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後遺症逐步顯現, 銀行理財資金繞道進股市等情況已經引起監管機構注意。在此背景下,近期銀行理財資金一方面仍舊“談股色變”,減少對資本市場的配置;另一方面,資金避險情緒嚴重,仍有大量資金從高風險領域回流銀行體系尋求穩健收益。部分銀行開始陸續將投資理財的許可權放寬,從僅可投 保本型理財紛紛向非保本型理財拓寬。
20多萬億體量的銀行理財資金一舉一動均引人關注。但與此同時,受強烈的避險情緒驅動,願意對接銀行理財的資金也越來越少,“銀行要求有‘安全墊’,保證銀行的資金不受虧損。但在求穩的心態下,我們去哪找這樣的資金呢?”
買穩健産品也虧損
今年二季度以來,“股災”後遺症逐漸顯現:去年同期發行的一些投資于資本市場的穩健型産品,例如打新基金等,到期也出現虧損。
上海張女士去年5月份通過上海元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元普)購買元普安盈4號打新基金。張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之所以通過私募機構而不是直接到 基金公司購買打新産品是因為私募機構可以1:5配資。也就是説,私募機構募集投資人資金後,可以再從銀行等機構借入“優先級”資金,匯總後再購買打新基金。可當時認為是以小博大的配資,現在看來卻是導致投資者大虧的罪魁。
元普安盈4號打新基金合同顯示,基金主要投資標的為 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專戶産品,專戶産品的主要投資標的為國聯安德盛安心成長 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國聯安新精選靈活配置 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國聯安通盈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國聯安鑫安靈活配置 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在本基金成立後,即申購上述基金,並不進行波段申購贖回操作,直至基金終止。
可見,合同並未約定元普安盈4號的準確投向,這也為日後投資者維權埋下了伏筆。
合同顯示,元普安盈4號可投資于【優先級份額和進取級份額】不超過5:1的資産管理計劃的進取級份額,並以其持有的進取級份額凈資産為限承擔投資風險。基金的年管理費率為2%。基金的年託管費率為0.1%。
今年5月10日,張女士發現原本買了100萬元的元普安盈4號打新基金,賬戶裏只打回了81萬元左右。無法接受大幅虧損的張女士和幾位投資者一起向監管部門投訴,至今仍在維權中。
上海元普提供給中國證券報記者的“元普安盈4號整體運作説明”顯示,2015年6月9日,元普安盈4號成立。之後,6月26日元普安盈4號投資與元普穩健6號資産管理計劃。6月17日,元普穩健6號資産管理計劃投資于國聯安通盈基金,此時國聯安通盈 基金凈值為1.121.2016年1月22日運作半年後,根據市場情況元普穩健6號從國聯安通盈基金贖回,此時國聯安通盈 基金凈值為1.138.1月26日,資金回歸元普安盈4號,基金託管人 招商證券 公佈凈值為0.8226,回歸後産品主要做現金管理。
元普安盈4號整體盈利=(國聯安通盈贖回日凈值-國聯安通盈投資日凈值)*6=0.102,即10.2%。
而産品費用包括元普穩健6號管理費0.25%、託管費0.12%,合計為0.37%,整體費用為214/365*0.37%*6(注:5倍杠桿,共6份資金。)=1.3%。銀行配資成本:214/365*7.1%*5(5為杠桿比例)=20.81%。因為提前贖回,元普穩健6號資産管理計劃被銀行罰息一個月利息成本為30/365*7.1%*5=2.92%。申請贖回國聯安通盈,贖回費為0.15%,換算到劣後是0.15%*6=0.9%。元普安盈4號管理費2%,託管費0.1%,運營費0.1%,總計2.2%,安盈4號運作天數為234天,即234/365*2.2%=1.41%。綜上,安盈4號截止到1月29日整體盈利(10.2%)-整體費用(1.3%+20.81%+2.92%+0.9%+1.41%)=-17.1%。
