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昏侯墓主極可能為漢廢帝 結果有望在3月揭曉

  • 發佈時間:2016-01-18 09:44: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海昏侯墓主極可能為漢廢帝結果有望在3月揭曉

  15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的內棺被整體打包,“升棺”送至文保用房,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專家介紹,內棺會于16日在文物保護房的低氧實驗室開啟,耗時大概一週。

  目前,海昏侯的棺柩套箱已被運輸至文保用房的6號庫房內。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王季華介紹,開棺和後期清理工作均在這裡進行。庫房內裝有無死角的攝像頭,能夠實現全方位監控,此外還擁有首次運用在國內考古發掘工作中的低氧實驗室。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介紹,雖然16日會開啟主棺,但墓主資訊不會立刻公佈,“主棺開啟後不會立即公佈消息,大家要耐心等待統一發佈的權威資訊”。

  另據記者了解,此前海昏侯墓中出土的2萬餘件文物已基本完成應急保護工作。其中,最受關注的竹簡木牘已完成加固,下一步將重啟剝離工作。下一階段,內棺清理工作將與其他出土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同步進行。墓主人身份是否為漢廢帝劉賀最快有望在3月份揭曉。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考古專家稱其考古價值超過長沙馬王堆漢墓,並於12日入選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的2015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

  劉賀

  為漢武帝之孫

  史料記載,劉賀,漢武帝的孫子,第一代昌邑王劉髆的兒子,5歲承襲王位。

  西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其膝下無子,侄子劉賀在大將軍霍光的操縱下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西元前74年7月18日,差7天滿18周歲的劉賀登基。然而,僅僅27天之後,霍光就聯合一些大臣,廢了劉賀的帝位。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作為政治權力犧牲品的劉賀,被送回昌邑軟禁,昌邑王號也被剝奪,受2000戶食邑。

  霍光死後,漢宣帝劉詢許是出於血脈親情的考慮,但仍忌憚叔叔劉賀東山再起,遂封其為海昏侯,從山東菏澤遷到偏遠的豫章郡 (今江西南昌),享4000戶食邑。

  西元前59年,荊棘纏腿、步履維艱的劉賀去世,年僅33歲。

  大型真車馬坑

  主墓西側的大型車馬陪葬坑中,考古人員找到了5輛木質彩繪車和20匹馬的痕跡。西元前33年漢成帝下令廢除諸侯王車馬陪葬制度,根據歷代海昏侯生卒時間,基本可以推斷墓主人為劉賀。

  考古專家指出,5輛車20匹馬,正好是4匹馬一輛車,而乘坐4匹馬的車是漢代王侯出行的最高等級,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墓主人身份之高貴。

  精美透雕玉飾

  棺槨附近出土的兩件透雕玉飾,經專家鑒定,在質地和工藝水準上都代表了漢玉的最高水準。玉飾圖案均為龍、鳳、虎三種動物。

  玉器是身份等級的標誌,在漢代秉守禮制的形態下,佩飾玉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玉佩飾越精美代表著其主人身份越高貴。

  三堵懸樂

  北藏閤是主墓中距離墓道口最遠、最隱秘的地方,其出土的文物也是最能代表墓主身份的。按照藏閤的功能分區,“樂器庫”中有兩堵(架)編鐘、一堵編磬。

  按照《周禮》中的禮樂制度,“四堵為帝,三堵為王”。考古專家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懸樂,明顯高於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曾經具有王的身份。

  成套九鼎

  在主槨室東南面的床榻下發現了9隻青銅鼎。在發現鼎的位置,還出土了玉質耳杯、鑲嵌有寶石的幾案、用來烤肉的青銅染爐、用來飲酒的銅壺等器物。專家推測,如此齊全、高等級的宴飲用具表明瞭墓主身份的尊貴,只有諸侯王以上的貴族才可能享受這種生活。

  在主槨室西側的一個床榻下,發現了兩盒金餅和一盒馬蹄金,馬蹄金共25枚、金餅189枚,創下了我國漢墓考古史上之最。

  馬蹄金是皇帝的賞賜品,金餅則是財富的象徵。數量如此之多的馬蹄金和金餅的發現,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和特殊。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園以海昏侯和侯夫人墓兩座主墓為中心建成

  海昏侯墓主槨室的東西側各發現一張2米多長的床榻,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習俗,説明墓主生前經常使用床榻。據史料記載,劉賀曾患有比較重的風濕病,行動不便,床榻的發現和史料記載吻合。

  連結>>>

  海昏侯墓有望填補我國諸侯王考古空白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佈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從發掘至今,此地已出土1萬多件文物,其品級之高、內涵之豐富、保存之完好,均屬罕見。

  創下漢墓考古之最的285枚金餅(僅主槨室就達189枚)、鑲嵌著琉璃的馬蹄金,印證了西漢昭宣時代的社會富足;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成套出土 的編鐘、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數以千計的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的青銅 鏡……從音樂到書籍,從香薰到飲食,這位高級貴族的情趣和享樂,令人驚嘆。

  據種種證據推斷,墓主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可能性最大。海昏侯墓的意義絕不在於器物之精美,而在於其承載的歷史價值。由於中國關於諸侯王的考古幾近空白,它的“橫空出世”,為研究漢代貴族生活提供了寶庫。

  據史書記載,中國古代真正的書籍形式,是從竹簡和木牘開始的。以在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竹簡木牘為例,其上記載的內容很有可能填補史料空缺。

  秦漢考古專家信立祥認為,從現在了解的情況來看,木牘上面的內容主要是海昏侯對朝廷奏書的副本,竹簡的內容因為還沒有經過釋讀和整理目前還不清 楚,但是根據其他的西漢大型墓葬所出土的竹簡來看,主要是文書,各種古代文獻,醫術、農書、日書之類的。專家介紹,墓葬埋藏已有2000多年,雖然成捆的 竹簡都已經衝散,但由於未遭受人為破壞,所以損毀並不嚴重,已保留下來很多寶貴的資料。 綜合新華社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