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債券 > 債券資訊 > 正文

字號:  

債市“牛”就一個字 一季度或是個配置好時節

  • 發佈時間:2016-01-14 09:30:4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新年伊始,人民幣匯率猛烈貶值,驚起金融市場跌聲一片,A股連遭重挫、商品萎靡不振,唯有債券市場一枝獨秀。12日, 銀行 間市場指標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時隔兩周再度跌破2.8%,13日,待償期接近十年期的國債現券成交到了2.72%,再創本輪牛市新低。

  從3.2%到3%再到2.8%,回顧2015年以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關鍵心理位置面前不乏猶豫和反覆,但最終結果除了跌還是跌,心理預期一降再降,仍被證明是過於“悲觀”。業內人士指出,債市絕對收益率確已很低,但在債市運作脫離歷史軌道的背景下,真正的底部或許只能通過試錯試出來, 利率向下有想像空間,同時,經濟不振,債牛當道, 利率向上風險有限。環顧大類資産,債券獲取正向收益的安全性顯得彌足珍貴。尤其在年初配置額度充裕、低利率漸成共識、金融市場不穩的時點上,擁抱債券仍是可取做法。

  牛就一個字

  13日,國債期貨市場展開高位震蕩,十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603尾盤觸及100.86元,創歷史新高。

  現券行情火爆,13日,銀行間債市收益率整體繼續走低,待償期接近10年的15附息國債23盤中最低成交到2.705%,尾盤成交在2.72%左右,再創本輪牛市新低;接近10年的15國開18成交在3.02%左右,再下5bp,盤中一度跌穿3%,同樣破了這一輪牛市的紀錄。

  不管是新高還是新低,歸納起來就一個字:牛。的確,與其他人民幣資産比起來,最近債市太牛了。

  2016年,人民幣匯率開盤走貶,即期價、遠期價、在岸價、離岸價,跌聲一片。一時間,唱空中國風起雲湧,人民幣資産先後“中槍”,A股重挫、商品萎靡,債券市場雖不敢説是毫發無損,但踉蹌之後迅速站穩,並重振旗鼓再攀新高,在眾多人民幣資産中一枝獨秀。

  從中債到期收益率曲線上看,指標品種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去年底創出2.7961%的本輪牛市新低後,暫時未能有效突破2.8%關口,今年初兩個交易日,在匯市動蕩、資金偏緊、獲利回吐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十年國債收益率快速反彈至2.89%位置。此後,十年國債收益率重新走低,于12日再度跌破2.80%至2.7887%,並超越前期低點。另一熱門券種——十年期國開債,十年國開債年前最低至3.1073%,本月5日一度漲回3.2175%,再到12日跌回3.0528%,不僅收復失地,還跌破了前期低位。中債收益率曲線上,13日十年期國債、國開債收益率最新報2.7237%和3.0129%,雙雙改寫本輪牛市新低。

  事實上,考慮到2007年以來債市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相應的收益率數據更加可比,若以2007年以來數據為參照的話,當前十年期國債和國開債收益率已經接近或者改寫了歷史最低紀錄。中債收益率曲線顯示,自2007年以來,十年國債收益率僅在2008年12月18日至2009年1月12日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低過2.8%,十年國開債此前的最低紀錄即是2009年1月7日的3.0963%。

  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當前債市收益率已經處在或者十分接近歷史低位,從歷史對比上看,債券牛市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想像空間。此前有不少機構即將2.8%看做十年國債收益率的底部。現如今底部被破,下一個底又會在哪?

  從3.2%到3%再到2.8%,回顧2015年以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關鍵心理位置面前不乏猶豫和反覆,但最終的結果除了跌還是跌,心理預期一降再降,但仍被證明是過於“悲觀”。

  “本輪牛市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牛市”。有業內人士表示。從打破債券“牛短熊長”的時間規律,到破除“三季度魔咒”的季節規律,再到不斷擊穿機構的底線預期,本輪牛市早已經脫離了歷史運作軌道。

  “再用歷史的點位和經驗來審視本輪行情的走勢,已經沒有意義。”一位交易員如此感慨道。他認為,當前債市絕對收益率確已很低,但那是參照歷史得出的結論,由於參照係的變化,真正的利率底部在哪恐怕只能通過試錯試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利率還有向下的想像空間,因為即使是底部已經出現,利率也有可能維持階段性的“超調”。而目前經濟仍看不到明確企穩信號,貨幣政策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和預期,其他大類資産又深陷動蕩,應該説投資者存在著“試錯”的動力。

  市場人士指出,經濟不振,債牛當道,2016年經濟與通脹“雙低”幾乎是市場共識,貨幣政策維持邊際寬鬆懸念不大,低利率沒有太大的風險。若經濟增速再降、貨幣政策再松,債市收益率中樞再下沉也不無可能。簡言之,當前債市所處的環境是,風險有限,還有機會。

  前述交易員表示,雖然利率不斷創新低,繼續向下的想像空間也在收窄。但放在“不缺錢、缺資産”,尤其是缺低風險、高收益資産的大環境中,固收資産仍顯得彌足珍貴。

  低息時代正在來臨,資産預期回報在不斷下降,加之面對其他資産的動蕩,若債券仍能夠提供相對不小的“正回報”,夫復何求?如此也就不難理解近期債市為何能夠一枝獨秀了。

  一季度是個好時節

  由於利率底部不明確,市場預期更分化,在利率不斷創新低的過程中,並不排除債市出現波動或調整。但總的來看,一季度債券市場風險不大,擁抱債券仍是可取的做法。

  一季度凈供給有限,機構配置額度充裕,供需關係較好,容易走出一波牛市行情。 國泰君安 指出,一季度地方債發行尚未啟動,凈供給大幅下降,但機構年初再配置剛開始顯現。一是中小城商、農商銀行可投資資産有限,寬資金下積極配置債券,而且銀行表內資産受監管和杠桿限制,委外投資需求上升;二是 保險 協議存款到期量巨大,有被動配置壓力;三是理財到期再配置壓力巨大,2015年12月以理財為主的廣義基金凈增持近9000億元,購買力驚人。

  此外, 理財産品收益率加速下行,有望緩和廣義基金資産負債收益不匹配的矛盾,打開無風險利率下行的空間。而資金持續外流,再降準仍存可能,一季度尤其是春節前仍是貨幣政策再寬鬆的時間窗口,若能有效帶動短端收益率下行,也有望帶動整體收益率繼續往下。

  站在當下,匯率貶值、股市下挫、海外風險資産調整風險加大,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債市收益率雖低,但好在相對安全、流動性尚可,仍是資金可去之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