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9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健康商機怎麼尋

  • 發佈時間:2015-08-10 08:32:31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品牌新語

  □ 胡立彪

  因“垃圾”形象日漸深入人心,傳統碳酸飲料已趨式微。與此相應,隨著消費者健康消費理念的增強,打“健康”旗號的飲品開始上位,佔領市場。尼爾森零售監測數據顯示,純天然和功能性飲料品類近年來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礦物質天然飲用水銷售去年同比增長23%,遠高於包裝水14.3%的整體增長率。富含維生素的飲料銷售增長率為30%,富含蛋白質飲料是24%。業內人士指出,草本植物飲料以大健康作為背景,每年增速可達20%以上。

  健康成為時尚是好事,但打著“健康”旗號的飲品成為時尚,不見到一定就是好事,這裡面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問題。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所見不少所謂“健康”飲品,口感上偏甜,而甜之源,就是其中含有大量糖分。比如一些功能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甚至一些茶飲料的配料裏,排位首次位的是水和白砂糖。營養專家表示,含糖量過高對健康不利,而這恰恰是目前飲料普遍存在的問題。

  而那些號稱“無糖”的飲料,可能問題更多。嚴格意義上講,無糖食品是在生産過程中不再額外添加任何糖的食品,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蜂蜜等。但由於許多消費者並不清楚“無糖”的概念,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種糖,因而常常是簡單地把作為種類概念的“糖”等同於常見的某種糖(比如蔗糖)。消費者相關知識的匱乏,讓商家看到忽悠的機會,於是就玩起了偷換概念的把戲,在産品外包裝上大字醒目寫出“不添加蔗糖”,讓不少消費者誤以為其不含糖。

  利用人們關注健康的心理以新概念製造新買點,這從行銷學的角度看,並非不可以。不過應強調的是,概念行銷中的“概念”必須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而且投入市場的“概念”産品需要經過實驗驗證,獲取數據支援,達到應有的效果,既做實概念,又貨真價實。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許多商家往往違背上述原則,或者有概念、少事實,或者概念先行,或者乾脆只有概念而無事實,這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概念行銷。像一些食品企業那樣不顧最基本的科學原理,虛構産品功能事實,純粹依靠概念炒作誤導消費者的做法,則根本不能稱為概念行銷,其實質是一種欺騙行為,不僅與商家的誠信原則背道而馳,同時也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應當受到譴責和懲罰。

  雖然概念炒作有時會在短時間內為企業贏得可觀的收益,但它卻是一把雙刃劍,盲目使用肯定會傷及自身。某食品企業的老總向媒體表示,大健康飲料行業需要進一步的培育,目前處在快速成長期前期,存在不少問題。健康飲料的配方一定要真正健康,絕不能打擦邊球。健康飲料未來會引來市場的爆發,不過競爭也會很激烈。消費者接不接受,關鍵看喝了有沒有健康的效果。若起不到健康功效,很容易失去群眾基礎。顯然,“健康”牌打過了、打歪了,一方面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産生誤導,另一方面也使消費者對這種“牌”産生抗體,關注度和信任度日益降低,民心遠離。

  更為嚴重的情況是,隨著市場競爭加劇,企業都打“健康”牌,都進行概念炒作,往往會産生衝突,彼此攻訐、拆臺,以至對簿公堂,從而導致企業之間關係緊張,使市場競爭環境惡化。此外,由於炒作健康往往具有超前性,還會導致市場出現透支,嚴重傷及未來的發展。

  “健康”牌下隱藏誤導消費和惡意競爭的種子,對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均有潛在危害,政府監管部門就不能坐視這顆不良的種子發芽、生長,必須有所預判,進行整治。一方面要不斷完善行業産品標準,加強性能認證及其他監管措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一方面還要積極進行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當然,就企業而言,為長遠發展計,還是把心思用在正途,做好産品,誠信經營。當因自己過於心急又過於依賴於心機而失去商機、失去民心的時候,再後悔就晚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