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醫藥市場有效運作 放鬆政府管制最重要
- 發佈時間:2015-05-13 16:56:33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朱苑楨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
中國網財經5月13日訊 第27屆中國醫藥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今日在上海召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維迎表示,如果真正想讓醫藥市場有效運作,真正使醫藥市場變得更值得患者、病人信賴,最重要的是放鬆政府管制。
以下為文字實錄:
謝謝吳會長,非常高興能有機會來跟大家做交流,非常抱歉,我對醫藥行業的知識非常有限,但是我的感覺是它比較亂,為什麼亂?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管的多,所以就比較亂,為什麼政府管的多會使市場變亂呢?
在經濟學裏面,為什麼需要政府管制呢?
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存在壟斷,第二個就是公共産品,第三個就是非對稱資訊。在醫藥行業來説,非對稱資訊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在交易當中,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的資訊,如果兩方都不知道這個就不叫非對稱,人類的知識非常有限。人犯的錯誤與自私、貪婪有關,但是人有很多錯誤也是明知故犯的。在科學領域,我們在探索這個問題,我相信永遠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好比説我們今天制定一種藥,比如説抗生素的副作用,當年發展它的時候大家沒有認識到它的副作用,只認識到它好的一面。在經濟學裏面分為兩類,一類是事前的非對稱,一類是事後的非對稱,事前就是在交易之前已經存在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事後就是在交易之後,一方採取某一種行動,包括坑蒙拐騙,另一方不知道五世。這兩類不對稱就會導致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就是逆向選擇,高品質的東西反倒戰勝不了低品質的東西,原因就是消費者不知道誰是高品質誰是低品質,低品質的東西生産成本肯定低,它可以賣的很便宜。高品質的東西賣的很貴的話,消費者就不會買,結果導致了低品質的東西流行,高品質的東西流行不起來。舉一個我們熟悉的例子,比如説豬肉,有的注水了,注水之後,比如説它進價五塊錢,每斤肉注半斤水的話,四塊五就可以賣了,而如果不注水的話至少要買五塊以上,但是消費者不知道哪些肉沒有注水哪些肉注水了,消費者就買便宜的,所以就迫使原來不注水的人也開始注水了。事後非對稱資訊可能會帶來道德風險,以醫藥市場為例,由於事前資訊不對稱,在藥廠和消費者之間是非常嚴重的,一種藥的品質,裏面的成分,藥廠是知道的,生産者是知道的,但是病人並不知道,是哪些成分構成的,哪些有正面效果,哪些是負面效果。再一個就是醫生和患者的資訊不對稱。事後的資訊不對稱典型的就是在治療當中,醫生無論是開藥還是很多檢查,病人跟他已經有交易了,一旦我們進了醫院,我們跟醫生就是一個交易,合同已經簽訂了,他可能給你做了很多不應該做的檢查,現在這個很普遍,這就叫道德風險。
