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SOHO中國商鋪業績大跌 租戶寧可賠60萬也要退租

  • 發佈時間:2016-05-09 08:17: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春平  責任編輯:張少雷
望京SOHO商業區部分商鋪出現空置。
  
望京SOHO商業區部分商鋪出現空置。
  
銀河SOHO商業區,尚有部分商鋪未開業。
 
銀河SOHO商業區,尚有部分商鋪未開業。
 
光華路SOHO的3Q共用辦公空間,有一些工位沒有租出去。
 
光華路SOHO的3Q共用辦公空間,有一些工位沒有租出去。
  
光華路SOHO的3Q共用辦公空間,有一些工位沒有租出去。
 
光華路SOHO的3Q共用辦公空間,有一些工位沒有租出去。
 
  今年4月,高盛調低了對在港上市的SOHO中國的評級,對其評級由“中性”降至“沽售”。

  再早之前的3月,SOHO中國發佈了2015年年報。報告顯示,2015年,SOHO中國實現營業額9.95億元,同比2014年下滑83.7%;凈利潤5.38億元,同比下降86.8%。

  “大幅下滑在意料之中,這是因為我們在轉型。”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稱。“售轉租”是SOHO中國在2012年確立的轉型方向,到2015年,SOHO中國“幾乎沒有銷售房子”。

  致力於向出租物業轉型的SOHO中國,近日招致了多位商業業主的不滿。多位望京SOHO的業主向新京報記者稱,因為SOHO中國部分項目存在商業氛圍冷淡等原因,他們對SOHO商鋪的投資出現了虧損。

  5月5日,SOHO中國公關人員對新京報記者稱,不會單獨進行回復,“近期如果我們有活動的話,可以邀請你參加,現場提問”。

  買商鋪“每月損失4萬元”

  投資沒有開花結果。買入望京SOHO商鋪兩年半的時間內,李君陽説,他每月都要損失4萬元左右。

  2013年3月,李君陽首付700萬元,貸款買下望京SOHO塔2一處面積150余平米的商鋪,加上公攤面積,實際支付購買面積為300平米。此外,李君陽還要承擔每年近10萬元的物業管理費。

  “當時考慮各類房價都在漲,而商鋪和寫字樓能每年帶來現金流,比貸款買住宅要還貸壓力小些,就考慮投資寫字樓。”4月24日,李君陽對新京報記者説,因為SOHO中國是著名開發商,加之望京SOHO的位置也好,所以就決定在此購置房産。

  據李君陽回憶,在他考察望京SOHO時,由於寫字樓需抽籤拿號才有購買資格,SOHO銷售人員就向他推薦了商鋪。“銷售當時説,周邊有的商鋪租金已經每天20元/平米,望京SOHO商鋪凈租金肯定可以達到每天10元/平米,這樣就可以完全以租養貸。”李君陽表示。

  買入商鋪後,李君陽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他説,最近兩年半的時間內,他的商鋪鮮有租戶問津,甚至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無法找到承租的租戶,以致商鋪處於長期空置之中。李君陽計算説,這些年商鋪的空置,共計損失120萬元左右。

  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李君陽身上。多位望京SOHO商鋪的業主向新京報記者反映,他們手中的商鋪出租率也一直不理想,即便每天租金維持在6-8元/平米,也乏有人問津。

  “我們是公司投資的,投入了1700余萬元。”一位青島的業主稱,大部分時間內,公司持有的望京SOHO商鋪都是空置的,但每年還需要交十多萬元的物業費,還要承擔貸款利息,“盈虧相抵都不可能,更別説有什麼投資收益。”

  該業主説,為處理商鋪出租事宜,他每年都要往返于北京、青島十余次。

  “租戶寧可賠60萬,也要退租”

  多位望京SOHO業主認為,其商鋪的空置,是受望京SOHO整體商業氛圍不景氣影響。

  “SOHO的物業公司,每年收取高額的物業管理費,卻沒有給業主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服務,‘只收費不服務’。”一位望京SOHO的業主對新京報記者稱,他認為,SOHO物業公司“甚至為了維護其寫字樓的形象,限制商業的發展。”

  據一位業主介紹,望京SOHO 的商業物業費為每月30元/平米,而寫字樓物業費是每月20元/平米。

  李君陽説,他的商鋪曾短暫迎來過一個經營餐飲的租戶,“租了半年後,租戶寧可違約損失六七十萬,也要退租”,“這是因為望京SOHO物業公司對商業氛圍的經營和宣傳不作為,樓宇外立面不讓打商業廣告。”

