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北京食品糾紛案件1年增5倍 超8成為職業打假人打假

  • 發佈時間:2016-03-16 10:16: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禹潼  責任編輯:金瀟

  北京食品糾紛類案件一年增5倍

  超八成為職業打假人打假;案件主要集中在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領域

  昨日,記者從北京市二中院了解到,食品類的維權案中,2015年比2014年增長近5倍,超八成為職業打假人打假。被告商家中,不乏華潤等知名超市。

  去年審結51件食品糾紛案

  據介紹,2015年,二中院審結買賣合同糾紛二審案件為525件,其中,消費者維權糾紛二審案件108件。上述案件中,食品安全糾紛案件51件,該數字較2014年增長了近5倍。

  從訴訟主體看,二中院2014年審結的9件食品安全糾紛案件中,“職業打假人”提起訴訟的有5件,而在2015年審結的51件中,“職業打假人”提起訴訟的有42件,佔比高達82.4%,維權主體職業化的趨勢十分明顯。

  二中院提出,《食品安全法》規定為消費者主張價款十倍賠償金提供了法律依據,這在相當程度上激發了消費者尤其是“職業打假人”維權的積極性。二中院近兩年審結的60起食品安全糾紛案件中,有超過七成的消費者起訴時請求經營者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

  案件集中在保健食品領域

  從維權領域看,食品安全糾紛案多發在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領域。二中院去年審結的51起食品糾紛案件中,標的物為保健食品的有18起。其問題主要表現在添加劑未明確標示、故意誇大使用功能等,也存在進口保健食品未通過國家食品監管部門註冊認證、未取得“藍帽子”標識的現象。

  從爭議焦點看,一半以上與食品外包裝標簽標示事項有關。從二中院近兩年審結的60起食品安全糾紛案件看,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事實較為單一,僅在28起案件中,消費者關注到了食品本身真假、添加劑是否合法、使用功能與宣稱的是否一致等事項,在其餘32起案件中,消費者起訴所依據的事實均與食品標簽標示內容有關。

  建食品安全“黑名單”機制

  二中院建議行政機關,應充分考慮生産者、經營者的生産經營能力,還應實行動態監管,建立“黑名單”機制,對出現過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實施一定期限甚至終身的市場禁入。此外,應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管。

  二中院同時建議廣大消費者,要審慎交易,妥善保管其與生産者或經營者存在買賣法律關係的證據,遇到糾紛要依法維權。

  - 典型案例

  華潤超市賣假茅臺被判10倍賠償

  孫某在華潤超市購買53度貴州茅臺酒7瓶,後將其中1瓶送至食品檢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結論為:本酒樣不是貴州茅臺酒。孫某遂舉報至工商局,工商局將上述茅臺酒中的5瓶送至茅臺酒廠進行鑒定,結論為:該送檢樣酒不是茅臺酒廠生産、包裝,屬侵犯茅臺酒廠註冊商標貴州茅臺專用權的産品。

  孫某訴至法院,要求華潤超市退還貨款,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並承擔檢測費。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食品檢驗鑒定機構與茅臺酒廠出具的鑒定結論,可以證明華潤超市銷售的茅臺酒不是貴州茅臺酒,屬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華潤超市在進貨時應審查並保留能夠證明涉案酒水來源及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相關證據,並提供購銷臺賬,但其並未提供,故應認定華潤超市在銷售時即明知涉案酒水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承擔退還貨款並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的責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