經濟學家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由於存在非對稱資訊就會導致市場失靈,怎麼解決市場失靈呢?就要由政府來干預。我想告訴大家,市場沒有失靈,我們講的市場失靈實際上是經濟學理論的失靈,而不是市場的失靈,因為經濟學最初的結論都是基於對稱資訊,就是雙方都知道的情況下的交易,由此得出一些有關效率等等方面的結論。後來發現這個市場上資訊不是那麼對稱,所以反過來就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這個情況下市場就會失靈。我為什麼説市場沒失靈呢?大家可以想一下,非對稱資訊是市場的基本特徵,市場基於分工,分工一定會帶來非對稱資訊。只要存在分工和專業化就存在資訊對稱,而且也可以進一步講,人類過去200多年之所以能夠這麼迅速的發展,就是因為資訊不對稱,每個人只用他自己的一點知識,我們説隔行如隔山,在專業領域的人一定知道的事情比專業之外的人要多的多,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還進步這麼快呢?市場本身有它解決資訊不對稱的方法、機制,而這一點恰恰是我們過去的經濟學家所忽視的。解決資訊不對稱,也可以説企業家,包括制藥廠的企業家的主要工作。如果這個市場當中存在著資訊不對稱,高品質的東西本來應該賣出去,但是沒賣出去,如果有人能夠解決這個資訊不對稱的話,那個交易就會給雙方都帶來好處。這樣無論沒有資訊的一方還是有資訊的一方,他們都有積極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沒有資訊的這一方會想辦法獲取那些資訊,而有資訊的那一方也想辦法告訴別人自己的品質是好的,比如賣藥的,你真是好藥,你總是想辦法要告訴別人,你不會無動於衷。
還有一種就是第三方,他也有積極性提供或者創造一種資訊,解決買賣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有一位經濟學家打這樣一個比方,我們買車以後需要停車場,現在誰提供停車場?無非三個方面,一個是買車的人自己買停車場,第二個就是由另一方提供停車場,比如説你去商場,商場自己會修停車場,它不修停車場的話就沒人去買東西了。第三個就是專業的停車場公司,它可以通過這個來賺錢。這個也是市場解決資訊不對稱的三個方式,自己提供或者對方主動提供,還有就是第三方。買的人,無論你買任何東西,你總是要事先了解情況,你可能買一些書,或者你有專家朋友幫忙,尋找諮詢等等,這些是比較直接的。間接的方法是什麼?賣的人怎麼設計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就是讓賣的人説真話,他不敢説假話,説假話就完蛋了。有一點非常重要,要使這種機制發生作用的話,價格必須是自由的,什麼意思呢?高品質的東西和低品質東西的差價必須足夠大,如果不夠大,高品質的東西就不好提供。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如果一個政府把價格限制住以後,一定是市場上劣質的産品越來越多,優質的産品慢慢消失了。據我了解,這種情況在醫藥市場上也是存在的,我們很多藥效果是不錯的,但是由於發改委的政策,好多藥就消失了,這個價格管制的初衷是好的,結果是壞的,好藥沒了,不好的藥充斥市場。
我今天要講的重點就是解決非對稱資訊有兩點,一個是聲譽機制,就是政府干預,另一個是市場自己解決。
市場解決非對稱問題的機制就是聲譽機制,包括個人的聲譽、企業的聲譽,生命機制的本質是什麼?一個人為了長遠的利益而不願意受到短期機會主義的誘惑。誠實是最好的策略,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企業投資的固定設備,如果它只想追求垂直買賣的話肯定是虧的,不可能賺。當一個企業投入大的投資的時候,一定是考慮更長遠的事情,但是你要考慮更長遠的話,你就不可能靠坑蒙拐騙,你利用資訊不對稱騙人一次可以,但是兩次、三次還可以嗎?聲譽機制可以説是市場上一隻看不見的眼睛,你看不到它,但是它看得到你,你幹的任何壞事它都記下來,你幹的任何好事它也記下來。你幹了壞事總會受到懲罰的,你幹了好事最後總會得到好報的,靠坑蒙拐騙的企業最後一定都跑了,我不能説誠實的企業百分之百會成功,因為成功有好多因素,當然中國市場有一些特殊性。
