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韓進口汽車市場“升溫”

  • 發佈時間:2015-02-24 20:29:4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兩年,一向以“愛國消費”著稱的南韓百姓對進口汽車動了感情,外國品牌汽車進口量逐月增加。

  在這個挑剔的市場裏,中國汽車能否有一席之地?專家坦言:很難。

  進口汽車增加

  四五年前,南韓本土製造汽車的市場佔比仍高達95%。然而,現在高性價比的進口汽車正在默默升溫,南韓消費者開始重視理性消費。

  南韓汽車進口商和分銷協會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1月,共計19930輛外國品牌汽車在韓註冊,環比增長16.4%,韓進口車銷量創月度新高。

  南韓汽車産業協會一份資料顯示,近年來,南韓汽車市場上的國産車佔有率逐年減少,2015年可能跌至90%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進口汽車增速非常快。2011年南韓進口車銷量突破10萬輛;2014年進口車銷量同比增加24.6%,達19.5萬台。上述協會預測2015年南韓進口汽車將同比增長10.3%。

  國泰君安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張欣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以前南韓民眾國民意識強烈,對進口車普遍排斥。”現在隨著南韓消費者對進口車看法改變,各國汽車企業也採取積極的影響策略,進口車有所增加。“但是,由於此前基數過小,所以增長顯得較為明顯,實際上,南韓本土汽車仍佔絕大多數。”

  南韓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南韓轎車出口額為439.56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6%;進口額為79.78億美元,同比劇增45.4%,轎車進口增幅創4年來新高。

  歐係車獨佔鰲頭

  事實上,在面對進口汽車時,南韓消費者對歐係車分外偏愛。以今年1月南韓進口車數據為例,歐係車佔總銷量的81.7%,賓士和奧迪成為拉動銷量上漲的主力軍。此外,日係車也頗受歡迎,佔11.1%的市場份額。

  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指出,歐係車走俏南韓進口車市場原因很多。“南韓進口車市場中,銷量高的絕大多數是柴油車。柴油車以省油、動力強著稱,而新款柴油車不但降低了噪音和震動,更再度降低了油耗,節省費用,因此對南韓消費者吸引力大。”李天國説,柴油也比汽油便宜10%左右。

  李天國坦言,在柴油車的性能方面,南韓車除suv以外,其他車型競爭力遠不如歐係車。“如寶馬和賓士的柴油車每升油都能跑16公里以上,但是南韓索納塔只能跑11~12公里。”

  此外,各國汽車企業也針對亞洲地區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而改變銷售策略。“現在,歐係車與南韓車的價格差距在減少,更多的消費者願意試用曾經價格相對很高的歐洲車。”李天國説,“歐洲汽車企業推出小型車,價格已經接近大眾化水準。均價大概2500萬韓幣,相當於15萬人民幣左右。由於賓士、奧迪、寶馬等歐洲名牌車推出低價小型車,南韓消費者更願意低價購入名牌車。”“南韓人偏愛購買歐係進口車的第三個原因是,歐係車不斷推出新概念的車,環保和技術上都有不少改進。相比之下,南韓汽車企業在這一點上還有差距,肯定影響市場佔有率。”李天國補充道。

  中國車難入

  儘管南韓進口車的大門在徐徐打開,但是中國汽車想進入恐非易事。

  張欣直言,一直以來中國汽車在南韓都沒有什麼銷量,現在基本上已經退出南韓市場了。“南韓國內的企業文化和中國並不一樣。以前中國也有汽車企業到南韓建廠,但是南韓工會十分強大,每年都會要求漲薪,常有勞資糾紛,最後那家企業也就處理了股份,撤出南韓。”

  此外,在張欣看來,南韓民眾的民族優越感也讓他們更喜歡世界知名的品牌汽車。

  李天國指出,中國汽車品牌知名度比較低,缺乏自身核心技術。“中國汽車競爭力較弱,並且大多通過中外合資的方式引進技術,因此,中國汽車基本上都是合資的,沒有多少是真正國産的。”

  去年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令人歡欣鼓舞,更有媒體指出,協定能促進中韓兩國的汽車貿易和技術創新合作。

  然而張欣坦言,技術研發能夠通過政府主導而實現,但消費不能。“南韓國土面積並不大,人口一半以上在漢城,對車輛的需求和要求並不是很強烈。”如果沒有特別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很難有所發展。

  李天國也直言,中韓自貿協定應該會讓更多的南韓汽車進入中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