  “別説周邊了,就是有些SOHO寫字樓內的上班族,都不知道樓內有商鋪。”李君陽説。

  部分商鋪的業主和租戶,曾試圖通過一些自發性的宣傳,來提振一下望京SOHO附近的商業氛圍,比如搞一些商業活動,或者在醒目位置設置標示。

  這種嘗試很快“無疾而終”。“我們要是在外面打個招牌,或者在店門口做個廣告,SOHO物業人員就會過來取締,理由是違反了物業的規定。”一位在望京SOHO從事餐飲業的租戶對新京報記者説。

  就此,部分業主説,他們曾嘗試跟望京SOHO的物業公司進行溝通,“已記不清聯繫了望京SOHO物業和客服多少次”。

  一位業主代表對新京報記者稱,今年1月份,部分業主以望京SOHO業主與租戶聯合委員會的名義,向望京SOHO的物業管理公司發送過函件,提出了“望京SOHO相關方解決商鋪宣傳、廣告位展示、標識等問題,允許商鋪將外賣送至辦公樓內,並適當降低物業費費率,減輕業主負擔”等訴求。

  “至今都沒有任何進展,物業經理只説,他們是按公司的規定辦。”這位業主代表説。

  望京SOHO大量商鋪空置

  近日,新京報記者實地走訪了望京SOHO看到,除底層商鋪能夠一目了然外,位於望京SOHO塔1、塔2內部的商業區域均無明顯標識。

  在塔2,從寫字樓到商鋪的過道內,新京報記者也沒有看到有明顯標識指向商業區。走訪當天為週末,在塔2上下六層的商業區域內,新京報記者沒有看到太多顧客,氣氛略顯冷清。一些營業中的商鋪內,工作人員坐在座位上玩手機。

  “基本在工作日的中午,才會有些寫字樓的顧客;除此之外,工作日的晚上都很少有顧客,更別説是週末或者節假日。”一位餐飲商戶説,商區客流量低迷,但由於租金成本高,佔到營業成本的20%,遠高於餐飲業5%左右的平均水準,導致他“入不敷出”。

  這樣的成本收入比之下,望京SOHO部分商鋪處於空置狀態。據記者粗略統計,在望京SOHO塔2的商區內,每層樓上,營業中的商鋪佔比約在十分之一左右。

  商鋪出現空置的現象,不止出現在望京SOHO。4月26日,新京報記者還走訪了位於朝陽門外的銀河SOHO。

  新京報記者看到,銀河SOHO內部的商業區域,客流量較少,略顯冷清;上下4層的商區內,處於營業狀態的店舖,佔比在20%左右,部分商鋪玻璃外墻被SOHO的廣告貼紙覆蓋。部分未被遮蓋的商鋪,還處於毛坯狀態。

  轉型4年,營業額累計下降93.5%

  實際上,業主與物業公司間的矛盾,在SOHO中國多次出現。

  2008年,建外SOHO曾爆發業主與物業公司糾紛事件。物業管理公司將鉅額物業費挪作他用,業主和商戶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出現了公司、商家大規模退租、流失的局面。

  此後,SOHO中國還出現多次小範圍物業糾紛。2010年,SOHO中國開始改善其商業模式,自建物業管理公司來管理其開發的各地SOHO項目。

  2012年8月,SOHO中國再度宣佈,告別散售模式,自己持有北京、上海優質地段的物業。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這樣解釋SOHO中國轉型:經過反覆的分析、測算,我們公司決定告別散售,轉而持有北京、上海有價值的物業。

  潘石屹稱,三年後,公司的盈利將主要來源於租金收入;5年後,現有150萬平方米物業的租金年收入將超過40億元。

  財報顯示,SOHO中國“轉售為租”的轉型之路,不算平坦。2012年-2015年間,SOHO中國的營業額由153億元下降到了9.95億元,累計降幅達到93.5%;而潘石屹寄予厚望的租金收入,在2015年為10.52億元。

  利潤方面,2015年SOHO中國實現毛利潤約7.34億元,較2014年的30.78億元下降76.2%;凈利潤約5.38億元,較2014年的40.8億元下降86.8%,較2013年的73.88億元下降92.72%。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從物業銷售模式轉變為租賃模式,會使得整個公司現金流的模式發生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利潤指標會發生惡化”。