要使這個聲譽機制發生作用有幾個條件非常重要,第一個就是這個博弈一定要重復博弈,不是一次性的博弈,如果我們在做一次性博弈,我們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就賣一次的話,重視聲譽的可能性就不大。比如説去旅遊景區吃飯為什麼都很貴又難吃?因為他們就覺得這是一次性生意,你去了一次可能就不會去第二次了。第二個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人活在世界上,我們不是活一天,不是一年,甚至不是兩年三年,我們想的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僅要考慮一生的事情,還要考慮死後的事情。比如説你死了以後,沒人參加你的追悼會,沒人跟你告別,沒人埋葬你,你是不是覺得很痛苦?就是人在活著的時候,我們要想的很遠,不同的人的耐心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是今朝沒酒就喝涼水。我們經常會受到短期的誘惑,讓一個人變得更理性就要看得遠一點,不要只為眼前的好處來幹一些坑蒙拐騙的事情。第三點就是要環境相對確定,當然我們知道市場本身是不確定的,正因為市場是不確定的,才使得政治環境、商業環境變得如此重要。做企業的人預測未來真的非常難,再加上政治環境的不確定,大家要考慮長遠就變得非常的困難。第四點非常重要,騙人的人,他的欺騙行為能夠被及時觀察到,如果你騙一次觀察不到,騙兩次觀察不到,騙無數次都觀察不到的話,沒有人不騙人,但是如果你騙一兩次就被觀察到的話,你還敢騙人嗎?這就是資訊問題,我們怎麼讓欺騙人的行為很快被廣而告之,變得非常重要。最後一點就是受騙人要有積極性懲罰那個騙人的人,不是一定要去法院告你,但是以後我不再跟你玩了,這是可以的。這個問題看起來進來,但是經常是受騙的人沒有積極性懲罰那個騙子。比如説強姦犯,為什麼很多強姦犯最後逃避了懲罰?就是因為受害人不敢去告他,按照中國傳統的觀念,一個女的被人強姦了以後就嫁不出去了,所以就忍氣吞聲,最後就導致強姦犯得不到懲罰。比如説我們去一個藥店買東西,它騙你了,你以後最多就不去那兒了,麻煩在哪兒呢?比如説買東西的人給別人買東西,比如説政府採購,他被騙了,他沒有積極性去懲罰欺騙的人,其實好多時候都是聯手的,他知道是假的,但是我要的就是價格低,你給我一點好處,反正我是給病人買的,我又不是自己用的,醫藥的集中採購一定存在這個問題。還有其他的公共工程,為什麼中國的豆腐渣工程那麼多?就是買東西的人沒有積極性懲罰騙子,他不僅沒有積極性懲罰騙子,還會和騙子合謀謀取私利,這就是市場上存在坑蒙拐騙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你買房子,為什麼現在的房子品質變高了?原來房子的品質就低呢?因為原來都是公家採購,單位採購,我這個單位買房子,我一次買100套、200套,賣房子的人把一兩個人搞定就可以了,幾百套房子都賣出去了,現在就不行了,現在你賣出100套房子,你要搞定100家人,可能就是兩三百人,你把太太搞定了不行,還得把先生也搞定,還得把孩子搞定。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這一點,買東西的人是什麼人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上現在好多價格虛高都與買東西的人不是自己買東西有關係,我們這個國家花病人的錢買東西的人太多了,為什麼一包煙要幾百塊錢?凡是抽高檔煙的人沒人自己買來抽,全是別人送的。
