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醫藥 > 正文

字號:  

藥改後藥價變化不大 醫保政策放開更值得期待

  • 發佈時間:2015-06-09 11:44:1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藥改後藥價“按兵不動”政策落地仍需時日從6月1日起,全國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這條消息也被認為是“藥品價格史上最大規模改革”。

  那麼,政府取消藥品定價政策實施以後,對藥價有何影響呢?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由於相關部門還未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市場上藥品價格多數沒有明顯變動。

  藥店價格變化不大醫保政策放開更值得期待

  聽説6月1日起大部分藥品價格取消政府定價的消息後,65歲的譚大媽6月1日一早就來到藥店,“我是想著常買的那些藥可能會降價呢。”結果譚大媽失望而回,因為她常吃的降血糖藥、老伴常吃的降壓藥,價格和此前購買的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6月2日、3日,記者走訪了京城數家藥店後發現,目前藥品價格基本維持原價,藥品價格並未發生大幅變動。

  在朝陽北路一家平價藥房,記者看到,店裏的藥品價格標簽並沒有改動。店員告訴記者,除了部分藥品的會員價比原價稍便宜外,大部分藥品的價格都沒有變化。“我們都是根據藥企的定價來定的,如果藥企沒調整價格,我們也不會調整。”

  而在管莊的一家連鎖藥店,店員表示近期的藥品價格變化主要是藥店自己做的定期促銷活動。之前偶爾也會有個別藥品漲價,但最近並沒有收到類似通知。“我們的降價促銷或者調價都是總部通知的,總部沒説調我們也不會調。”

  另一家藥品連鎖超市負責人也表示,雖然政府取消了藥品定價,但是現在市場競爭激烈,藥品經銷商數量眾多,隨意地更改藥品價格勢必影響到藥品的銷售。藥企和藥店不會輕易抬價,將來藥品價格與現在藥品的價格大體上還是相當,應該不會發生藥品價格大幅上漲的事情。

  北京好得快醫藥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捷也告訴記者,從政府不斷出臺的政策來看,對藥店的利好消息越來越多,但落到實處還需要時間,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北京地區的藥店醫保政策放開問題、醫院處方的放開問題等。

  醫院大都按兵不動擴大醫保目錄更迫切

  藥店的藥品價格沒有大的變化,那麼醫院的藥品價格會有變化嗎?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由於藥改具體的實施細則還未出臺,醫院大多按兵不動。

  今年73歲的劉大爺告訴記者,他被高血壓、冠心病和呼吸道疾病等慢病纏身近二十年,每天都得吃上一大把藥,因此隔一段時間就得上醫院拿藥。劉大爺告訴記者,每個月他都要開1500多元錢的藥,由於有三種慢病,醫保報銷大概是600元,剩下的錢都要自己掏。吃了多年的藥,劉大爺對自己常服的藥品價格也記得一清二楚:“別説五毛一塊的,就算漲一毛或降一毛我都知道。目前醫院我常服的這幾種藥還是原來的價格。

  而且現在醫院有的藥比藥店貴,除了醫保可以報銷的藥在醫院開,其他藥我都在外面藥店買。”劉大爺表示,如果藥品取消政府定價後,醫院藥品價格降低,自己就不用醫院、藥店兩頭跑了。

  煤炭總醫院副院長王洪武告訴記者,在藥改政策實施前,其實藥品出廠價並不高,經過招標後就高價銷售。6月1日起藥品取消政府定價政策實施後,也即意味著取消了招標這個中間環節,不管是對醫院還是患者來説,可能都能減少很大一筆費用。

  不過王洪武也坦承,雖然國家發改委宣佈于6月1日起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但目前衛計委還未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藥品如何採購、如何定價都沒有具體的措施,因此,目前醫院的藥品採購及藥品價格基本都維持原樣。

  一位不願具名的三甲醫院呼吸科主任也告訴記者,目前只有發改委出臺的這個政策,具體下面怎麼操作完全不知道,“我覺得這個政策非常不接地氣!”他告訴記者,患者老覺得醫生給開的藥很貴,“但其實醫生才是最無辜的,因為他既在藥品價格上沒有定價權,在具體給患者選什麼藥上也沒有什麼選擇權。”這名呼吸科主任告訴記者,由於醫保目錄上每種病可選擇的藥並不多,目前已經不能滿足臨床要求,他呼籲相關部門在放開藥品價格的同時,也能考慮擴大醫保目錄,讓患者真正享受到利益。

  藥價取決於市場供求三跌七漲可能成未來趨勢

  和譚大媽、劉大爺抱有的“藥改後藥價會降”不同,今年45歲的宮先生認為藥改實施後藥價不僅不會降,反而還會漲。因此,在6月1日前,宮先生去藥店買回一堆常用藥品,“估計一年半載是不用上藥店買藥了”。

  那麼,取消政府定價後藥品價格究竟會走高還是走低呢?

