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清末北京首條有軌電車線路:英國人在馬家堡修建

  • 發佈時間:2016-03-31 09:46:3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清末北京首條有軌電車線路:英國人在馬家堡修建

  

  

清末,北京城第一條有軌電車:從馬家堡至永定門。

  上周亦莊新城公佈了有軌電車T1線規劃方案;緊接著,順義又公佈將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3條有軌電車線路。有軌電車這一已消失多年的公共交通工具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回眸歷史,在上世紀初,北京城的公共交通中,有軌電車就曾扮演過重要的角色。

  清朝末年,為了方便人們從馬家堡火車站進入北京城,英國人在馬家堡修建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當時的路線是從馬家堡到永定門,俗稱“馬永線”,可惜這條有軌電車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因為義和團運動被毀,這條有軌電車線路在被破壞後也沒有修復。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北洋政府開始投資興建新的有軌電車線路,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到1924年底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開通,這條線路是從前門開往西直門。1924年12月17日,天安門南側舉行通車典禮,當天並不對所有公眾開放,而是對之前領到了“有軌電車優待券”的人進行“試運營乘坐”。從第二天,也就是12月18日開始,正式對外運營。於是,第一天沒有機會親自體驗有軌電車的老百姓紛紛站立在沿線的道路看熱鬧,當時的情形可謂是“觀者如潮”。

  1924年12月18日的《晨報》第六版上刊登了《昨日電車開車典禮》的新聞報道:“北京電車公司昨日(17日)上午11時,舉行開車式。前日該公司即在天安門南面,高搭席棚為會場,各電車周圍皆繞以彩帳……中外來賓數百餘人,電車公司職員皆為招待員,佩藍綢徽章,上綴以小紅花……”另有報道:“電車行開車典禮畢,各來賓即乘車東行。計分乘八輛花車,繞行一週,自天安門起點,經東單、東四至北新橋、過後門及太平倉,經西四、西單至天安門,一點半方散會。下午二時起,除八輛花車外,另加普通車四輛,共為十二輛,繞行全線。車上乘客異常擁擠,沿途觀者亦人山人海,並無何等故障。”

  到1930年,北京的有軌電車線路發展到六條,它們的運營方向分別是:1路由天橋到西直門,這就是今天105路電車的前身;2路由天橋到北新橋,這是今天106路電車的前身;3路從東四到西四;4路從北新橋到太平倉;5路從崇文門到宣武門;6路則是從崇文門到和平門。有意思的是,這幾條不同的線路被分別賦予不同顏色的定義,如黃線、藍線等,這和今日的地鐵非常類似。

  不過,老北京有軌電車的乘車舒適程度那可和今天的地鐵不可同日而語。首先,電車只有一節車廂,最多外帶一個牽引車廂,所以載客量非常小。由於車廂擁擠,很多人上不去車的人就趴在車門旁“蹭車”。其次那時候根本談不上什麼空調,甚至連車門都簡陋得很:冬天用木頭門,夏天用鐵柵欄門,還得靠人工開關門,所以稍微一擁擠,就很難將門關上。車裏的人也得飽受冬天灌風、夏天悶爐的折磨,所以根本談不上舒適。

  儘管如此,有軌電車還是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不過,有軌電車籌備之初,一直受到各種阻撓。剛一鋪軌,就有人投訴它破壞古跡要求改道,沿途商家也覺得豎在道路兩邊的電線桿影響了自己的生意,表示反對。其中,視電車為大敵的要數遍佈北京大街小巷的人力車夫。

  自從清末人力車從日本傳入中國後,它逐漸成了北京人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老北京衚同縱橫,輕巧的人力車走街串巷異常方便。到了上世紀20年代,北京城以拉人力車為業者有7萬餘人,一輛人力車負擔著全家老小好幾張嘴的生計。而有軌電車跑得快,拉得多,自然成了人力車夫們的天敵。當時電車還沒通車,京師總商會就向京師警察廳呈文勸阻稱,“若電車急於開行,此數十萬失業平民必更被迫至於絕地……”就在電車通車的當天,北京城就有上千車夫臥了軌,企圖阻止電車通行。1929年10月22日,人力車夫對電車公司開展了“總攻”:搗毀了63輛電車,並且對很多軌道進行了破壞,導致電車停駛18天的嚴重後果。

  最終,有軌電車成為當時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1937年,日軍佔領北京後,強行將日本國內一些舊車賣給了北京的電車公司,那幾年雖然車輛有所增加,但卻都是日本國內用過的“二手貨”,品質相當差。而正是這些破舊車輛,一直維繫著北京城的公共交通。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北京城的公共交通才有了新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