我們總結一下,要讓一個人重視自己的聲譽,就是他要在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間進行比較,我騙你一次可以得到多少好處,後面的就是你損失多少錢,你要比較一下,一個國家如果它不能使市場進行長期博弈的話,那它就沒有辦法使人們注重自己的名聲,沒辦法使人們誠實,欺騙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多。滿足這五個條件,在傳統社會比較封閉,都是富人之間的交易,你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廟,祖祖輩輩都住在這裡,你不敢放肆。現在這個社會大部分人都不認識,你騙了我,我也找不到你,我即使找到了,我告訴病人不要上你的當,病人也聽不明白。亞當斯密200多年前有這麼一段話:
任何一個國家一旦引入商業活動,誠實和守時就相伴而至。這些美德在原始和野蠻民族幾乎不為人知。在所有歐洲國家中,荷蘭人是最為商業化的,也最守信他們的承諾。英格蘭人比蘇格蘭人要好,但不如荷蘭人。在這個國家(英國)偏僻的角落,不如它的商業發達的地區。這並不像某些人假設的,可以歸結于它的國民性。不存在任何自然的理由,為什麼英國人或蘇格蘭人不能像荷蘭人那樣,在履行自己的協議時恪守時間?問題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到自利,自利這個一般原則控制著每個人的行動,引導人們按照自己的優勢訓練方式,它在英格蘭人中和荷蘭人中是一樣根深蒂固。做交易的人擔心自己的名聲受損,做每件事都有所顧顧忌。當一個人每天可能做20個交易的時候,他不可能通過傷害鄰居得到任何好處,因為任何欺騙行為都會得不償失。而當人們相互之間的交易活動只是偶然發生的地方,我們發現他們更可能欺騙,因為他們從狡猾的小伎倆當中得到的利益大於他們因名聲受損而遭受的損失。
這是亞當斯密200年前講的這一段話,詮釋我前面所説的意思,如果商人之間有更頻繁的交往,也就是重復博弈的時候,不大可能從一次性的背信棄義當中得到好處,因為他這樣會遭受更大的名聲損害從而帶來損失。現在資産階級究竟給我們創造了什麼樣重要的體制,使得這個聲譽機制發揮作用?我們跟傳統社會很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企業,過去叫商號,每個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五九現象,為什麼呢?因為是博弈的最後一次了,沒有積極性建立一個好的名聲了,年輕人剛入職的時候很勤快,45歲以後就很懶散了,年輕的時候想要一個好名聲,讓別人看得起自己,要提拔,後來一看提拔沒希望了,破罐子破摔。假如你現在創辦了一個企業,你有一個名字,企業就是一個名字,你現在已經年老體衰了,你想退休了,或者你完全理想改變了,原來做制藥企業,現在不想做了,你想賣這個企業,但是你這個企業能賣多少錢呢?依賴於你這個企業的名聲,還有企業的品牌文化。在這樣一個制度下,即使一個人不再願意重復博弈了,他在最後階段仍然重視這個企業的名聲,從這個角度説,企業是個法律的構造,不隨著自然人的死亡而死亡,新的接班人會來的,IBM賣給聯想了,聯想仍然要把它給做好,不是説柳傳志可以活著,而是説聯想可以活著,如果你做的好的話。企業作為一個組織改變了人類的博弈,我們傳統的是個人之間的博弈,現在變成一個組織之間的博弈。
有了企業之後,欺騙的行為就很容易被觀察,麥當勞有幾百萬員工,任何一個麥當勞的員工騙你了,你都不可能記住他,即使記住了,你告訴別人,別人也記不住,但是現在你只需要説麥當勞騙我了,賣了過期的漢堡包了,全世界都知道了。企業的名號就把所有企業內部的人的行為都總結進去了。企業就像一個廟,我們每個人都像廟裏的和尚,廟裏和尚的行為要靠廟的聲譽來約束,為什麼廟的聲譽可以起作用呢?廟裏有方丈,他的位置的繼承,他自己的名聲與這個相關。一個企業無論是什麼企業,像北京大學唯一的資産就是它的名聲,就是它的聲譽,其他的東西都是成本,所有的機器設備都是成本,土地也是成本,我們真正有的價值就是多出的那一塊,就是名聲。有了這個體系,我們大量的交易都不需要借助於法律了,法律是最後一個求助手段,真正的商人不是經常求助於法律手段的,我們都是靠信譽來做擔保。