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者熱追黑色星期五 淘洋貨每人平均花費超千元

  • 發佈時間:2015-11-24 13:52: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任翀  責任編輯:王斌

  由亞馬遜、洋碼頭、走秀網等跨境電商發起的“黑色星期五”行銷,比11月27日“黑五”正日子提前一週啟幕,可中國消費者搶購海外商品的熱情絲毫不減。記者昨天從多家電商獲悉,“黑五”活動首日就有數以百萬計的消費者參與,每人平均單日消費超過1000元。

  消費習慣不同於“雙11”

  “雙11”剛結束,中國消費者還沒買夠嗎?從跨境電商的統計來看,“黑五”消費習慣與“雙11”不一樣。

  洋碼頭“黑五”首日數據顯示,當天銷售商品覆蓋35個國家和地區,熱銷排行前五的品類依次是輕奢包包、服裝鞋帽、美容個護、珠寶配飾以及營養健康; 平均客單價達507元,每人至少2單以上,每人平均消費超過1000元,而今年“雙11”的客單價是195元。

  走秀網表示,“黑五”最受歡迎的商品是服裝、包袋和手錶,庫存佔比分別是40%、30%和10%,這代表了不同品類的熱銷程度,其餘熱門商品則包括化粧品和配飾類。

  亞馬遜上,一款售價超過2000元的進口吸塵器被搶購,同時熱銷的還有各種單價四位數的電子産品。

  跨境電商成價格參考渠道

  消費者熱衷在“黑五”選購單價不低的奢侈品或大件,也説明不少“洋品牌”的定價策略在中國出現問題。眼下不少“洋品牌”銷量滑坡,不是中國消費者不願購買,而是産品價格較國際市場偏高。

  據了解,目前很多跨境電商的運作模式,都是通過買手直接從海外經銷商取貨,加上物流關稅,送到國內消費者手上。由於産品在海外市場的定價是透明的,物流和關稅價格也是透明的,跨境電商和“買手”的利潤來自於取貨渠道差價。可是,不少“洋品牌”在中國內地實行的是獨立定價體系,價格要比海外市場高出不少,遠超跨境選購的最終價格。

  作為國內引入“黑五”的副作用,“洋品牌”很可能進一步調整在中國的定價。洋碼頭首席執行官曾碧波説,平臺成交排名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日本、義大利、南韓,熱銷品牌包括Coach(蔻馳)和Gucci(古琦)等。巧合的是,就在上周,Gucci率先啟動年末促銷,除包袋6折外,其餘服飾折扣力度都達5折,比通常的聖誕促銷提前了一個月,折扣力度也比往年強。

  商業專家達宇認為,這與中國消費者已了解産品的全球價格不無關係,跨境電商成為中國消費者的價格參考渠道。未來,如果“洋品牌”還堅持國內定價高高在上,會有更多的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或出境遊選購海外商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