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潛規則”到底害了誰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33: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林 鳴

  眾所週知,“過度醫療”是一些醫療部門的通病,為了攫取暴利,他們常常對就診者沒病編病,小病大治。現在,這種頑疾竟傳染到某些汽車4S店。只不過,這個病易名為“過度維修”。

  有例為證。劉女士的車輛啟動後經常劇烈抖動,被4S店“診斷”為濾油芯壞了,沒想到更換後故障依然存在。於是劉女士將換下來的濾油芯拿到一家汽車維修站,經檢測這個濾油芯品質完全沒問題。趙小姐的遭遇更驚險。為了加強安全性,她在4S店給愛車加裝了保險杠。出人意料的是,保險杠竟然在高速公路上自行脫落,差點引發交通事故。趙女士又去店裏進行更換。然而在隨後的一個月內,保險杠連續出現品質問題,致使她又換了兩次保險杠。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有人説女司機通常不懂車,所以人家才會對她們格外“關照”。

  那麼,男士的待遇是否好些?假如遇到“棒槌型司機”,是男的也照樣挨宰。有的4S店為了多賺錢,常常是小病大修、沒病也大修;能換的不給你修,能修好的也要求換件。據內部人士反映,“看人下菜碟”已成行業潛規則。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更“坑爹”的保養項目,比如冷卻系統清洗、空調通風管路清洗之類,這些養護每項至少數百元,其實就是拿布擦擦或吸吸空調,可這有什麼用處嗎?説實話,做完以後車子並沒什麼變化,也就是圖個安心。正是這些貌似專業的“潛規則”,把似懂非懂的車主唬得一愣一愣的。不掏錢做吧,擔心愛車受委屈;盲從做了吧,自己又不甘心。比如我的朋友最近前去保養車輛,服務顧問上來就是一通忠告:“快開春了,很容易花粉過敏,再加上空氣品質不好,您這個通風系統必須要清洗;剎車系統太關鍵了,必須要做一個制動系統護理。”面對權威的聲音,有誰能予以拒絕呢?可是,這兩項加在一起就要800多元。

  於是,明白人出招兒了:到4S店進行維修保養時,千萬不能充闊佬兒,而是一定要挑明“我做的維修保養項目是什麼”,扛得住服務人員的“威逼利誘”。不該做的堅決不做,保養結束後要問個究竟。而且記得索要單據,上面會詳細地註明本次維修保養的項目和費用。等到你下次再做保養時,可以有個輕重緩急的安排。另外,有網友還提出一條“監管措施”:就是車主盡可能的進入車間,逐項觀看保養項目。你站在一旁盯著,就算啥也不懂,對少數無良的維修工也是一種震懾。專家語重心長地説,作為一車之主,平時應多掌握一些汽車知識,以便防禦店家的欺騙行為與誘導消費。若您不願意為此花過多的時間,也可在購買汽車或保養時邀請行家一同前往。這樣既可保住了腰包,也會選購到稱心如意的愛車保養。不是有一本暢銷書叫《做自己的醫生》嗎?那是教人如何對付黑心醫院的。那麼,咱們不妨通過學習實踐,用自己的經驗寫一本《做自己的修理工》。起碼,車主要給愛車建立一份“病歷”,“求診”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拒絕忽悠。

  屢屢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令眾多車主心生感慨:我們將車送到4S店是出於信任,而店方卻以“專業知識”為幌子,讓“貓膩”“潛規則”成為賺昧心錢的陷阱。長期下去,傷害的是車主的信任和錢包,失去的是市場和客戶。而最終結果只能是害死你自己——把顧客轟到汽配城和路邊店,自己關門大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