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女嬰嗆奶兩救護車不肯轉送 小小患者成"燙手山芋"

  • 發佈時間:2015-07-05 09:38:25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薛馬義 楊彥  責任編輯:謝淩宇

  有患者需要急救打120電話召喚救護車,這是誰都知道的常識;可如果患者是孩子或新生兒,這條常識實踐起來可能就有點麻煩了。近日,蘇州市民李先生就遇到這麼件事,搞得他很上火—他剛出生31天的女兒因嗆奶造成窒息,結果在送醫過程中,他打了兩次120急救電話,先後來了兩輛120救護車,都不願意接送孩子去手術醫院,原因是孩子太小,來的救護車都是針對大人的,車上沒有針對小孩和新生兒的專門設備,車上醫護人員不了解孩子特別是新生兒的救治知識和技術,路上出問題,他們負不起這個責任。

  揚子晚報記者多方採訪證實,缺少專門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導致“救護車不救護小小娃”的情況普遍存在。

  一場“救護風波”

  女嬰嗆奶窒息需轉院 兩輛救護車一到就想溜

  李先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他家住張家港,女兒前不久剛出生。前幾天,也就是在孩子剛出生31天的時候,因為喝奶嗆住了,造成孩子窒息。他們趕緊把孩子送往張家港當地醫院進行救治。在對孩子進行了一些簡單搶救處理後,醫護人員表示,當地醫院的醫療水準有限,建議他們立即將孩子送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救治。

  “當時醫院派了一輛救護車,將我們送到了位於蘇州市景德路的蘇大附屬兒童醫院,然後開車撤回張家港了。”而此時,令李先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蘇大兒童醫院接診的醫護人員告訴他們,因為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的啟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原開設在景德路的有關科室,包括新生兒外科、普外科、麻醉科等科室已經陸續搬遷至蘇州工業園區鐘南街92號的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她們讓我趕緊把孩子送到園區總院進行救治。”

  不過,當李先生請求院方安排一輛救護車送他們前往園區總院時,卻遭到了拒絕。“她們讓我打120。”但打120後又一幕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120救護車很快就到了。可一看我家孩子才剛滿31天,立馬就要走,不肯接送我們。”於是,李先生便和對方發生了爭執。爭執中,李先生得知,救護車不肯接送是迫不得已。

  “她們説,我們的孩子是新生兒,太小。她們的救護車主要是針對成年人的,車上的一些搶救設施設備也都是針對成年人的。而且她們急救培訓也都是針對成年人的。如果半路上,一旦孩子出現意外,她們一無專業設施設備,二無專業知識和技術,很難進行處理。一旦出現問題,她們負不了這個責任。”

  在第一輛救護車離開後,李先生又在兒童醫院醫護人員的建議下,繼續撥打120。第二輛救護車很快又趕到。這次,李先生怎麼也不肯放救護車離開了,雙方陷入僵持。後來,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醫護人員的勸説下,救護車終於答應接送他們去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不過,對方也提出一個要求,即孩子由李先生抱著,她們只負責接送。

  一個“難言之隱”

  缺少專門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

  小小患者成救護車的“燙手山芋”

  “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遇到,我是怎麼也不會想到會有這回事。”李先生説,女兒入院治療後,他也和其他患兒的家長們進行了溝通,發現這一情況很普遍,並不是發生在他一個人身上。“我至少聽到有十位家長和我説過,他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在此期間,李先生還向他的一位做醫生的同學進行了諮詢。對方告訴他,現在確實存在“救護車不救護小小娃”。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確如上所説—小小娃,特別是新生兒的救護是個很專業的技術活,不僅設備設施要專業,救護人員也是需要具有很專業的知識和培訓。“他説,現在家長都很寶貝心疼孩子,加上醫鬧現在也很厲害。如果沒有專業知識和設施設備,一般情況下,救護車肯定是不願意接手這樣的‘燙手山芋’。”

  蘇大附屬兒童醫院醫務處的有關負責人昨天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首先表示,希望今後各地、各單位的救護車在運送患兒時,能第一時間將孩子送到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如果當時我們院內的兩輛(適用小患者)救護車停在醫院,肯定不會拒絕送他們。”對於李先生反映的情況,該負責人表示,即使不是專用救護車,也不能放下不管,不進行救護運送患兒。

  該負責人同時也強調,對於新生兒和兒童的救護很專業,不同於成年人。例如新生兒的救護車上應該有專業的設施設備,如保暖箱,也應該配有專業的新生兒科醫生。這樣對新生兒的搶救,就會有更多的保障。“不僅是新生兒,在其他患兒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從醫40餘年,曾任江蘇省人民醫院兒科科主任的陳吉慶主任醫師。“兒科的急救設備,如呼吸機等設備確實與成人的急救設備不一樣。”陳主任説。

  一個“尷尬現狀”

  蘇州只有兩輛正規新生兒專用救護車

  全省不過十來輛,都忙得不歇火

  “如果有足夠的專用救護車,‘救護車不救護小小娃’的現象就不會出現。”據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兒科的“前景”和“錢景”看淡,很多醫院相繼將兒科裁撤,兒童醫療資源越發顯得緊張、短缺,不僅兒科醫護人員少,相關設施設備也跟不上需求。救護車就是其中之一。

  據蘇州市急救中心主任楊齊英介紹,目前蘇州大市範圍內,一共只有兩輛正規的新生兒專用救護車,一輛在蘇州市母子保健中心,一輛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該院另外有一輛改造的“新生兒專用救護車”)。“其實蘇州這個情況,在整個江蘇省內還算不錯。”據其估計,全省目前擁有新生兒專用救護車不到十輛。這些新生兒專用救護車在平時使用率很高,一般用來在醫療機構之間進行新生兒轉運。

  楊齊英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其實針對這些問題,他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對120接線員進行了相關兒科急救知識的培訓,一旦接到新生兒和其他患兒的急救電話,120接線員會通過電話,第一時間對家長進行急救指導,讓家長根據接線員的指令,對孩子進行初步的急救處理。

  “在初步處理後,家長可以打的或者自行駕車,將孩子送往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救治。”楊齊英錶示,第一時間用社會車輛將孩子送往醫院救治,可能比等待救護車趕到現場更快捷。

  新聞延伸

  南京“危重新生兒轉運系統”全省“接單”

  按照兒科醫學標準,出生28天以內的屬於新生兒;28天以上到1周歲以內屬於嬰兒。那麼比蘇州嗆奶娃娃更小的新生兒遇到危重情況需轉院該這麼辦?“普通運送患者的120救護車,肯定是無法擔負起轉運危重新生兒的任務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喬立興主任説。 而南醫大二附院兒科主任焦澤霖則形容,“一輛新生兒轉運車,就是一個流動的兒科重症監護室”。目前南京共有4輛危重新生兒轉運車,接受南京市120的指揮調度。

  南京中大醫院早在2002年就建立起首個危重新生兒的轉運系統,覆蓋全省13市和安徽部分地區,至今已經轉運了13000多名新生兒,近幾年每年都會轉運上千名危重新生兒。而南醫大二附院危重新生兒轉運車則在2012年投入使用,主要轉運範圍是南京市區及郊縣,目前每年的轉運量在300-500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