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小行蜂擁而入 三季度有望“爆發”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我們做了不少的項目,但由於註冊制的剛推行,部分業務的信披指引出來了,但部分的還沒有出來,具體操作流程會影響業務進展。同時資訊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要求披露的細節和數據要非常詳細,好多項目都被央行打回來了,要求補充數據,”上述評級機構的人士透露,自去年11月銀監會公告對資産證券化採取備案制後,市場普遍對2015年的發行有很高的期待。然而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信貸支援證券的發行並未出現井噴。2015年一季度,銀監會主管的信貸資産證券化共發行17期,發行規模507.87億元。

  該人士表示,隨著註冊制相關操作細則的完善,堆積在途中的業務及新增的業務在三季度將會出現“井噴”,5000億元的額度應該會達到。從發起人構成來看,一季度城商行、農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發起的期數較多,匯豐、渣打、華商三家外資銀行也開始進入國內信貸資産證券化市場,但是發行規模普遍較小,大多集中在10億至30億元之間。一季度除工行外,其他大行均未發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

  “鼓勵資産證券化,對於金融機構來説就不僅僅是業務,地方性銀行對資産證券化非常熱情。大行不太缺資金,也不太願意出售優質資産,而中小銀行在追求政績、形象品牌和市場效益的情況下紛紛想爭得當地資産證券化的‘頭啖湯’,現在地方城商行和農商行是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主要發行主體。”業內人士説。

  “央行要求打包入池的是優質資源,而現在經濟環境不好,企業經營困難,銀行投放貸款不足,優質項目也不容易找。同時,資産證券化産品只在銀行間交易,能夠帶來的收益比較低,很多銀行缺乏動力。”上述銀行人士表示。對於大行並未積極參與其中,郭田勇認為,國有大行的存款較為充裕,加上一季度央行的定向投放使大行的存貸比、流動性等方面的壓力沒那麼大,減少其資産證券化的需求。另外,年初地方債置換政策,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原來可用於資産證券化的基礎資産。

  招商證券認為,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發行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産品的發行利差很小,目前優先級證券發行成本仍在5%左右,而大行轉出的均為優質信貸資産,加權平均貸款利率僅在6%左右,考慮到需要支付評級、信託、會計師、律師等仲介機構的費用,在整體只有1%利差的情況下,大行從證券化中很難獲利,甚至還會虧錢,而中小銀行信貸資産池的加權利率普遍在7%以上,證券化的積極性更高。此外,信貸資産的流轉,既可以是存量資産,也可以是增量資産,大行通過理財、資管通道,以及最近很熱的産業基金等方式,均能實現新增信貸資産的表外化,各類影子銀行的存在,部分替代了標準的資産證券化業務。

  但中小銀行開拓資産證券化業務並非一路坦途。受制于存貸比等因素而對資産證券化內有動力的中小銀行,在項目儲備和發行難度均大於大型銀行。中金公司表示,從構建資産池的過程來看,中小銀行資産池選擇範圍有限,考慮到目標評級、出表效果,構建基礎資産池難度大;同時中小銀行在監管溝通、項目推進、産品需求等難度高於大型銀行,因而産品發行週期更長;另外中小銀行項目規模普遍較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