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20年存貸比指標謝幕 一文看懂指標取消有啥影響

  • 發佈時間:2015-09-24 08:10:0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再見存貸比,再見通道業務!銀監會最新監管辦法顯示,從10月1日開始,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變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為什麼要取消存貸比?存貸比取消對商業銀行有何影響?存貸比取消對居民理財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實施的75%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

  銀監會網站9月22日消息,銀監會對2014年1月開始實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進行相應修改。修改後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已經銀監會2015年第18次主席會議通過,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從變更內容看,新的流動性管理辦法刪除了實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貸比監管指標,並在流動性風險監測章節中規定,“銀監會應當持續監測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變動情況,當商業銀行出現存貸比指標波動較大、快速或持續單向變化等情況時,應當及時了解原因並分析其反映出的商業銀行風險變化,必要時進行風險提示或要求商業銀行採取相關措施。”

  所謂存貸比,是銀行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的比率。簡單解釋就是,銀行吸收1萬元存款,最多只能貸出去7500塊錢,因為銀行還要應付客戶的現金支取和日常結算。如果存貸比過高,庫存現金、存款準備金就不足以應對儲戶的取款需求,引發擠兌。

  為什麼要取消存貸比?

  存貸比指標針對此前的銀行資産負債表是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指標,在宏觀上抑制信貸過度投放,可以起到降低單一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的作用。

  然而如今存貸比已經不能準確的反映銀行業真實的流動性狀況,原因是:目前的銀行業務不再是簡單的存貸款,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更加多元化,存貸比此時反而對銀行發展形成了約束。

  為什麼呢?因為存貸比監管隱藏了一個原則,即在商業銀行的各類資金來源中,只有存款才能放貸。商業銀行資本金、同業存款、發行債券等資金來源再多,也不能拿來放貸。而在資産端,銀行資産負債表的資産表現形式也愈加多樣化。

  有這麼多的負債、資産選擇,卻只能選擇以存款發放貸款,有的銀行就會選擇突擊攬存虛增存款,貨幣政策的傳導也會受阻。

  這種背景下,存貸比作為流動性監管指標的意義已大幅減弱,並逐漸成了對銀行信貸規模的越是,因此取消這一監管指標已勢在必行。

  那不考核存貸比,銀行還將考核哪些流動性監管指標呢?。如果存貸比取消,未來的我國銀行流動性監管指標大概率將由巴III中的流動性覆蓋率與凈穩定資金比例來勝任。這兩個指標比存貸比更細緻,不僅包括存貸款科目,還包含對期限及流動性的考量,幾乎覆蓋資産、負債兩端。

  存貸比取消對商業銀行有何影響?

  首先,取消存貸比將會放開銀行在資産端、負債端的束縛,主動負債在銀行資金來源中所佔比重將越來越高,銀行發展模式不再一成不變,差異化發展將會呈現:部分銀行可能往交易型銀行、混業經營方向轉型,一些銀行可能繼續專注存貸款等傳統業務。

  其次,在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商業銀行存貸比最高只能達到約80%。商業銀行需要繳納法定存款準備金、超額存款準備金,這一比例約20%,所以存貸比最高也就80%左右。

  所以對於銀行而言,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銀行信貸規模限制減少,貸款規模將會增加。

  銀行信貸投放規模提高後,資産配置結構將調整,高息的信貸資産替代其他低息的資産,凈息差回升,將會影響到銀行利潤表,提高其盈利能力。

  但是,銀行信貸擴張也受制于經濟週期波動等其他因素,另外,銀行還受到資本充足率、存款準備金率等監管規則的限制。

  商業銀行信貸資産在不同的經濟週期,風險大相徑庭,在經濟繁榮時期,因為企業盈利情況良好,貸款品質往往不會發生問題;但在經濟衰退時期,除直接影響銀行經營收入外,還可能因為企業經營與效益受較大影響,給銀行帶來新一輪的不良資産。此外,由於銀行業實際存貸比已經達到較高的水準,銀行貸款規模不會出現較快增長,將會緩慢提升。

  總的來説,取消了75%的紅線會釋放出大量的資金,但是這些資金是否會被投入到市場上並不一定,只是表示銀行對自己資金的自主權增加了,是否投放市場,銀行要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綜合考量。

  存貸比取消對居民有何影響?

  一、股價受益。存貸比取消之後,銀行的盈利能力將得到提升,對銀行板塊是利好,中長期來看,低估值的銀行股上漲潛能較大。

  二、存款搬家現象減少。過去每到月末、季末及年末考核時點,銀行通常通過提高存款利率或是發行短期高收益理財産品來達到攬儲目的,存貸比取消之後將緩解銀行衝時點壓力,存款利率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會趨於穩定,波動性降低,投資者在月末、季末及年末恐無法再買到短期高收益理財産品,存款搬家現象也將減少甚至消失。

  三、個人及小微企業貸款更容易。銀行可供放貸的資金增多了,個人及小微企業貸款會更加容易,融資成本也將會有所下降。

  存貸比指標的歷史

  75%的存貸比指標控制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初,最初的目的是控制信貸過快增長。

  國有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之初,貸差(貸款大於存款)嚴重,依靠向中央銀行再貸款來滿足企業旺盛的貸款需求及存貸款資金缺口。鋻於此,央行提出了對商業銀行實行資産負債比例管理的要求,存貸比以法律條文的形式納入了1995年5月的《商業銀行法》。

  所以75%的存貸比指標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控制銀行信貸盲目投放,二是管理銀行流動性。

  在1995年至2003年,75%的存貸比指標處於名存實亡的境地。銀行業整體的存貸比高於75%。2003年末,銀行業整體本外幣存貸比甚至達到77%,直到2004年6月末才降至75%以下。

  2004年至2010年,存貸比整體低於75%,對銀行經營的影響不大。2003年銀監會成立,在銀監會主導下,存貸比成為一項主要的流動性監管指標。2009年,銀監會在《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存貸比指標明確為流動性監測管理的工具,後續又將存貸比納入對銀行“腕骨”(CARPALs)指標體系中。

  2011年至今,部分中小銀行存貸比接近75%,存貸比成為中小銀行信貸投放的主要障礙之一。部分銀行採取了月末突擊攬存衝時點的方式來滿足監管要求。2011年6月起,銀監會為控制監管套利,將存貸比指標改為日均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