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信貸資産證券化註冊制落地 今年有望發行8000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4-07 03:39: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蔡愷  責任編輯:胡愛善

  央行節前宣佈信貸資産證券化實行註冊制,因為其具有優化銀行信貸結構、緩解銀行資産品質壓力等優點,被市場視為銀行重要利好。

  市場預期,註冊制將加速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發行,2015年的發行量或將達到8000億元,為去年的2.8倍。

  支援跨市場發行

  4月3日央行宣佈信貸資産證券化實行註冊制,規定了參與者如何獲得註冊資格,另外在交易場所選擇、做市安排、發行時間節奏和信用評級等方面放鬆監管,給予市場參與主體更多自主選擇權。

  信貸資産證券化,是指銀行作為發起機構,將信貸資産信託給受託機構,以資産支援證券的形式向投資機構發行受益證券,以該資産産生的現金支付證券收益的結構性融資活動。

  按照監管機構的不同,我國的資産證券化(ABS)分為信貸資産證券化、企業資産證券化以及資産支援票據三類。其中,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監管部門是央行和銀監會。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與去年11月銀監會對信貸資産證券化實行的備案制相比,央行的註冊制是對同一業務不同層面的監管,銀監會是審核開展業務的機構主體的資格,是“準出”,央行則是審核業務本身的資格,是“準入”。但總體而言,均體現了放鬆管制的思路。

  央行新政中超預期的是,“按照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可由市場和發行人雙向選擇信貸資産支援證券交易場所。”簡單而言即支援跨市場發行。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信貸資産證券化均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僅有去年6月的平安銀行小額消費貸款支援證券在上交所發行。專家表示,跨市場的發行政策將拓寬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的投資者範圍,並進一步提高其流動性。

  信貸資産證券化對銀行有哪些好處?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肖立強表示:首先是優化銀行信貸結構,將流動性差的貸款轉化為流動性好的標準資産,同時對信用風險重新劃分,實現發起機構的風險緩釋;其次是緩解銀行資産品質壓力,促進經營方式轉變,即通過信貸出表轉移風險,減輕銀行不良貸款壓力,也有利於促進銀行經營模式從資産持有向資産交易轉變;最後是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銀行除了作為發起人之外,一般還充當貸款管理機構和資金保管機構,收取保管費和管理費。

  肖立強表示,從地方債務置換規模擴大,到銀行資産證券化註冊制出臺,可以看出2015年以來銀行資産調整和化解風險的政策陸續出臺,銀行業爆發系統性信用風險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羅毅則表示,信貸資産證券化註冊制落地,代表著銀行利好“放入口袋”,加上前期債務置換對於資産品質緩解,銀行風險溢價下降,維持銀行業“慢牛”判斷。

  今年有望發行8000

  我國信貸資産證券化已走過了10個年頭,但並非一帆風順。

  2005年我國資産證券化業務開始試點。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後業務停擺。2013年銀監會主管的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發行額僅158億元,進展緩慢。2014年開始提速,當年有66單信貸資産證券化産品發行,規模超過2800億元。

  統計顯示,2015年一季度已有17家銀監會主管的金融機構發行了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包括2家政策性銀行、1家國有銀行、5家股份制銀行、2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3家外資銀行、1家汽車金融公司以及1家金融租賃公司。資産類型方面,即有傳統的企業貸款,也包含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以招行為例)、汽車抵押貸款(以福特汽車金融公司為例),以及租賃租金等。另外,一季度的16家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發行銀行中有5家上市銀行,包括工行、華夏、平安、招行以及浦發。

  政策鬆綁將加速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行,市場對於2015年發行量也做出更樂觀的預測。華泰證券指出,2014年信貸資産證券化發行額度超2800億,雖然獲得突破進展,不過較銀行業80多萬億的信貸資産規模,信貸資産證券化還在起跑線上。

  華泰證券近期的調研結果顯示,銀行對資産證券化業務開展有充分動力,此前預期的2015年全年5000億元的發行規模可能稍顯不足。招商證券分析師則更加樂觀地預計,2015年信貸資産證券化規模可達8000億元,約佔全年新增信貸額度的8%,發行規模約是2014年的2.8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