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化中國行|新疆博物館:讓文物“活”力無限

發佈時間:2024-09-26 13:22:32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張瑜 | 責任編輯:秦金月

頭戴面具、手臂張開、小肚微挺……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顯眼包”文物,彩繪泥塑戴面具舞蹈俑最近“火”了。在廣大網友的畫筆下,它時而變成防詐衛士,時而變成減肥達人,多變的形象贏得許多人喜愛。

5月以來,新疆博物館每月線上上發佈一個文物主題,邀請喜歡文博、喜歡繪畫的觀眾,以指定主題創作繪畫作品。優秀畫作不僅會被公開展示,還會被做成文創産品回贈作者。從看文物到畫文物,趣味互動讓更多年輕人主動了解文物,文物也因此被激活生命力。

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近年來,新疆博物館不斷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方法。

“博物館裏好玩的可太多了。”剛上五年級的李天琪是個歷史迷,一放假就“泡”在博物館裏,一待就是一天。

打制石器加工示意圖旁,放置有原石和打制石器模型,觀眾可以親手觸摸體驗二者區別;在編織品文物展臺,觀眾排隊體驗手工編織工具,切身感受千年前古人如何編織衣物;絲綢之路展區,觀眾可以在絹馬互市貿易互動遊戲中扮演一名粟特商人,答題闖關,體驗絲路經商的樂趣……

觀眾在新疆博物館感受原石和打制石器的區別。新華社記者張瑜攝

新疆博物館陳列部副主任何曉介紹,除了精心打磨文本、挑選文物,在文物展品展示上,博物館把物理互動與數字化相結合,打造多種類、多方式的交互觀展體驗,增強觀眾觀展的便利性、趣味性與體驗感。

新疆地域廣袤、不可移動文物分散,觀眾遊覽成本高昂,而新疆博物館是集中展現新疆歷史文化的窗口,可不可以讓五湖四海的遊客不出博物館、“一站式”暢遊新疆的文物古跡呢?

以科技賦能,運用VR、AR等互動技術將可移動與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有機融合,新疆博物館推出“新疆文物古跡一站遊”項目,全景還原小河墓地、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等文物古跡,讓遠道而來的國內外觀眾一次遊覽新疆各大歷史遺跡、大飽眼福。

唐代仕女俑“走出”展櫃,龜茲舞伎“穿越”壁畫,在博物館的舞臺上翩翩起舞,又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2年開始,新疆博物館打造文物活化舞臺劇《千年之語》,每個篇章以一個國寶文物為創意核心,巧妙地將文物與舞臺表演聯繫在一起,多角度展示文物背後的故事。

劇目“綺夢踏歌”中,4位青春靚麗的現代女孩在博物館中與4位唐代仕女俑相遇,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用舞臺劇‘活化’文物,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示了新疆自古與中原地區歷史相沿、文化相通、人文相關、根脈相連的緊密聯繫,讓更多人走進新疆、了解新疆、認識新疆。”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説。

文物在展櫃裏,演員在舞臺上,對觀眾來説都是被動接受,新疆博物館化被動為主動,在龍年春節策劃“金鱗開運”主題畫展,邀請天山南北3000余名各族少年兒童來博物館畫龍文物,在他們童稚的視角和畫筆下,龍文物“活”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在孩子們心中“活”了。

為延伸情感體驗,新疆博物館還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以文物為原型推出“守望吧疆山”“綺夢疆湖”“潮虎想像”等系列文創産品,並推出文創雪糕、打卡印章、魔法相機等一系列互動性強、玩法多的文創産品。文物“走”出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去年新疆博物館文創産品行銷破千萬元。

目前,新疆博物館遊客年接待量約200萬人次,但對新疆歷史文化充滿興趣的人遠不止此。利用數字技術打破實體館限制,構建全民共創、全民共用的博物館,是新疆博物館下一步的目標。

“博物館計劃把文物數字資源向全國共用,觀眾可從自己的視角出發,設計布展大綱,打造文物數字展。”新疆博物館文創部主任關懿説,“把文物交給百姓,讓文物煥發無限生機。”(記者張瑜)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