參與配資更謹慎
本金虧損近20%,張女士等投資者無法接受打新産品都出現如此鉅額虧損,多次與上海元普交涉,並且到監管部門投訴。“尤其是我們的産品虧損這麼嚴重,私募機構還要收管理費、託管費,憑啥雙重收費?”張女士憤憤不平道。
對此,上海元普方面表示,大幅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加了1:5杠桿,銀行理財資金的成本就有7.1%。而且公募基金的運營費、申購贖回費也不低。
國聯安方面相關人士介紹,去年年初發行的打新産品,運作半年收益率都在20%以上。所以去年5、6月份發行打新産品的時候引起各方拼搶。“很多銀行的行長都是打了招呼才能買到的。”該人士透露。當然也不乏私募基金配資之後來買的,就像元普這款産品。“不過後來市場急劇變化,打新政策變了。”該人士説。
作為優先級的銀行理財資金差點都難以全身而退。分析人士認為,銀行為上海元普提供的配資是否屬於保本理財,要看上海元普和銀行簽的協議,外界無從得知。但6月份成立,之後不久IPO就暫停,這樣的産品還要運作半年以上,的確令人費解。私募機構的合同並未約定止損線、銀行理財資金成本、國聯安基金的收費等,而且何時終止産品並未告知或徵得投資人同意。
元普方面解釋,銀行理財資金要求運作時間為1年,不得提前結束,所以元普在今年5月提前劃回資金時,支付了一個月的罰息。
在私募機構的投資者承擔了全部虧損,公募、私募機構損失了客戶資源後,願意拿出資金做劣後級資金,對接銀行理財的資金也越來越少。
某中型基金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在“資産荒”的背景下,近期有銀行的中高層跑來一再追問他們,有沒有合適的産品。“很難做,但對接銀行理財資金這一領域其實大有可為。”該人士稱。但他也很矛盾,“銀行也有要求,就是基金公司要拿出自己的資金做‘安全墊’,保證銀行的資金不受虧損。我們去哪找這樣的資金呢,大家今年都求穩,不求大賺,滿足銀行要求的産品不好發。”
上海一傢俬募機構人士透露,目前股票配資是有的,不過大多數私募只會對 貨幣基金等進行配資。而且7月15日開始,銀行給的配資比例都是1:1,做夾層還是可以放大杠桿,不過銀行只承擔1:1配資。
據了解,所謂劣後級資金即收益最大,風險最大,起安全墊作用,如項目産生虧損為最優先虧損。夾層為收益居中,風險居中,起第二安全墊作用,如項目産生虧損,劣後虧損完,並沒有及時追加,就拿夾層補。夾層更多的使命作用是擴大杠桿,也是一個結構化産品的靈魂。優先,基本不承擔風險,分配的利潤大多為固定。例如股票配資傘形信託,就是分優先(銀行資金),劣後(投資顧問),夾層(民間資金)構成。這類結構可以廣泛應用到很多的投資領域。
資本市場配置降
除了避險情緒增加使結構化産品減少外,萬寶之爭也將深刻影響銀行理財資金與股市的關係。
2015年12月萬寶之爭剛開始時,媒體披露,某銀行理財資金借助多環通道,以股權、債權等方式向鉅盛華提供融資,金額達到200億元。而後該行回應稱,確實有理財資金通過券商資管計劃,作為優先方,為鉅盛華收購非上市股權提供融資,但並非是為二級市場收購,且所有業務均合規合法。此後,鉅盛華還通過發債、股權質押貸款等方式,多方籌措資金,金額較大。
國泰君安 研究報告稱,在“資産荒”的背景下,銀行理財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業務的程度還在加深,並且以萬寶之爭為代表,通過精巧的多環通道設計,實現了規避監管,且資金最終去向為實體企業(鉅盛華),難再穿透下去,從而實現理財資金在完全合規的前提下參與較高風險業務,且單筆金額較大,引起市場一定的爭議。此外,資訊披露不夠充分。根據現行業務監管要求,高凈值客戶所認購的 理財産品確實是允許投向較高風險業務的,但缺乏相應的權威資訊披露印證,可能會導致客戶對銀行理財産品認識不足。所以,國泰君安認為萬寶之爭將影響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取向。預計監管層將以此案為借鑒,優化理財業務監管。可能的措施包括強化穿透管理,總量或比例控制高風險投向,嚴控中間環節,嚴格高凈值客戶認定及産品銷售管理,嚴格産品資訊披露和買者自負等。
