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再難再苦也要拿下木寨嶺隧道”

  • 發佈時間:2015-08-10 08:32:2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齊中熙

  在甘肅省岷縣海拔2840米的木寨嶺,19公里長的木寨嶺隧道正在一米米向前推進。這是蘭(州)渝(重慶)鐵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我國目前最高風險等級的鐵路隧道。自2009年施工以來,面對殘酷的地質和氣候條件,建設者們矢志堅守。“再難再苦也要拿下木寨嶺隧道。”在他們的腳下,連接大西北與西南的“鋼鐵巨龍”逐步延伸。

  戰地質之險

  地處震區中心,前所未見極高“地應力”,軟岩地質造成大變形;炭質板岩隨時導致瓦斯外溢;大斷層破碎帶交叉分佈……

  2009年2月,在木寨嶺隧道開始施工時,走南闖北20多年,幹過十余座隧道的中鐵隧道局老開挖工人康紀國一到現場就感嘆道:“打了一輩子隧道,還是第一次見這麼難幹的隧道。”

  面對極高風險的施工環境,建設者們並沒有退縮。中鐵隧道局蘭渝鐵路3標指揮長胡景軍告訴記者,為了控制隧道變形,以往常用的單層拱架改為雙層拱架,同時加密拱架間距,確保圍岩穩定不坍塌,降低施工過程中的風險。

  “在開挖過程中,放大預留變形量30釐米,保障圍岩應力充分釋放,然後再採用高強度型鋼支撐,保證隧道凈空,這樣成本上雖然會有增加,但確實有效保證了安全施工。”他説。

  6年間,由原鐵道部、設計院、中鐵隧道集團聯合成立的科技攻關小組將控制變形和防止坍塌作為主要攻關課題,項目先後組織十余次專家會進行專題論證,制定有效可行的施工方案。

  克環境之艱

  夏季高溫、冬季酷寒、常年缺氧……對於中鐵隧道集團的建設者來説,惡劣的氣候條件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在隧道裏幹活,有時一天就要經歷兩季。”木寨嶺隧道一工區總工程師陳強説。木寨嶺隧道地處甘南大地,海拔為蘭渝鐵路全線之最。除了缺氧造成的噁心、氣喘、乏力、胸悶,建設者還得經受一年有一半都是冬天的考驗。施工時,隧道外能達到零下20多攝氏度,呼嘯的風裹著雪打在臉上像刀割一般。可一進入埋深824米的隧道正洞,溫度又高達30多攝氏度。

  幹完活,工人們經常衣服全部濕透,下班回到宿舍,冷風一吹,衣服又凍得硬邦邦的,“就像活的冰雕”,陳強説。

  2013年9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裹著冰雹降臨甘南。隧道南水溝斜井工地5分鐘內便被洪水完全衝垮,機械設備悉數被毀,施工物資全都被淤泥覆蓋,項目直接經濟損失合計高達2500萬元……

  面對災難,大家沒有退縮,反而激起了衝鋒在前的勇氣。短短一週時間內,工地上又傳來了大型設備運作的轟鳴聲。胡景軍介紹,目前距離木寨嶺隧道距離貫通僅百米之遙。

  履央企之責

  6年間,伴隨隧道的延伸,隧道建設者也把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行動留在了甘南大地。

  項目所處的甘肅省定西市彰縣、岷縣是回族居住大縣。為了妥善處理路地關係,施工之初,建設者們開展了少數民族風俗專題講座,施工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方便,用洞內石碴無償修建房屋地基,維修鄉村公路,冬季為附近鄉村免費提供自來水。

  2012年8月,甘肅岷縣梅川鎮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在接到當地政府的求助電話後,項目部立刻調派挖掘機、裝載機,迅速趕往現場配合救災工作。經過三天三夜的緊急搶險,將馬家溝村和紅星村的一條出行鄉村路基本搶通,使得各種救援物資能送往現場。

  2013年7月,岷縣、漳縣交界發生6.6級地震,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員工和大型施工機械,全力對212國道坍塌體進行疏通清理,短短數小時搶通212國道梅川段,為救援打通了生命救援大通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