企業本身是一個連帶責任,市場上眾多的生産者和消費者,他們互不認識,每個人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都很有限,但是有了企業,建立了連帶責任,第一點就是老闆是跟所有的員工承擔連帶責任,任何員工幹了壞事,老闆都逃避不了責任。比如你是制藥企業,完全可能由於你一線生産員工的品質出了問題,你的名譽受損,你要跟所有人承擔連帶責任,所以你要想辦法設立好的管理制度和機制機制,使得每一個環節都不出現問題。一個品牌企業它是要跟所有的上游企業承擔連帶責任,醫藥行業也是這樣的,由於你有好多供應商,原材料,那不是你生産的,但是對不起,它出了問題,你一定會遭受損失,因為它承擔連帶責任。
舉一個汽車行業的例子,比如説賓士公司一部車有上萬個零部件,供應商都有幾百家,一級供應商都有好幾十家,二級、三級供應商就更多了,從最初的鐵礦石開始就不知道有多少了。但是最後承擔責任的就是賓士公司,如果車出問題了地是因為鋼的品質問題,你不會去找鋼鐵企業,説你這個品質不合格,你得賠我,你只要找賓士公司就可以了,賓士公司負責所有前面的責任。這就使得這個企業在市場上得到了我們的信任,這個是大企業,實際上也是為所有的小企業承擔連帶責任,這就是品牌企業。品牌是什麼?品牌實際上就是你的聲譽的積累,一般越是大的企業越有積極性建立自己的品牌,因為本身你怎麼做大的,你就是靠品牌做大的,你要得到大家的信任,過去同仁堂這些傳統的藥,剛開始就是一個藥店,為什麼後來變得全中國都知道呢?就是因為靠它的聲譽做大的,一旦你做大以後,你幹一次壞事就全盤皆輸,所以越是大企業越要做自己的名聲。談一個與反壟斷相關的問題,説每個大企業都沒有辦法影響價格,這就是完全的競爭,這完全是錯的,我們想一下,沒有大企業我們去信任誰?正是因為有了大企業,我們才有了信任,大企業就類似于一個總承包商。它給你立軍令狀,説你從我這兒買東西,出了任何問題我都負責任。中國現在出現一些大的制藥企業,但是總體來説我們的集中度很低,為什麼西方的藥品市場比我們要好得多呢?就是幾家大企業主導,任何一個行業在變成幾家大企業主導之後,市場就規範了。如果有壟斷一定是因為政府授予特權,你只要把中國電費的特許經營權廢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運營模式馬上就會改變,因為馬雲、馬化騰都可以來做,沒有大公司可以高枕無憂,為什麼那麼多國際上大的制藥企業每年要花百分之十幾的收入來搞研發呢?如果你不搞研發,你用不了三年就會完蛋了,所以你們從來不要擔心市場上會出現壟斷,一家企業如果不努力、不創新,仍然可以佔領市場,那一定是政府保護的結果。中國藥品市場要規範起來,一定要有幾個巨頭。當然在醫藥市場上,不僅是藥廠的大品牌,還有藥店品牌,藥廠如果不能夠為自己負責,藥店要為藥廠負責,你生産的藥,你可能是一個小藥廠,但是你有一個産品非常好,那麼你就可以建一個品牌。
還有醫院的品牌也很重要的,如果我們不相信藥廠,不相信藥店,我們也可以相信醫院,你賣給我的藥,我就相信,這三個方面不是完全替代的,但是要有品牌的藥廠、品牌的藥店、品牌的醫院,如果這三個都有的話,那麼市場就會有秩序得多。
企業注重聲譽有幾點很重要:第一,企業必須要有老闆,企業的價值就是聲譽的價值,如果企業沒有老闆,那就沒有人會關心聲譽的價值,這個聲譽機制也就不起作用了。第二,要産權得到有效保護,特別是無形資産,這一點恰恰是要政府做的,包括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我們中國過去不太注意,因為我們經常希望從國外拿到一些研發的藥物去生産,但是這會變成嚴重的問題。第三個就是企業必須能被交易,如果麥當勞不能夠交易的話,它就不值那麼多錢,也沒人那麼關心它,如果聯想公司説柳傳志退休了,聯想就要關門,那麼柳傳志也不會那麼關心它的了,所以交易是有多種方式的,麥當勞不是説可以賣掉,而是説特許經營。第四是進入和退出的自由,沒有進入和退出的自由,那麼你也不要相信聲譽會起作用,因為它獲得了壟斷地位以後,它靠壟斷就可以活下去,它就沒有積極性不斷地改進品質。