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科技“成果” 為何多成“陳果”

  • 發佈時間:2015-03-11 09:32:1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成果”

  為何多成“陳果”

  ——代表委員為科技成果“入市難”開藥方

  □ 新華社記者 姜 瀟 余曉潔 彭 卓

  科研成果走不出實驗室,企業盼不來先進生産力……多年來,科技成果“入市難”問題,成為制約科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現實動力的頑疾。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代表委員也圍繞科技成果“入市難”問題展開熱議並開出“藥方”。

  成果豐碩轉化率卻低

  “我國國際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這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的統計數據。

  報告還顯示,我國有超過324.7萬研發人員,居世界首位;研發經費長期處於快速增長通道,超萬億元,居世界第三位;但科技創新能力僅排世界第19位。

  一面是龐大的科研隊伍和位居世界前列的專利成果,一面卻是尷尬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創新能力的不足。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

  “經濟科技‘兩層皮’的問題長期沒有解決。”瀋陽某中央直屬科研院所研究室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一些高校或科研院所重視用科研成果獲得職稱評定,卻對成果的産品化、商品化觀念淡漠,造成有價值的科技成果變成無價值的知識沉澱。

  “科技成果轉化‘梗阻’在於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全國政協常委、廣西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劉慕仁説,目前研發的科技産品在技術工藝、生産模式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沒有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難題。

  讓主角登臺唱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説:“當務之急是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面向市場的産學研相結合的體系。這其中,企業的主體地位是關鍵,要讓‘主角’真正唱起來。”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曉靈認為,讓科技成果順利轉化,關鍵取決於三個要素:一是科技成果的權屬要明確;二是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機制要到位;三是政府要為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此次修法,完善了對科技人員的獎勵制度,將有效調動科研機構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把國家創新驅動的“新引擎”發動起來。

  劉慕仁説,正如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説,“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今後,隨著相關獎勵政策的明確,一批科研人員將通過轉化成果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

  讓科技創新與市場對接永續“接力”

  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14年工作時説,網際網路金融異軍突起,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産業蓬勃發展。

  去年9月24日,中國的“矽谷”中關村協同創新服務平臺正式開啟,包括清華科技園、北大科技園等13家“創新驛站”、近50位“創新導師”獲得認證,推動形成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一站式平臺,成為我國科技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的“中關村模式”。

  “‘創客’一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亮相,是政府順應網路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旨在讓創業創新蔚然成風。”龔克代表説,“去年底,南開大學面向整個天津市開展了‘圓夢津城’首期創業班,2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當即得到天使投資人的青睞,順利獲得第一桶金。”龔克説,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客”正成為一股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對接的強大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西北大學副校長陳超認為,創新不僅僅是科技人員的事,社會生活各方面都存在創新的可能,特別是在科技創新被高度重視的今天,中國的草根“創客”們正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