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傳統醫企試水“網際網路+”期待更多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8-07 01:25: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醫療企業試水移動互聯網的消息再度傳來。日前,慈銘體檢聯合清華大學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推出的“早找癌”檢測腫瘤項目,在京東眾籌成功。業內人士認為,新科技成果與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快速融合,或將重塑專業醫療生態圈。

  傳統醫療企業中涉足網際網路醫療的早已並非個案,比如醫療器械企業魚躍醫療今年2月設立子公司蘇州醫雲健康管理有限公司,4月與阿裏健康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月醫雲健康上線“大醫生”APP。

  7月5日,上市公司昆藥集團旗下金泰得藥業與百洋醫藥集團旗下“易復診”宣佈全面戰略合作。據了解,“易復診”系統集合“醫患溝通”、“健康檔案”和“藥品購買”三種功能,將醫生的服務能力由過去“診前”、“診中”,延伸至“診後”。現已覆蓋全國23個省市,約計80余家醫院,線上醫生近萬名。昆藥金泰得藥業總經理李斌對記者稱,“網際網路+”行動是大勢所趨,不提前做準備,後面可能會來不及。

  緊接著,上海醫藥7月6日宣佈將與萬達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在網際網路醫藥和醫藥資訊化領域開展戰略合作。業內人士分析,萬達資訊的醫院資訊化産品覆蓋全國眾多醫療機構。此次合作,或可視為上海醫藥電商系統端佈局的一個環節,不難看出其打通“醫”端和“藥”端的意圖。

  醫藥行業是一個政策市,沒有政策的熱風,好的項目也很難展翅高飛。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11個重點行動,“網際網路+”益民服務位列第六,其中一整段表述了“推廣線上醫療衛生新模式”。包括“積極利用移動網際網路提供線上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鼓勵網際網路企業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醫療網路資訊平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提高重大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應用”等。

  民生證券報告指出,此次文件的發佈,將有力推動目前醫療健康平臺建設,以及大數據、雲計算應用的發展進程,看好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前景。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網際網路醫療正多向蓬勃發展。比如在醫院端:從傳統醫療資訊化走向網路醫院,再走向以分級診療為基礎、以雲服務為後臺的網路醫院O2O模式,打造一站式就醫管理的網際網路醫療閉環。另外,在醫藥端:醫藥電商顛覆傳統醫藥流通産業鏈,打造醫藥流通O2O,發展的重要關口在於政策進一步放開。

  基於2014年全國總診療人次達78億,業內人士預測,醫生、醫院、患者、醫療企業角色中的任何一個,都將變成“網際網路+”醫療的切入口。

  在醫療網際網路化中,以“網上看病”為代表的移動醫療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且不斷有上億鉅資進入。但同時也備受爭議,因為還有許多痛點沒有解決。如,患者並沒有覺得移動醫療像“滴滴打車”用起來那麼方便。醫生也認為有些APP功能有限、不完善,醫療核心服務仍然“移不動”。

  《2014醫生網際網路行為洞察報告》顯示,醫患線上診療的現狀是“有需求、沒行動”,中國內地僅60%的醫生對線上診療持認可態度,而這一比例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分別達到91%和86%。

  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在中歐第11屆健康産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從推動健康産業的機制、資本與網際網路三維來看,後兩者已經不斷在驅動,可是機制上還不夠。比如在杭州有一個實體醫院在推手機支付,卻只有2.8%的人使用,因為醫保不支援,另外我國醫保只管病,還沒有納入康復、護理。

  因為醫療行業和酒店、打車很不同,屬於一個高管制且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的行業,特別是在政策開放程度上。而根據2009年原衛生部發佈的《網際網路醫療保健資訊服務管理辦法》,“醫療保健資訊服務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

  “國家此前之所以不鼓勵,甚至媒體稱之為叫停,其出發點都是為了能讓這個行業變得更規範”,一位從事網際網路醫療的高層告訴記者,未來一些純粹炒概念或是比較單一的産品可能被淘汰,而一些正規的好産品也許能慢慢被認可,或是成為主流,但這其中還需要有很多細則來保障和完善。

  比如關於線上醫生的診斷範圍,怎麼定價,是否可以線上多點執業,如何實現網際網路延伸醫囑,電子處方開設流程,以及藥店醫師配藥資質,藥品配送要求等等。

  隨著“網際網路+”模式的不斷加溫,醫療領域未來將繼續受到資本的追捧,但是分析人士建議,首先不要簡單認為能顛覆現有醫療模式,這在前期會遭到巨大阻力;其次,也不要照搬以往網際網路改造其他産業的成功案例,從當下出發進行探索更切實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