如果這四個條件滿足的話,市場的聲譽機制很好地解決非對稱資訊問題。還有相關的仲介組織,為什麼需要仲介組織?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也是一個仲介組織,要我們幹什麼?就一個簡單的理由,有我們跟沒我們比,這個市場要更規範才行,更值得消費者相信才行,所以仲介機構的功能就是維護市場秩序,清除害群之馬,使得成員企業更值得消費者信任。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做好多事情,比如説我們協會可以成立一個賠償基金,凡是我們協會成員騙了人,生産了假藥,首先我們協會負責賠償,敢不敢?如果你敢做的話這個協會就很有價值了,那就需要一個監控體制了,誰能入這個協會?你聲譽不好就不要你,入了這個協會以後你可以打一個旗幟,我是中國醫藥協會的會員,這樣病人就會信任你,你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做不到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大。消費者有投訴的話你能不能解決?這些東西都很重要,未來如果使這個協會更有價值,我覺得要做好多事情。
而我們這個協會本身的價值靠什麼維持?靠我們自己的聲譽,這和剛才講的企業的那一套東西是一樣的,但是我很遺憾,我們中國的協會基本上都是官辦協會,官辦協會怎麼改變?如果不改變的話就起不到我講的這個作用,在國外所有這些企業的協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這個,有了它市場更值得信任,我們在這方面還是差強人意的。接下來就開始政府管制了,政府管制被認為是解決非對稱資訊問題導致的市場失靈的手段,政府管制的主要手段有準入限制和審批、品質標準、資訊披露、各種評比、年審等等,這些都是政府做的。那麼為什麼全世界的政府管制都失敗?很簡單的,傳統的經濟學有三個隱含的假設,政府是無所不知的,你是有資訊不對稱,政府沒有資訊不對稱;第二個,政府是大公無私的,沒有自己的私利,只為人民服務。第三,政府是説話算數的,這三個其實都不成立。其實政府是無知的,政府官員跟普通人一樣,它有七情六欲,他有親戚朋友關係,他有他的情緒,他也是人,所以你不能假定他跟私人企業不一樣,我們經常説這是政府做的就很高尚,私人做的就不高尚,政府不就是私人嗎?政府也沒神,都是人,憑什麼那個人到那兒就高尚了?所以這個都不成立的。政府今天也是言而無信的,為什麼言而無信?美國、英國都這樣,你看金融危機的時候,大企業要倒閉,政府不讓它倒閉,它一倒閉之後問題更多,所以政府做的事情你沒法相信,都是機會主義。政府和企業不一樣的一點,至少在一個國家範圍之內,政府是壟斷的,企業搞不好就垮臺了,你不能讓政府垮臺啊,所以聲譽機制對它不是很能起到作用,即使在西方國家也是這樣的。
由於這些原因導致了傳統的失敗,但是我今天跟大家講的最重要,我講了多年了,政府管制不僅自己失敗,最大的麻煩是什麼?它破壞市場聲譽機制。這個圖的橫坐標就是政府的管製程度越來越多,縱坐標就是政府的聲譽,一條需求曲線,一條供給曲線,如果每個企業每個人都特別重視自己的聲譽,我們不需要政府管制,如果每個企業每個人都不重視自己的聲譽那麼就需要政府管制了。一開始管制多的話,企業會注重聲譽,但是管制得過多之後,企業也就不重視了。為什麼?管制多了,政府的自由裁量權就更大,未來的不確定性就越大,這個時候企業就更傾向於追求短期利益,因為長期看不清楚。像煤炭行業就最典型,我開礦了,但是明天能不能開,我不知道,因為政府突然下令明天要關閉,那我就考慮短期利益了,我就拼命賺錢,我不管以後。第二個就是政府管制創造壟斷租金,使得懲罰更不可信,要使聲譽機制發揮作用一定要幹壞事的人真正受到懲罰,別人不會再跟它做生意,但是如果你有壟斷租金以後,政府就是一個壟斷機構,這個機構幹的任何壞事,你都沒辦法。第三個,管制越多,政府官員的權力越多,權力越多,引起的腐敗就越多,我們不能把每個人當做聖人。
