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低燃油價格和高需求雙重作用,全球航空業迎來了凈利潤大增的黃金時期,國內幾大航空公司利潤一度刷新歷史紀錄。與此同時,中國民航對外合作中的重心已由“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飛得更遠幾乎成為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目前的共同目標。買飛機,開國際航線,收購國外航空公司,為了搶佔先機,航空公司們紛紛使出殺手锏。
航企紛紛過上“好日子”
受益於國際油價的持續走低,這兩年航空公司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根據民航局最新發佈的《2015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去年,航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63.7億元,比上年增長4%,利潤總額320.3億元,比上年增加137.4億元,創歷史新高。
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上市航空公司的業績表現更是引人注目。記者發現,國內四大航空公司國航、南航、東航以及海航凈利潤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其中,凈利潤最高的為南航,一季度凈利潤達26.83億元,同比上升41.0%。凈利潤增幅最大的為東航,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6.02億元,同比增長66.37%。國航和海航一季度凈利潤分別為24.35億元和14.4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高達44.83%和56.46%。
對於今年的業績預期,國航在發佈一季報時曾表示,今年航空業仍面臨諸多考驗,但中國經濟平穩發展,居民出境旅遊漲勢不減,油價低位運作等積極因素都為中國民航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國際航協日前發佈的一項預測報告可以説是給航空公司打了一針強心劑。國際航協預計,今年全球航空運輸業凈利潤將提升至394億美元,行業收入將高達7090億美元,凈利潤率也將達到5.6%。今年有望成為全球航空運輸業連續改善行業總利潤的第五年。
“走出去”成國內航企目標
國際和國內運輸發展不平衡,曾經是長期困擾中國民航的重要結構性問題。不過,伴隨著便利國際航空運輸發展的舉措不斷出臺,國內航空企業更多地將目光轉向國際市場以尋求新的增長點,經營國際航線積極性不斷提高。可以説,在航空公司腰包鼓起來之後,“走出去”儼然成為當前普遍的發展需要和戰略目標。
在過去,中國民航對外合作中的重心在“引進來”上,主要是向歐美等民航發達國家學習,消化吸收民航發達國家和國際民航組織的技術和標準。但是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民航在安全管理和行業發展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民航安全形勢平穩。全行業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運輸航空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10年滾動值為0.018(世界平均水準為0.24)。
在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看來,中國航企“走出去”是實踐中國國家戰略所必需。中國民航已經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航界發出“構建區域民航合作新模式”倡議並得到積極響應。目前已與116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政府間雙邊航空運輸協定,中國民航業正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建立新的全球航空合作關係。
民航局近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提出,民航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進一步擴大航權開放,優化國際航權分配政策,為航空運輸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更多的航權資源。意見還明確表示鼓勵民航企業走出國門,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參與國際航空市場競爭,積極參與國際民航治理,提升國際話語權。
□佈局海外
爭相買飛機搶奪“領空”
通過對上市航空公司的觀察,記者發現,在經營態勢向好的背景下,大肆購買飛機幾乎是航空公司達成的共識,運力擴張可以説進入加速階段。
今年4月底,南航表示其控股子公司廈門航空購買了10架波音B737-800飛機。事實上,這只是南航半年來大手筆購買飛機的其中一次。僅去年12月,南航就公佈了兩筆收購或購買交易,12月23日,南航收購10架空客A330-300飛機,12月17日,南航及其控股子公司廈門航空于同日分別與波音公司簽訂了一系列購買合同,其中南航購買30架B737NG和50架B737MAX飛機,廈門航空購買30架737MAX。
