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交通物流 > 正文

字號:  

報告稱僅少數快遞員月薪超8千 沒得到社會尊重

  • 發佈時間:2016-05-09 08:15: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潘雯

  寄快遞、收快遞已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對於每天接觸的快遞小哥,你真的了解他們嗎?近日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以第三方形式為網路購物提供物流服務的體系)從業人員總數為203.3萬人,其中大部分快遞員年齡在20~30歲之間,近八成是農村人口,他們承擔了去年全國206億個包裹的主要送遞服務。

  這份《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由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阿裏研究院、菜鳥物流聯合發佈。菜鳥網路CTO兼快遞事業部總經理王文彬認為,快遞3.0時代已經到來,以90後為主體的電商物流從業者將加速向技術工種過渡,快遞小哥應該獲得與他們的貢獻相匹配的社會尊重。

  快遞小哥普遍學歷低、工資少、工作時間長

  《報告》根據菜鳥網路大數據平臺提供的電商物流數據,選取百世匯通、德邦、圓通等國內物流企業總部與地方網點開展問卷調查,共回收公司管理者問卷12份、站點問卷4543份,覆蓋30個省(區、市)。

  據統計,2015年全國共有社會化電商從業人員203.3萬,其中一線人員163.6萬(主要包括倉庫分揀人員、站點倉庫操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二線人員33.8萬(包括倉庫分揀人員、客服人員、貨運司機);三線的總部職能人員5.9萬。

  《報告》顯示,在203.3萬名從業人員中,20~30歲的男性是主要人群;快遞員學歷以中專、高中和技校學歷為主,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從業者較少,但有很大發展空間;近8成是農村人口,農村員工數是城鎮員工數的3.27倍。

  事實上,正是這類人群承擔了大部分的電商物流工作,他們的工作時間也較長。《報告》提供的調查顯示,近八成電商物流站點從業人員每天的平均工作時長在8個小時以上,很多快遞小哥每天普遍勞動時間為8~12個小時;超過24%的快遞員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

  《報告》課題組成員、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田源表示,業務模式決定了快遞小哥的工作節奏較為匆忙。“早上6:30到7:00就出門了,晚上8:30以後是他們結束工作的高峰期”。

  根據田源的研究,快遞員的日均派件量一般在10件~150件之間,在“雙11”等極特殊情況下,快遞員的日派件量會超過150件。

  雖然任務量大、工作時間久,但快遞小哥的收入水準並不高。《報告》顯示,在薪資方面,5成以上站點工作人員工資水準在2001~6000元之間,少數能夠達到8000元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略高,倉庫操作人員平均工資相對較低,快遞人員的基本工資每年上漲幅度在8%~10%。

  另據統計,過去10年快遞業務量增長了近24倍,從業人員僅增長了近13倍,行業運作效率提升為人員增速的近兩倍。

  快遞從業者應獲得更多尊重

  王文彬認為,快遞應該成為一個技術性的、高服務水準的、有尊嚴的職業。在他看來,物流行業要健康發展,需要給行業和快遞小哥在工作上獲得尊重和幸福感;爭取更多路權,讓快遞員能夠順暢地在路上運輸和工作;爭取更多財産權,讓他們在當地獲得體面的收入。

  “工資很重要,社會認同感更重要,全社會需要對基礎服務者給予更多的尊重。”王文彬説。

  《報告》表明,目前我國物流從業者並沒有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他們的工作環境也堪憂。此前的公開報道也顯示,過去一年中,基層快遞員在人身安全、財産安全、合規上路等方面都碰到了一些問題。

  田源認為,快遞員是一個收入與風險極其不匹配的工作,在獲得較低水準工資收入的同時,他們每個人都承擔著過度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來自於政策、客戶投訴、合規操作、突發性事件等。

  田源表示,客戶投訴判定處罰機制不完善,給末端人員造成較大的處罰壓力;送快遞過程中包裹丟失被盜事件也時有發生。

  各種因素導致物流快遞從業者的流動性相對較強。據《報告》統計,八成左右快遞站點從業人員的工作年限在半年至3年之間,接近一半的站點人員的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有接近一成的人員從業不足半年。

  此外,《報告》還認為,快遞站點迅速擴張,基層管理人員人才嚴重缺乏,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顯。

  進入3.0時代,一線快遞從業者何去何從

  《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內我國電商物流包裹數量有望超過1000億個/年,日均處理件量將超過3億,從業人員將近600萬人。未來到哪去找這樣一支送貨大軍呢?

  百世匯通快遞副總經理錢衛説,由於普遍收入低、工作時間長、工作環境不佳等緣故,他很擔心以後招人會“越來越難”。他認為,90後、00後所處的生活條件更好,怎樣讓他們適應並且進入電商物流一線工作是未來電商物流企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王文彬預測,在網購的剛性需求之下,中國快遞正在加速進入以數據和連結為核心的快遞3.0時代。在快遞3.0時代,不可能再用傳統的人力去送快遞了,必須依靠社會化協同維持運轉、通過雲計算和數據降低交易成本、構建多重網路解決“最後一公里”。

  事實上,已有不少電商物流企業嘗試並推動了物流自動化戰略,而這一戰略最先出現在倉儲與分揀領域。

  2014年至今,繼順豐速遞之後,圓通、中通、韻達都紛紛開工了自動分揀設備項目,2016年圓通金華分撥中心投入的全自動分揀設備,每小時可以分揀1萬個包裹。

  此外,機器人(26.080, -1.17, -4.29%)也被加速投入使用。阿裏旗下菜鳥網路的多個倉內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亞馬遜早在2014年就開始將KIVA倉儲運營機器人大規模投入應用。在末端配送領域,菜鳥網路、UPS、亞馬遜、順豐、DHL等企業也都開始了送貨無人機的試點與實際應用。

  王文彬還表示,共用物流、社會化物流將成為未來趨勢。隨著大數據和智慧化技術在電商物流行業的大範圍應用,行業含金量將得以進一步提升。在此情形下,目前學歷普遍較低的一線快遞從業者將何去何從?

  圓通快遞CEO相峰認為,雖然很多環節可以由自動化設備代替,但未來電商物流的總需求仍會增長,對從業人員的需求不會減少,甚至還會繼續保持增長。

  相峰表示,未來將迎來較大改變的是電商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結構,更多能夠從事資訊化、自動化工作的人員將被吸納進來,對一線快遞從業者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也將更高。

  對此,《報告》建議快遞物流企業加強對一線快遞員工的培訓,並推動校企聯合培養高層次的物流人才,政府層面則應完善政策,規範電動三輪車的標準和上路行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