不過 中金公司 調研後認為,主要銀行業機構的資産管理部門對資本市場的配置明顯下降。僅有不到30%的被調研銀行(按理財規模加權)對資本市場類投資持積極態度,絕對規模上,中金公司預計銀行理財整體對資本市場類投資規模5月份環比下降約15%。但對産業基金等明股實債類投資的配置持續增加,接近三分之二的被調研銀行增加了明股實債類投資。
委外不減
浦發銀行 零售業務總監兼零售業務管理部總經理汪素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銀行同業業務有幾大變化,首先搶按揭。“對於按揭貸款業務,以前隨便做做的銀行現在都是大做;以前不做的,今年都開始做了。這是這麼多年來少有的現象。”汪素南説。
其次是賣貸款。“各位可能都收到過短信、微信、電話,説提供銀行貸款,無抵押無擔保, 利率也非常低。零售銀行賣貸款前幾年也有,但今年已經形成了新的勢頭,資産端的行銷已經成為常態。”汪素南説。
第三個是理財的回歸。今年有很多P2P、理財公司倒了,很多客戶又回到銀行買理財産品。“客戶進來就要求買理財産品,而且一定要買銀行自己的産品如果告訴他説這是第三方的,他們都覺得不要買。這些客戶對銀行的服務和價格提出了更高要求。”汪素南介紹。
申萬宏源 的研報稱,在2015年下半年,A股大幅動蕩,引導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下行,流向銀行尋求更加穩健的收益。但是銀行普遍面臨資産荒,與大幅增加的理財資金形成了矛盾。因此,銀行理財委外投資的快速發展成為必然。
對於資管能力不足的城商農商行,則更加缺乏專業的資管團隊對這些資金進行管理,委外投資業務因此爆發。從數據上也可以對此佐證。公募基金凈值在2016年一季度大幅縮水,但是基金子公司規模卻逆勢增長,銀行委外資金可能是這種狀況的重要推手。
此外,2015年上半年A股有結構性機會、債市同樣走牛,這讓投資者引導銀行有了獲取交易性回報的需求。而銀行對於權益類業務直投無法涉及,資産配置方式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客戶多樣和高收益的需求。通過委外業務,銀行自營和理財資金既可以參與到權益類的交易性機會,又可以通過國債期貨、股指期貨等衍生品工具來對衝風險,實現各類策略。
隨著自營和理財的快速增長,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資管人員儲備明顯不足,在人才儲備上明顯存在缺口,這就決定了銀行需要通過委外的形式“救急”,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慢慢鍛鍊形成自身的團隊。
普益標準的分析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委託外部投資,主要通過四大資管計劃實現,即基金公司資産管理計劃、券商資産管理計劃、信託計劃、 保險 計劃。目前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是委外的主要成員。
申萬宏源 的研報稱,根據估算,2015年銀行全口徑委外規模為16.69萬億元,其中理財委外規模5.17萬億元。
DM同業報價平臺發佈的首份同業理財報告認為,如果説“債市違約”是今年二季度金融市場的首要關鍵詞的話,那麼“銀行理財”無疑緊隨其後。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債市信用風險加劇,債券投資收益快速回落的情況下,市場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短期內暫無有效的疏解通道。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的資金大多都投向債券市場,要想維持收益不下滑就更難了。受信用風險影響,商業銀行紛紛對委外業務資金的信用債投資設置更加嚴格的資質門檻,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勢將為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的降低打開更大空間。
(責任編輯:劉波)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