今年1月份,東航獲准非公開發行股票,共募資150億元,其中120億元用於購買28架新一代主力機型飛機。去年下半年,東航已耗資超過510億元簽下65架飛機。
海航去年底發佈的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顯示,打算斥資110億元引進37架飛機,主要引進波音B737、B787及空客A330系列飛機。
另一大航空巨頭國航也不甘示弱。去年6月初,國航旗下的深圳航空向波音公司購買46架B737客機。今年以來,國航更是先向波音公司購買6架波音B777-300ER飛機,後又向空客公司購買12架空客A330-300飛機。
在大批購買新飛機的同時,航空公司此前訂購的飛機也陸續接收,就拿目前世界上最新潮的787-9夢想飛機來説,國航是該款機型的中國首家用戶,已於今年5月份接收了首架飛機,今年內將陸續接收7架該機型。據國航相關人士介紹,在國內進行短暫地適應性運營之後,787-9很快就將投入到國際航線的運營之中。
佈局海外搶開國際航線
想要飛得更遠的國內航空公司不只是引進運力,開闢新航線的積極性也增加不少,尤其是國際航線。根據民航局發佈的數據,去年,民航全行業國際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三大指標增幅分別是國內的2.1倍、3.6倍和2.6倍,多家航空公司國際座公里收入(運送1位旅客飛行1公里帶來的收入)增幅達到30%以上,創歷史新高。
過去一年,國航在國際航線上可謂多點開花。去年5月,先是開通了“北京—明斯克—布達佩斯”航線,重回中東歐市場;10月底,又開通了“北京—約翰內斯堡”航線,成為國內第一家開通六大洲航線的航空公司。
海航在開通國際航線上所花的力氣不遜於國航。2015年,海航進軍上海,並在一週內開通了兩條北美航線,成為目前唯一在北京、上海兩地都運營有北美航線的國內航空公司。今年,海航已開通長沙-洛杉磯、北京-特拉維夫、北京-曼徹斯特三條國際航線。
主戰場在廣州的南航,去年一年新開通了廣州飛往義大利羅馬、紐西蘭基督城、肯亞內羅畢和深圳至澳大利亞雪梨、阿聯酋迪拜等“一帶一路”客運航線15條。
上海的“地主”東航今年也一改以往低調姿態,加快了拓展國際市場的步伐。本月6日,東航宣佈上海直飛捷克布拉格、荷蘭阿姆斯特丹、西班牙馬德里、俄羅斯聖彼得堡等4條歐洲航線6月下旬正式開航。東航在歐洲的通航點從之前的5個上升到9個,為歷年之最。
收購或結盟國外航空公司
除了通過購買飛機、開通新航線來佈局國際市場外,還有一種可以飛得更遠的途徑就是以海航為代表的通過收購國外航空公司來佈局其國際化網路。
今年5月底,海航航空集團旗下海航創投宣佈以0.3澳元/股的價格認購維珍澳洲股權,交易整體估值1.14億美元,交易結束後,海航航空將持有維珍澳洲13%的股權。實際上,海航的購物車裏除了維珍澳洲航空,還有巴西藍色航空、葡萄牙航空、英國君主航空等多家國外航空公司。
與此同時,海航集團在旅遊服務及航空運輸業等相關上下游的收購動作頻頻,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其在全球實施收購的交易金額超過400多億元。海航的有關文件中表述稱,海航航空作為深入貫徹“走出去”戰略的中國企業代表之一,以海外並購作為推動,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現代航空服務投資商。
有業內人士指出,海航通過收購進行佈局,時間週期將大幅縮短,運營風險相對較小。其他國內航空公司沒有紛紛效倣的原因主要是海外並購風潮尚未興起,國內航空公司對國外航空公司的認識普遍不高,但隨著海航不斷進行國際化並購,國內其他航空公司或將躍躍欲試。
目前,東方航空也有一個國際小夥伴,那就是達美航空。去年9月份,東航成功引入了境外投資者達美航空,後者向東航投資4.5億美元並取得其3.55%股份。
□分析
航空業發展速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看來,航空公司現在熱衷於購買飛機,加速開通國際新航線,主要是為了進行低成本擴張,欲在行業低谷時期完成國際航線佈局,增強運輸能力,以待行業復蘇搶佔市場發展先機。
“當前我國航空公司盈利較為可觀主要受益於出境遊火爆以及油價低迷,隨著全球經濟回暖,航空業的發展速度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申正遠認為未來油價上漲的空間較為有限,“當前英國退歐風險較大,這將對油價施壓,此外美國頁巖油逐漸恢復開採,而且加拿大的原油生産也即將恢復至正常狀態。”
但申正遠指出,航空公司大規模外擴航線存在兩方面的隱患,一方面,航空公司外擴航線主要是通過並購,由於國內航空公司和國外航空公司的文化、管理理念存有較大差異,在整合過程中會碰到較多矛盾,這些矛盾不及時解決,往往會導致人才流失、管理層對立,從而增加企業內耗;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大規模外擴航線會産生較大資金壓力,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較大。因此,航空公司在進行航線外擴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國外航空公司的整合,並儘量降低財務風險。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