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資平臺借力穩增長重啟 成本降至近來低點
- 發佈時間:2015-09-24 07:28: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作為中部地區某省會城市政府融資平臺的一把手,今年3月,老劉還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來京找門路、找説客,希望中央對融資平臺不要一刀切,給他們留點生路。短短六個月後,局面大逆轉,商業銀行貸款、政策性銀行貸款、企業債、基金等融資渠道似乎都通暢了。
老劉所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絕處逢生,絕非個例。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東、中、西部多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處獲悉,地方政府希望能抓住國家這輪穩增長的契機,利用寬鬆的融資政策來加快搞基建。在此背景下,融資平臺借力“穩增長”多渠道籌錢,融資功能強勢回歸,重新“得寵”。
老劉告訴記者:“43號文之後,不光走了回頭路,而且回頭還比較厲害。現在對平臺融資的政策比前幾年甚至更加寬鬆了。”專家稱,為了穩基建、穩投資,對融資平臺適當鬆口有其必要性,不過也需警惕多頭融資滋生隱性債務風險。
利好 平臺融資重享多渠道低成本
記者如今再與老劉聊起平臺融資的狀況,和半年前從他那裏得到的資訊大相徑庭。
“現在我們平臺發債基本不受影響了,融資成本也非常低,可以説是有史以來最低的,現在AA+的企業發公司債利率在4%至5%左右,AAA的企業成本更低了,應該講現在平臺融資的政策比前幾年甚至更加寬鬆了。發改委的企業債、證監會的公司債、項目收益債全部都放開了,而且現在鼓勵平臺發行債券,過去很多機構都不受理平臺發債,現在不僅受理了,而且成本非常低。”老劉講起來滔滔不絕,“對於缺錢的城市來説,現在是融資最好的時機,成本又低、渠道又通。”
老劉描述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現況,在記者與東、中、西部其他多個平臺人士的交流中屢屢得到印證。
江蘇某市城投公司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基本是我們所有能想到的融資渠道都能順利談下去,這多虧前期財政部置換債的引領,再加上上個月國開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出臺一系列民生類資金貸款。現在甚至有外省市政策性銀行踴躍向我們提供貸款。”
中部省份某地級市城投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市落實比較快的是與商業性銀行合作的城鎮化基金,現在主要是國開行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的貸款,同時發行一些企業債、中票和短融等。”
該城投公司負責人還透露:“與以前謹慎的審批相比,現在商業性銀行似乎也伸出了‘橄欖枝’。某大型國有商業性銀行已同意我們兩年前的一筆5億元貸款續貸。”該負責人所説的續貸是指公司2013年與某四大國有銀行的一筆三年期5億元貸款,由於所貸項目尚未完成,急需進一步融資。最後該商業銀行主動提出,只要城投公司在到期之前提出申請,銀行可以再一次對城投公司進行5億元五年授信,等2016年第一筆5億元到期時,可以用第二筆5億元授信進行償還。而之前,銀行往往是先“畫餅”後“抽貸”,拋棄企業。
一位西南省份某區縣融資平臺的負責人則表示,目前他們發了2期的企業債,並透露“如果是地方政府承諾回購的醫療和學校項目,還可以找一些融資租賃公司進行融資”。
探因 融資鬆口發力穩增長
在多位專家看來,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穩基建、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手段,此時放開融資平臺融資功能合情合理,不過仍須警惕潛在債務風險。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融資平臺的融資功能重新放開是一個趨勢,城投債的發行量、銀行放貸的口子都在松,總體看融資平臺的融資瓶頸在明顯放鬆,並且還會延續下去。”
在徐高看來,適當放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合理的。雖然從大的方向看,地方政府融資需要規範化,但在過渡期、尤其是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適當放開融資平臺是有必要的。
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李慧傑也認為:“適當放鬆地方平臺融資,想方設法拓寬其融資渠道,主要還是出於穩增長的考慮。而且,目前地方平臺融資,更多地以城投企業自身信用或者項目公司未來預測現金流為基礎,以發行項目收益債或專項債券的方式進行融資,對政府債務風險影響有限。”
不過,中債資信地方政府及城投行業高級分析師劉柱指出,儘管地方政府債務甄別會對城投企業存量債務進行區分,但在平臺功能回歸的過程中,城投企業仍承擔了大量的政府性投資,這使得在過渡期內地方政府對城投企業的信用背書仍將長期存在,地方政府仍將對城投企業新增債務償還提供各種支援,從而使其面臨隱性負債風險。
對此,徐高認為,各個政策都會有負面效應,政策實際上是在多方權衡中找一個平衡。“這次平臺融資功能的放開,我覺得應該會比之前規範一些,不會像以前那麼大規模、那麼無序。”他説。
轉型 業務重心移向經營性項目
對融資平臺而言,國家這波“穩增長”政策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然而不少平臺公司負責人都認為,不能僅僅滿足於借力“穩增長”籌錢,還須考慮長遠發展,轉型才是長久之計。
老劉告訴記者:“政策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做出調整,我們不能預計過一陣子會有什麼變化,所以我們的戰略還是要轉型為經營性企業。”
“我們平臺今年除了一些專項融資還在做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不再融資了,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轉型,今年基本上徹底轉型了。今年沒有新增貸款,還想提前還貸款。我們這幾年主要是産業投資,通過基金和一些非標産品,融資成本也降了很多,非標産品去年利率在8%以上,今年基本上已經降到6%以下了。”老劉説。
前文提及的江蘇某市級城投公司也有類似的發展方向。“與原來有所改變的是,當再次融到錢後,我們會把注意力從原來的主做公益性的項目,調整到主做經營性項目去。”該管理人士説。其實,這一想法早在上半年東部城投公司便已貫徹。“我們集團內部對未來所投項目進行了明確的劃分,現在所做項目之中有近60%是經營性項目,在僅四成的公益性項目中,大都有穩定的現金回報。比如,由於今年南方雨水較大,我們順利從農發行拿到近十年期貸款,第一期5億元已投到水利建設,未來還有數億元投到地下管廊和污水處理等。”江蘇某市城投公司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還表示:“我們平臺公司市場化程度較高,不能因為這次國家穩增長的原因而走‘回頭路’。之所以要抓住這個政策機會大量發債,是因為公司計劃用低成本的債券去置換銀行、信託等高成本債務,為以後轉制創造好的環境。”據他透露,截至目前,通過置換,其平臺公司的平均融資成本由原來的10.5%降至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