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醫藥 > 前線評論 > 正文

字號:  

斬斷過度醫療的推手

  • 發佈時間:2015-01-05 09:12:0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孔彬彬

  過度醫療問題,已成為一種廣受詬病的頑疾,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九三學社高度重視這一現實課題,日前組織專家學者召開“現代醫學技術與過度醫療”主題座談會,積極為減少過度醫療建言獻策。

   商業贊助侵蝕醫學獨立性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商業利益對醫學獨立性的侵蝕是導致過度醫療的重要原因。一些醫藥企業通過贊助學術會議等方式為醫療機構和醫師提供種種“福利”,這些鉅額公關費用最終都會轉嫁到病人身上,為過度醫療埋下伏筆。

  2014年6月,審計署公佈的審計結果顯示,衛計委有關司局2012年和2013年有3次工作會議99.85萬元的會議費均由醫藥企業贊助;中華醫學會召開的160個學術會議,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據介紹,由於一般的學術會議沒有財政補貼,商業贊助已成為一種國際慣例。在我國,醫藥産業的商業贊助還發揮著彌補財政補償不足、促進國內外交流、提升醫療研究和實踐能力的現實作用。與會專家無奈地指出,一些會議舉辦者和參與者斂財傾向明顯,醫生從中獲取名利,醫療企業趁機促銷,舉辦方、醫生、商業企業三方形成灰色鏈條。醫療服務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服務,醫生對診斷和藥品使用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這給醫生提供了尋租機會。

  在此背景下,如何用好商業贊助就成了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與會專家建議,要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原則,既要尊重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和醫生的市場化相處模式,又要劃定職業底線,杜絕可能侵蝕醫學獨立性的直接的或隱性的商業賄賂行為。

  2007年4月,原國家衛生部出臺了《醫療衛生機構接受社會捐贈資助管理暫行辦法》,但由於缺乏細則,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同時,對於什麼樣的學術活動可以參加、不同層次的專家是否需要統一審批標準等,各醫院也沒有完善的管理辦法。為此,與會專家建議加強藥品監管法規體系建設,健全醫藥交易市場規則。他們建議制定《醫院、醫師與醫藥公司相互關係準則》,規範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的合作形式,規定合作原則以及注意事項等。

  監管薄弱縱容新技術和大型設備濫用

  當前,不少新技術在未經大規模臨床試驗和嚴密科學論證的情況下就悄然開展商業推廣,帶來了新形式的過度醫療。與會專家指出,任何一項醫療新技術都需接受大量的實踐檢驗,明確適應症的範圍,認識其局限性和不足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當前很多新技術宣稱的準確性、靈敏度和特異性並沒有經過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科學論證,並無確切的療效,卻因監管不到位而獲推廣應用,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度醫療。

  與會專家建議,應加強對基因診斷、靶向治療、細胞治療等醫療新技術的監管。醫療新技術的臨床應用應遵循醫學發展規律和國家有關規定,除倫理委員會的審議以外,還需要同行的評判,以明確適用的範圍和技術要求。

  與新技術類似,國內不少醫院也熱衷於引進PET/CT(編者注:正電子發射電腦斷層顯像儀器,主要應用於腫瘤、腦和心臟等領域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價格3000萬-5000萬元/臺)等價格昂貴的醫療設備。截至2013年底,我國已引進PET/CT198台,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270台。目前PET/CT的數量已遠超市場需求,多數醫療機構的PET/CT已不能滿負荷運轉,每週開機三日以內的醫院接近30%,個別醫院每週僅開機一到兩次。

  與會專家表示,PET/CT有助於腫瘤等疾病的早期發現,但有時發現了很小的腫瘤因無法做病理診斷,只能繼續定期觀察,反而造成病人焦慮,引發不必要的定期檢查,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手術,增加了過度醫療的幾率。事實上,目前判斷是否為惡性腫瘤仍然只遵循一個“金標準”,即對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與會專家介紹,發達國家對CT(電子電腦斷層掃描器)、MRI(磁共振成像儀)等大型醫療設備都會嚴格配置,一個中等城市只有一到兩個影像中心,對PET/CT這樣昂貴且利用率較低的設備限制更加嚴格。而我國幾乎縣區一級的公立醫院都配備齊全CT、MRI等大型設備,為減少閒置,過度醫療幾成必然。

  為此,與會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嚴格控制PET/CT等進口大型醫療設備的數量,合理配置資源,並加強對大型醫療設備的管理,遏制公立醫院將PET/CT用於體檢和納入醫保報銷等不合理現象。

  臨床指南不健全,未有效規範診療行為

  臨床指南提供對某種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和臨床治療方案,廣泛用於指導和規範臨床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與會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的衛生保健系統醫療服務手段日益多樣化、複雜化,衛生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醫藥費用不斷攀升,醫療不平等和過度醫療等問題逐漸增加,這些問題都亟待發佈臨床指南來解決。

  與會專家指出,透明、注重成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指南有助於建立更為客觀全面的醫療衛生品質與實踐監控指標,從而減少資源浪費、防範過度醫療。譬如,針對普遍存在的過度醫療問題,包括美國內科醫師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在內的美國九大醫學學術共同體共同發起了一項名為“明智的選擇”健康運動,提倡醫生避免過度醫療,鼓勵醫患溝通,實現明智的醫療選擇。到目前為止,已有70多個醫學專業組織參與了這項活動,每個協會都開列了一份醫學指南,有力遏制了過度醫療問題。

  當前,我國也制定了一些臨床指南,對臨床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與會專家指出,多數臨床指南品質較差,獨立性和權威性較低。2006至2010年在我國境內組織制定、發表和收錄的327個臨床指南,只有68個聲明瞭指南制定小組成員的利益衝突,其中有29個指南接受了藥企的資金支援。儘管我國專業學會或協會針對本專業情況制定了許多標準,但臨床應用情況並不令人滿意。截至2012年6月,國際指南協作網數據庫共收錄超過7200篇臨床指南,美國國家指南文庫收錄約2300篇臨床指南,均未收錄來自中國境內的臨床指南。

  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家的臨床指南應由相關專門機構、學術共同體與相關人員合作完成。歐洲高血壓管理指南由歐洲高血壓學會和歐洲心臟病學會聯合頒布,美國高血壓指南由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聯合頒布。為此,與會專家建議充分發揮中華醫學會及所屬專業協會等醫學學術共同體作用,逐步建立臨床指南的制定和修訂體系,推動臨床指南本土化,以有效遏制過度醫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