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降價這事不簡單

  • 發佈時間:2015-05-19 09:32:5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降價這事不簡單

  □ 胡立彪

  汽車這種大件商品不是一般的消費品,車企或經銷商不能跟商場超市似的動輒就搞降價促銷,這樣不但引不來消費者的搶購,反倒會使他們持幣觀望,甚至還會讓他們對汽車品牌産生負面評價。市場規律,簡單粗暴,不服不行。

  降價有風險,車企須謹慎。按説汽車企業都明白這個道理,可遇事還是有些草率。在上海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一汽大眾等多家車企漸次下調其旗下多種車型售價之後,近日上海通用以更大的魄力對別克、雪佛蘭和凱迪拉克3大品牌旗下11個主力産品系列共計40款車型的全國市場零售指導價進行全面下調,把一場以車企主導的降價大潮推向高潮。

  就像郭冬臨在一個小品中的經典臺詞:“大勢所趨,4個老太太都跳下去了,我能不跳?”如今價格戰已成大勢,那麼多車企都降了,我能不降?那麼,如今的降價大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經過多年高速增長現在已經進入持續回落狀態,新車銷量增長空間被不斷壓縮;市場競爭加劇,同類産品增多,市場份額進一步攤薄;平行進口汽車業務導致的豪華車價格下降影響已經傳導到主流品牌汽車市場;去年下半年以來逐步走牛的股市對中國汽車市場産生“抽血”作用,這些因素的疊加,共同製造了這波降價潮。

  事實上,數據也支撐了上述分析。乘聯會的數據顯示,4月份,整個狹義乘用車市場的銷量為151.3萬輛,環比下降9.2%。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去年以來整個車市無法控制的下行如多米諾骨牌,摧毀了車企對市場的樂觀心態,並被迫用瘋狂的“壓庫”行為來粉飾銷量數據。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今年3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達到了67.5%,比2月上升了16.6個百分點。而4月庫存預警指數為60.5%,依然處於警戒線水準以上。幾家車企相繼宣佈官降,除為了提高産能利用率,更多還是為了釋放庫存。

  目前幾乎所有車企的産能利用率都是不滿的。上海大眾寧波、長沙工廠投産,增加了60萬輛的産能;北京現代滄州、重慶工廠開工,也新增了60萬輛産能。在市場整體放緩,車市總體增長率已經低於5%的情況下,車企們新增的産能怎麼可能充分利用起來呢?根據中汽協的預測,今年國內汽車銷量為2500萬輛左右,與各車企3600萬輛的總産能相比,意味著將會有千萬輛汽車的産能被閒置。在如此殘酷的現實面前,就連一向價格堅挺的大眾,也扛不住了。

  降價成為一種大勢,説明國內車市仍處於非理性發展狀態,而車企們盲目擴張的結果,就是必須承受價格戰帶來的利潤減少、聲譽損失等負面影響。不過,這個大勢還預示著另一個大勢的到來:未來中國新車銷量表現已經不可能回到從前,價格整體下移將成為新常態,而這也是中國車企走向成熟的代價和必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