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在異鄉過節 中國人賦予傳統中秋新內涵

發佈時間:2024-09-18 09:39:24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梁姊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新華社天津9月18日電(記者梁姊)今年28歲的李彤彤在天津工作,今年的中秋節是她第三次在這個全家團圓的日子留在異鄉。

她來自遼寧阜新,一座位於中國東北部的內陸城市,那裏曾因豐富的礦産而聞名。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在天津讀完大學後,她選擇留在這座位於北方的直轄市工作生活。

人口的高頻率、大規模流動,是當前中國人口發展格局的特點之一,這源於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不斷演進。流動中的中國人正在為傳統節日賦予新的內涵。

對於李彤彤來説,天津與她的家鄉相距約600公里,並且尚未開通高鐵,需要乘坐8個多小時火車,相比之下中秋3天假期“有點短”。

李彤彤選擇和“大小朋友們”一起在天津市薊州區的民宿中度過中秋之夜。在她工作的部門,有6成以上同事來自異鄉,最遠的來自甘肅玉門。

大城市的工作給了李彤彤一份還不錯的薪水,她養了兩隻貓——它們也會參加她與朋友們的中秋聚會。“在外打拼,朋友、寵物都是家人,這也是團圓的一種。”她説。

今年36歲的許華凱,中秋節同樣熱鬧。來自河北保定的他已經在天津安家,兒子今年5歲。距離家鄉只有2個多小時的車程,讓他有機會在中秋節與家人團圓。

不過,比起回到在幾年前舉家搬遷至保定市區的父母家,許華凱在此行中更期待的是帶著孩子回到兒時成長的鄉村。他成長的華北平原,此時秋意漸濃,豐收在即。他希望從小生活在城市“鋼鐵森林”中的兒子能在鄉村中得到“野趣”,就像他自己小時候一樣。

在異鄉過節的第三年,李彤彤感覺到,相比于從前認為中秋節“務必闔家團圓”,家中老人的心態更為豁達了。中秋假期的第一天,她擔心父母孤單撥通了視頻電話,螢幕那頭,長輩們正在聚餐,熱熱鬧鬧。

不僅這些中國青年正在賦予中秋節別樣的團圓意味。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隨著近年來一系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措施接連落地,人們對它的文化欣賞和精神留戀也愈發清晰。

在31歲的天津白領朱瑤眼裏,自父母從老家來到天津定居後,中秋節的“小長假”意義仿佛更大於節日。她和朋友搭乘15日一早的飛機前往南京,計劃“夜遊秦淮河賞月”,度過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中秋。

美團數據顯示,“國風熱潮”近來愈發火爆,8月以來,團扇、竹編燈籠、魚燈等中秋相關的“非遺手工”相關筆記攻略數環比上漲65%。賞月、燈會、遊園等深度體驗歷史文化的“中式夜遊”成為今年中秋假期的文旅消費亮點。同程旅行數據顯示,近一週國內古鎮園林夜遊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77%。

這些天,與“月”有關的元素悄然出現在天津的街頭巷尾。國家海洋博物館推出了“一起製作月球車”活動;位於天津的內山書店則在中秋節當天舉辦“月光詩會”,在東西方和月亮有關的詩歌中,體會文學之美……

“到處都是熱熱鬧鬧的,在異鄉也並不孤獨。”李彤彤説。

今年39歲的杜嘉輝是一名攝影愛好者,16日清晨,他便啟程跟船出海“追月”。他眼中的中秋節,是拍出自己“年度照片”的機會之一,他甚至還新買了一個超長焦鏡頭,“聽説今年中秋有‘超級月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光穿越近千年,照亮著當下。中國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中秋假期首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約2.2億人次。中秋假期交通出行高位運作,“流動的中國”彰顯蓬勃生機與澎湃活力。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