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馬斯克,為什麼又是他

  • 發佈時間:2016-04-10 01:29:4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帝國大廈樓頂一支鉛筆精準落在地面一塊移動的橡皮上”

  北京時間9日淩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第一級的海上回收試驗獲得里程碑式成功。該公司曾用過一個比喻,這就像發射一根鉛筆,讓它飛躍紐約帝國大廈樓頂後精準落在一塊漂浮的橡皮上,而且不能倒,其難度可想而知。

  談起這一屢敗屢戰、終獲成功的嘗試,一個人的作用無法回避,他就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就在幾天前,他領導的另一家公司特斯拉宣佈,純電動車特斯拉Model3接受預訂才3天,訂單就已達27.6萬輛,總價超過百億美元,消息震動了整個汽車業。

  為什麼又是馬斯克“搶頭條”?

  馬斯克集工程師、企業家等各種身份于一身,也經常放出“狂想”。但事實證明,他的各種“狂想”都對相關行業産生了深遠影響:他參與創立的貝寶公司是網上支付先鋒,特斯拉重新定義了電動車概念,太陽城公司創造了全新的太陽能産業模式。

  以航太業為例,過去只有政府機構從事航太發射,如今他創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也佔得一席之地,其“龍”飛船已多次向國際空間站運貨。有評論説,“獵鷹9”火箭第一級海上回收成功,將開啟廉價太空發射時代。如果未來能將火箭海上回收常態化,可大大降低發射成本,從而贏得更多發射訂單。

  對這樣一個極度成功卻從不安於現狀的人,人們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

  有人評價馬斯克説,他對這個世界保持深深的、強烈的好奇心,鼓動所有人拼命工作,並且敢於在別人不敢涉獵的領域冒險,歷經挫折而初心不改。也有人對他在開發過程中不斷“燒錢”感到憂心,認為他集資50億美元建高技術電池廠是一場“豪賭”。

  比如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需要研發替代運載工具,馬斯克創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中標。雖然最初的發射經歷各種失敗,不斷“燒錢”讓投資人心慌,但他的團隊總能迅速改進,積小勝為大勝,並以此説服投資人。

  “堅持非常重要,永遠不要放棄,除非迫不得已,”他總是這麼勉勵自己。“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只要有10%的成功率就去做,”他曾這樣説。

  馬斯克還有許多“狂想”:電動飛機、4000顆衛星聯網、超高速真空管道火車……其中任何一個如果成功,都足以給世界帶來改變。

  僅靠冒險和極端並不能保證成功,用預見性來説服投資人,用執著來對待每次失敗,用對細節的苛求來保證品質,或許這才是馬斯克在多個領域實現突破的秘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