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産數量增至59項

發佈時間:2024-07-27 15:01:2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蘇向東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7月27日訊 (記者 蘇向東)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産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産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産總數達到59項。中國首都北京也成為世界上擁有遺産項目數最多的城市。

“北京中軸線”由古代皇家宮苑建築、古代皇家祭祀建築、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築以及居中道路遺存等五大類遺存共同組成。15個遺産構成要素為: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太廟、社稷壇、天安門廣場及建築群(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正陽門、南段道路遺存、天壇、先農壇、永定門。

中軸線——北京的“龍脈”

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雛形是元大都縱貫宮城中央的都城軸線。它象徵著“居中而知,以中為尊”的傳統文化理念,歷經元、明、清及近現代700多年曆史層級累積,成為北京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的北京中軸線,貫穿老城南北,發揮著北京城市骨架的統領作用,連結著多片歷史精華區、多處歷史遺産,構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譜係,集中彰顯了首都文化自信。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盛讚它是“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産生”。

作為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的負責人,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參與了北京中軸線申遺的全過程。他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説,通過北京中軸線,可以看到中國人心目中理想城市的面貌。在中國人的心中,城市不僅是居民居住與商業活動的地方,更是“秩序”的體現,是“天下”的一部分。中國文化中強調天的秩序對人的影響,認為應“順天命”,要把天的秩序通過禮制落到人間。春秋戰國時期,《考工記》記錄下來的周代的都城格局“面朝後市,左祖右社”在元大都當中體現出來,而北京中軸線正是能夠很好地表達中華文明多元精神特質與追求的物質見證。

呂舟認為,中國幾千年來城市發展、文明發展的過程,在封建制度最後的成熟時期落到了北京,所有的審美、觀念、城市建設的經驗疊加在一起就是北京,而北京中軸線就是北京的濃縮。

以實踐而言,中軸線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基準線,是全城左右對稱佈局的重要依據。以政治而言,中軸線是封建時代“普天之下,惟我獨尊”的集中體現者,在這裡幾乎集中部署了以故宮太和殿為象徵的,全城最高等級的建築群。以文化而言,中軸線是中國古人北極崇拜的集中體現,在天以紫微垣為中心,在地則以紫禁城為中心,形成皇城、內城、外城層層拱衛之勢。以藝術而言,中軸線是中國古代規劃建設藝術的集大成者,體現了帝都建設的最高藝術成就。

“龍”,是封建帝王的專屬標識。中軸線上的建築物中,無不以“龍”作為重要的標識。中軸線堪稱名副其實的北京“龍脈”。

仍在延伸——內涵豐富的文化之軸

北京中軸線保護區域包括遺産區和緩衝區兩部分,其中遺産區串起了萬寧橋、景山、太廟、天安門、正陽門等1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世界文化遺産——天壇、故宮,以及大運河的一部分;緩衝區涉及514處各級文物,幾乎涵蓋北京老城內所有歷史街區和文物古建。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指出,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都、傳統的城市中軸線,從元代、明代、清代,一直得到不斷地加強。

北京中軸線是通過道路、傳統建築、風景園林,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區域共同組成,並且隨著不同區域有主題的變化。比如東邊從永定門到天橋這1500米長,兩側是祭祀建築(天壇、先農壇),所以留下了300萬平方米的高水準的綠化。這些松柏形成一個歷史城市裏面大面積的生態景觀。

從天橋到正陽門,這一段是非常繁華的商業街區,是北京三大商業中心之一,留下商品經濟的這樣的一些景觀,比如鮮魚口、大柵欄、前門大街。

再過去,正陽門到午門這一段就是政治中心。無論是過去的太廟、社稷壇,今天的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國旗、毛主席紀念堂,形成了一個非常集中的以政治為主題的氛圍。

據單霽翔介紹,從故宮午門到景山北門,這是大型的文化設施,包括故宮博物院、景山公園。登上景山萬春亭,可以俯瞰北京城的全貌。從景山北門往北到鐘鼓樓,這1500米呈現的是社會景象,西面是什剎海、後海、積水潭,東面是元代以來形成的傳統街巷格局,南北鑼鼓巷地區,呈現的是有煙火氣的社會生活面貌。

“在這個長達7.8公里的空間裏,形成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的豐富的文化景觀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這就是北京的中軸線,形成的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

單霽翔説:“當然這中軸線還在延伸,北邊延伸到奧林匹克公園,南面延伸到新建的大興國際機場,形成了80多公里的,一直在不斷地生長的一條中軸線。中軸線不是古代的,而是現代的,還要走向未來的。”

融入時代——向世界講述“何以中國”

聚焦這條“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市從2011年啟動了申遺工作;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17年,北京市成立中軸線申遺保護專項工作組,全面啟動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獲通過,國家文物局研究確定推薦“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産申遺項目。這些年來,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牽引,百餘項文物修繕工程相繼啟動,大批重點文物、歷史建築騰退,文物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強化。古都之脊重振,北京老城復興。如今,這條訴説著700多年時光故事的古都之脊,正串聯起一顆顆歷史文化明珠,以莊重壯美的姿態,為世人鋪展開一幅千年古都的城市新畫卷。

“對我們來説,世界遺産就是一個人類文明的故事。”呂舟説,北京中軸線是非常好的載體,以其歷史融入當代的鮮活生命力,向世界講述一個“何以中國”的故事。

通過中軸線及北京老城環境的整治提升,中軸線變成串聯起北京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漸失去相互關聯的文保單位、歷史建築的線索。

“申遺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文化遺産能在融入今天公眾生活的同時,健康地走向未來。”單霽翔説。

如火的七月,正值暑期的北京成了國內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在“網紅打卡地”鼓樓、故宮博物院留一張紀念照、在前門大柵欄品嘗地道的京味兒小吃、在天壇公園感受昔日的皇家祭壇盛況……移步換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行走在這條中軸龍脊之上,感受北京城厚重燦爛的歷史文化風貌和新時代首都所散發的無限活力。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