這種情況下,你可能賄賂政府官員比討好消費者更容易,所以你花大量的精力去搞政府公關,而不是去提升藥品品質。按照經濟學道理,這有一個焦點,這個焦點就是均衡點,最麻煩的就是一個國家陷入這種狀態,這兩條線沒焦點,市場混亂,因為管的少,管的越多,市場更混亂,更混亂就更管,更管就更混亂,最後我們就陷入了一個管制陷阱,我們國家一齣現問題大家就説管的太少,就拼命管,結果越管越亂,因為我們本身的管制效率低。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未來的思路就不太一樣了,我沒時間講更多的案例。食品醫藥的腐敗是最嚴重的,這兩年披露的所有事都與這些有關,最近我聽説藥品價格放開了,這是一件好事,這個管制本身也是害政府官員,好好的一個人權力多了以後,慢慢經不住誘惑,無功不受祿,他一定是有功了才受祿,我沒給病人就給你了嘛,你賺了一個億給我六百萬,我心裏不覺得有歉疚啊,所以這就腐敗了。還有一個就是食品的安全問題,沒有食品醫藥監管的話,好像中國人都會死了,沒有那樣的事情,最近披露的有關2014年世界藥品安全犯罪1.1萬件,食品醫藥生産之流通、監管領域查辦的職務犯罪就2286人,這些都是與管制有關的。
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研究了85個國家,管制跟市場指標的比較,他們發現了什麼?從企業遵從國際品質標準的程度來看,一個國家的管制越嚴重,審批程式越多,企業反而越不遵守國際品質標準。他們還發現,隨著審批程式的增多,污染並沒有減少,中毒事件發生的概率在上升,地下經濟、地下就業的比例在增加,但是企業的盈利並不增加。這有好多原因,為什麼管的企業不增加?因為大量的交易成本增加了,不是正常的交易成本,而是非正常的交易成本增加了。我們要賄賂醫生,要賄賂官員,反正有一個門檻我們就賄賂一次,進一個門賄賂一次,把門的人肥了,但是等你進完所有的門以後,就要吐個精光,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
總結一下我今天講的內容,就一句話,如果真正想讓我們這個市場有效運作,真正使醫藥市場變得更值得患者、病人信賴,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要放鬆管制。當然了,放鬆管制是一個過程,不是説一下子都廢了,一定要給大企業有品牌的成長空間,最後由他們去主導市場秩序。在這個過程當中出現一些小的問題,我們不要太擔心。最後用我好多年前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説明這一點,其實我在農村的時候,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生産隊的樹經常長不大,因為沒人關心它,有人放羊就把它吃了,生産隊的領導是比較務實的,他就説這不行啊,還不如分給社員們自己看管,大家都同意了,一分,頭一天晚上宣佈分樹以後,第二天發現有些人把小樹砍了當柴燒了,為什麼你不多等兩年把這個樹賣了賺錢獲得更大的收益呢?因為他預期今天他不砍,你明天就收走了,沒砍的就吃虧了,每次都證明誰砍得早誰就佔便宜,這就是我們市場秩序現在面臨的問題。如果我們看到某一個市場出現小問題,馬上引入一個新的管制規則,那麼這個市場永遠是混亂的,這是小範圍的一定程度的混亂,時間長了以後這些混亂會解決的,但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認清方向,只有往這個方向走,藥品價格不能管,企業的規模也不能管,最應該管的就是你説的話必須是真的。所有的商店給女同志賣衣服為什麼都可以給你試呢?不讓你試就賣不出去啊,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如果你説了假話一定要受到懲罰,你標的成分跟你實際的成分不相符的話一定要受到懲罰,只有這樣,中國的市場秩序才能真正建立起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