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理財産品 > 正文

字號:  

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收益雙降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43:2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數據顯示,2015年5月,銀行共發行4866款理財産品,其中人民幣理財産品4754款,外幣理財産品112款,理財産品發行量較4月份減少927款,降幅為16%。

  今年A股市場持續走高,資金跑步涌入;同時基金市場也火起來,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地借“基”轉入股市。另一方面,今年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保持著穩中有降的趨勢,而且流動性較弱,再加上近年來時常發生理財産品的負面事件,銀行理財産品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逐漸減弱,産品發行量也隨之下降。

  5月收益率略降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5年5月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22%,較4月份略降0.02個百分點,平均投資週期為3.8個月,過去兩個月來投資週期不斷縮短,可見銀行對短期資金較為渴求。整體來看,5月份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相對平穩,在央行二次降息及股市繼續火爆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存在一個博弈的過程。

  一方面,5月11日央行宣佈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這是繼去年11月以來第三次降息,另外今年2月、4月央行還分別兩次降準,預計今年央行還將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資金面寬鬆是不容置疑的事實。隨著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的不斷提高,銀行存貸款息差擴大,盈利空間受到壓縮,銀行理財産品收益下調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去年7月以來,股指飆升帶來證券開戶數及成交量的猛增,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地由各投資途徑流向股市,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銀行,資金流失的壓力巨大。一旦銀行下調理財産品收益,將會有更多的客戶棄銀行投股市或其他理財市場。

  央行接連向市場釋放流動性造成資金面逐漸寬鬆的局面,而股市持續火爆引發炒股熱潮,究竟要不要下調理財産品收益成擺在銀行面前的一個難題。從短期來看,理財産品收益不會明顯下降,但是從長期來看,收益下滑趨勢卻難以避免。不過銀行理財産品的客戶群基礎很大,相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産品來説安全度更高,所以仍具有一定優勢。預計6月份理財産品發行量將保持相對穩定。

  大額存單衝擊保本産品

  普益財富認為,銀行理財市場現階段主要面臨的三個問題。首先,與A股市場相比,銀行理財市場缺乏與之競爭的高收益産品。普益財富2015年4月統計數據顯示,當月收益最高的産品為廣發銀行發行的一款結構性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13%。此收益率相對於直接投資股市或者購買偏股型基金來説缺乏競爭力。據統計,658隻股票型基金2015年前4月平均收益達到46.01%,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也達34.03%。

  其次,銀行理財市場在缺乏高收益高風險産品的同時,低風險低收益的産品也可能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額存單的推出以及“取消存款上限”的呼之欲出,標誌著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收尾階段,這將極大的衝擊保本型理財産品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以大額存單為例,大額存單的利率分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兩種,固定利率存單採用票面年化收益率的形式計息,浮動利率存單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解利率為基準計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般情況下大額存單利率將高過存款利率,這使得銀行保本型理財産品在收益率上的優勢被更加的弱化。而且大額存單對於銀行來説成本更低,對於投資者來説套現也更加靈活,因此保本型的兩類産品受到的衝擊將會非常之大。

  最後,資産端的變化也極大影響銀行理財市場。流動性寬鬆背景下,可投資資産收益率持續下降,倒逼理財産品收益率下滑。另一方面,部分“優質資産”的風險也開始暴露,如天威債券的違約表明投資國企債券穩賺不賠的時代已結束。

  因此,單一的“固定收益”特色的銀行理財産品已不足以應對市場的變化,轉型勢在必行。普益財富認為,銀行理財市場轉型的下一站是“財富管理”。財富管理與一般理財業務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理財業務是以産品為中心,目的是更好銷售自己的理財産品;財富管理業務則是以客戶為核心,是為投資者設計一套適合自身的財務規劃,未來銀行從被動的投資組合銷售向主動的投資組合管理變化的過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