  在此背景下,SOHO中國選擇重新啟動銷售。在2015年年報公佈之時,潘石屹稱,將SOHO中國“比較成熟的、出租情況非常理想”的非核心資産的物業拿出來銷售,而出售的首個項目是位於上海的SOHO世紀廣場。

  “既然市場給了這麼好的機會,能賺錢就賺錢。”潘石屹説。

  再次轉型,瞄準共用辦公

  今年的業績發佈會上, SOHO中國認為,“公司轉型是非常成功的”,其依據是租金收益在大幅度上升。

  SOHO中國年報顯示,SOHO中國2015年租金收入為10.52億元,較2014年的4.25億元,同比增長148%。

  年報同時也透露出,制約SOHO中國租金收入進一步提升的“天花板”,已經隱現。在SOHO中國已完工項目中,除虹口SOHO的出租率在30%左右外,其餘項目出租率均高於60%。

  比如,望京SOHO、SOHO世紀廣場的出租率都已經達到100%,復興SOHO、光華路SOHO、淩空SOHO等項目出租率大幅提升,超過70%,部分達到90%以上。

  2015年2月,SOHO中國開始做另一種嘗試,拿出自持的170萬平方米物業中的10%,改造成共用辦公的SOHO 3Q。在SOHO中國的設想中,用戶可以只租一張辦公桌或一間辦公室,SOHO 3Q還提供免費WiFi、複印列印、會議室、咖啡等服務,用戶只需要帶著手機和電腦來工作。

  根據SOHO中國2015年年報,諸如這樣主打共用辦公的SOHO 3Q,SOHO中國在北京和上海建成了11個中心,1萬多個座位已經投入使用。

  2016年4月,在SOHO中國的渠道分享會上,潘石屹設想,下一步SOHO中國將繼續完善一線市場,並拓展二線核心城市;對二線城市的拓展不會以“二房東”形式出現,而是以品牌管理輸出為主,按比例或依協約收取管理服務費用,屆時SOHO 3Q中心將形成租金、管理費為主的多種盈利方式。

  潘石屹稱,未來將堅持以SOHO 3Q為産品和業務的重心,並走到更多的城市中去。由此可見,SOHO 3Q已經成為SOHO中國轉型的新方向之一。

  外界對3Q體驗不一

  4月26日,新京報記者來到地處北京CBD 核心區的光華路SOHO 2期。2014年11月竣工後不久,光華路SOHO 2期的部分商業區域,便被改造成了SOHO 3Q。

  負責銷售的經理介紹稱,SOHO 3Q開放空間內的工位租金為每人每週480元,獨立辦公室則為每週每人624元。

  “現在是促銷,價格已經打了折扣,五一過後就會恢復原價。”該經理稱,SOHO 3Q上下3層,共有3000余個出租工位,目前出租出去的大概1000個左右。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當時正值正常辦公時間,上下3層的辦公出租區域中,一層、二層有人員在辦公的跡象,3層未見亮燈,處於一片黑暗中;而在1層、2層開放空間辦公的人員,數量也不算多。

  為提高SOHO 3Q出租率及市場佔有率,SOHO中國宣佈將在4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把3Q眾包的佣金比例從原來的8%上調到15%,高於目前10%的平均市場水準。SOHO 3Q眾包模式在去年10月開啟,所有個人和公司加入3Q銷售網路都可以成為3Q夥伴和3Q聯盟。

  但用戶對SOHO 3Q模式,也有不同見解。4月29日,SOHO 3Q微網志分享了一篇文章。該文裏,一位創業者稱讚了在SOHO 3Q的辦公體驗,“租賃所需要的費用相對較小,可以就近拓展生意”等。

  “租金還是太貴了,對創業企業來説,負擔有點重;而且感覺缺乏專業的服務團隊,我在眾包平台下單後,居然同時出現4個銷售和我對接。”一位曾租用SOHO 3Q的用戶説,他在租後不久便因租金原因選擇了退租。

  “從3Q中心運營來看,此類項目能否到別的二三線城市進行推廣,其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需要重點考慮後續産品的複製問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

  就部分商業業主“維權”事宜、SOHO 3Q的發展情況,新京報記者向SOHO中國發送了採訪郵件。5月5日,一位SOHO中國的公關人員回復稱,公司一般不單獨回復或安排專訪,“近期如果我們有活動的話,可以邀請你參加,現場提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