  此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後,由於有招標採購機制的約束,醫院銷售的藥品價格會保持基本穩定,但不排除部分藥品價格因成本、市場供求變化等因素會有所變動,絕大部分藥品市場交易價格不會上漲。

  但業內資深專家孫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市場上藥品價格變化不大,但在半年後肯定會有變化,他認為藥品價格會沿著“三七開”的方向發展,三跌七漲,也即是説大部分藥品會漲價,“因為藥品價格這麼多年來一直由相關部門把控,壓抑了太久,政府取消藥品定價後,企業肯定會先把價格漲上去,如果市場不買賬,再降下來”。

  孫先生還認為,藥品雖然是特殊的商品,但其本質還是商品,應該遵循商品經濟的發展規律,絕大部分藥品(除了麻醉、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價格都應該由市場競爭來決定,而不應該由行政干預來決定。“此前發改委對藥品降價少説也有二三十次了,但都是降下來沒幾天就漲上去了,因為降價後這個劑型企業不掙錢甚至虧本,他就換個劑型漲價後再賣,很多甚至比原來賣的還要貴,老百姓沒享受到實惠,反而得多掏錢。”

  他認為政府取消藥品定價後,大部分藥品價格將完全由市場供求來決定,這意味著價格定位對於藥品生産企業來説尤為重要。一些大品牌、療效好的藥品即使漲價了,消費者也會接受,反之,一些虧損藥企則將被市場所淘汰。

  而據有關媒體報道,為了保證取消政府定價後藥品價格的穩定,有些地方的物價局已經提前開會勸誡藥品企業,有了自主權後“定價不能太任性”。

  利潤低紛紛停産廉價藥有望重出江湖

  原來因為政府定價,多年降價之後,一些藥效不錯,但由於利潤特別少甚至無利可圖的藥品,一些企業將其悄悄停産。“藥價放開之後,那些因價格原因退出市場的經典老藥,有可能在價格上漲,有所營利之後,企業又會重新開始生産,市場也就又買得到了。”資深業內專家孫先生告訴記者。

  本報早在2011年就報道過魚精蛋白斷貨暴露出的廉價藥危機。魚精蛋白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必不可少,一旦缺貨,許多常見的心臟手術就無法開展,如冠脈搭橋手術、心臟瓣膜置換術以及一些先天性心臟病手術。當時記者從部分醫院了解到,因為缺藥,一些醫院已經停掉心臟手術。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馬長生在採訪中對記者表示,魚精蛋白在該院一度很緊缺,“緊缺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醫院百分之八九十的病人都是外地的,我們甚至建議他們從外地買魚精蛋白過來手術”。

  而魚精蛋白之所以緊缺,原因就在於利潤太低。國家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告訴記者,魚精蛋白的主要原料就是海魚,“原料在我國向來都不缺,主要是生産的廠家太少了”。因為制藥工藝要求很高,當年全國只有三家企業有資質生産這種生物製劑。“緊缺的原因就是這個藥太便宜了,利潤太低了,廠家自然沒有生産的積極性,乾脆就停産了。”

  記者了解到,當年魚精蛋白注射液的價格為一盒5支裝11.18元,每支才兩元多錢。後來,全國各地魚精蛋白供貨緊張局面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國家食藥監總局協調要求原本已經停産的北京悅康藥業重新生産魚精蛋白。

  廉價藥緊缺或消失並不少見。孫忠實告訴記者,除了魚精蛋白,還有七八十种醫院臨床常用藥常年緊缺,這些藥物的共同點就是藥價低廉。有的緊缺情況已經持續十多年了,根本不能滿足臨床需要。有的廉價藥乾脆就從市場上消失了。

  對於藥企來説,性價比在新政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價格太低,導致很多企業不生産便宜又好用的藥,最後只會使病人受損失。”在業內資深專家孫先生看來,性價比高的藥品,適當逐步提價,對於病人和企業都是雙贏的事情。

  □服務篇

  藥店購藥有講究

  無論藥改政策實施後藥品價格是漲是跌,對於患者來説,藥品都是必需的。那麼,購買藥品有何講究,如何才能買到好藥呢?

