我們要為藝術品資産化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西沐:當下,全球藝術品市場治理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正在日趨形成多元化、多樣化、多級化的格局。在此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成長迅速,亞洲藝術品市場比重不斷提高,新興發展中國家的比重也處在不斷增加的趨勢中。以跨界為重要特徵的業態整合與融合,以及在此基礎上新業態的生發,逐漸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發展中的一個亮點。

  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態勢提醒我們,要充分認識藝術品資産的共性及其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特殊性問題。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特殊性與其並不發達的資本市場、不完善的市場與産業支撐體系,為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探索創造了重要機遇與重大的發展空間。首先,我們要研究分析西方發達國家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態勢,明確藝術品資産化在其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其次,我們更要認識研究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內外動力與機制,以及它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中的地位及歷史作用;第三,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藝術品資産化實踐應有的現實與戰略意義,從深度與廣度上的領先探索,一定會為世界藝術品資産化探索與發展提供新的理念、理論與方法,從而最終推動與引領世界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步伐。

  全球藝術品市場重心是不斷變化的,不可能是不變的,也不可能是單一化的。從目前來看,全球藝術品市場重心的東移,是一個大的趨勢,而中國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極。事實上,經過了多年的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走向深化、成熟。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的擴大,中國藝術品市場所呈現出的藝術品商品化、資産化、金融化、證券化(大眾化)的發展趨勢正在成為世界範圍內探索藝術品資産化的重要力量。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的實踐與探索已經或者正在領跑世界藝術品資産發展的新進程。中國藝術品資産化的實踐也正在推動世界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進程,刺激著國際藝術品市場在包括份額化、平臺化、金融化、大眾化等多方面的探索創新。

  不難想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節點階段,這樣的現實要求並催促著我們要在藝術品資産領域有所創造、有所建樹,要在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基礎理論的建構,藝術品資産化的方式、方法,以及前沿實踐與政策研究等幾個層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為藝術品資産化發展提供更多的中國視角與經驗。由於文化、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環境與機制的不同,在面對巨大需求的同時,建立並創新適合的具有適合我們市場特質、特色的藝術品資産運營模式已是不可回避。在這個進程中,我們首先要大力學習、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的理念、經驗與做法,同時,又不能被捆住手腳,切忌簡單地複製西方的發展模式。在學習、借鑒西方的經驗時,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那些曾經適用於西方的所謂成功經驗,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我國的市場發展需要。這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市場基礎、結構機制等一系列因素所決定的,未經研究、不加論證、不做取捨的盲目套用,很有可能會造成“水土不服”的後果。

  此外,我國必須要有獨立而清醒的發展意識,必須堅定地認識到:西方發達國家藝術品資産化發展的今天,一定不會是我們的明天。我們需要自己的創造、需要在藝術品資産化領域除了有市場規模,還要有話語權,只有這樣,才能為世界藝術品市場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這不僅僅是源於我們巨大的消費需求,也不僅僅是民族自尊心的需要,而是背靠中華民族巨大文化資源,而涌動的文化自覺與文化振興的需要。隨著市場的日趨成熟、理性,這已經開始逐漸成為了眾多市場參與者、研究者們的一個共識。(摘自《藝術金融》編輯部記者2015年6月的採訪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