  別把藥店買藥當“看病”

  “一般傷風感冒,我都不會去醫院,就是去藥店買點藥。”宮先生告訴記者,一般到了藥店,説下自己症狀,藥店工作人員就會給自己推薦一些藥,平時自己也會留心朋友説哪些藥吃了管用。

  現在在藥店買藥就像在市場買菜一樣方便,很多人有個頭疼腦熱總習慣性自己上藥房買點藥吃。宮先生認為藥店工作人員經驗多,有醫學背景,推薦的人應該沒錯。但事實上,雖然國家要求藥店必須有執業藥師駐店,為患者提供用藥諮詢和指導,但現實中很多藥店的執業藥師常常不在,而銷售人員就充當了藥師的角色。這些銷售人員並沒有藥師資格,可能存在推薦不當。

  孫忠實指出,消費者自行去藥店買藥前,最好有“首次經驗”。這裡的首次經驗指的是:之前已經因為同樣的症狀去醫院看過病,醫生開過處方,這可以為患者下次購藥提供很大的參考作用。

  孫忠實提醒,如果患者沒有首次經驗,最好不要自行購藥,應先去醫院看病讓醫生診斷後開處方,以免亂吃藥反而貽誤治療時機。

  小廠藥利潤大易被推薦

  明明只想買個幾毛錢的黃連素治拉肚子,最後卻在藥店店員的影響下,花30多元買了昂貴止瀉藥,這是近日讀者林先生遇到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記者採訪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品牌藥都不受店員待見,反倒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廠藥頻頻被推薦。業內人士指出,這已經成為藥店經營的潛規則,關鍵就是利潤在“作怪”。

  據了解,品牌藥毛利潤低,但話語權卻大得很,很少有優惠,又經常被藥店用來打平價,所以一般都是藥店裏不賺錢的産品。

  此前有媒體報道,據一位醫藥代表透露,目前有些藥店將藥品分為A、B、C、D四個類別。A類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貼牌品種(即從小廠家進貨貼上自己的牌子),這種藥品利潤達70%到80%;B類為普通品牌,利潤在60%左右;C類藥品的利潤也在40%以上;D類品牌藥利潤最薄。藥店對店員的考核以賣了多少A類藥為主,要求顧客來時店員必須先推薦A類藥。除非顧客點名要哪種藥,否則不主張賣其他品種。

  專家提醒,買藥時可以聽取店員對藥品的介紹,但大主意還得自己拿。同時也要提高警惕,以免一不留神掉進推銷員設置的陷阱,多花了錢還不見得買到了合適的藥,甚至是買了臨近過期的藥品。

  專家還提醒,消費者不必太排斥店員的熱情,因為普通消費者掌握的藥品知識並不多,而藥店銷售人員相對來説這方面知識比較豐富,因為藥品服務、藥品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購藥時多聽聽藥師、店員的意見有益無害。不過最後要買什麼藥,是否要購買還由消費者自己決定。

  買藥時請低頭彎腰看

  記者採訪中發現,藥架上藥品擺放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性價比高的藥物都在藥架最下面或是藏在不起眼的角落。

  據媒體報道,有藥店的老闆坦言,廣告打得多的、價錢貴的藥品,往往位於和視線平行的黃金位置;而價廉物美的藥品要麼蹲下來要麼爬上去才能看到。

  此外,目前在我國,同一種通用名藥品,常常有幾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生産,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專家提醒,買這類藥品時,千萬不要一味圖便宜,因為雖為同一類藥,但不同藥廠選用的原料不同、生産技術差異等還是會造成産品品質上的差異。“藥廠選用普通藥材還是上等藥材,購買普通輔料還是優質輔料,採用舊技術還是新技術,還是會造成産品品質上的差異。”孫忠實提醒消費者應首選知名藥企生産的品牌藥。此外,感冒了就買感冒藥,牙疼就買止疼消炎類藥,如果藥店人員推薦的藥品跨度太大,最好不要聽。

  一些消費者在選擇藥品時往往認為價格高的、進口的藥品效果會更好,但專家指出,這是一種認識誤區。消費者應根據不同的疾病選用恰當的藥品,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擴大治療的正作用,這才是用藥的基本原則。

  此外,現在藥店一些店員面對到府來買藥的消費者有時甚至會將保健食品推薦給患者,所以消費者還需睜大雙眼,認清“藥”字牌和“健”字牌。最好的分辨方法是首先找“OTC”標誌。其次,無論藥品還是非藥品,都會在外包裝上注有批准文號,注意識別究竟是“國藥準字”還是“食”字、“健”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