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發佈時間:2023-06-05 09:59:52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奮發有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 任鵬 孟歆迪 吳春燕 唐一歌 張哲浩 李潔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中國史學的智慧和力量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西安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白光亮備受鼓舞。“我們將積極主動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貢獻西安國家版本館力量。”白光亮表示,要切實履行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職責,堅決保障版本保藏安全,守護好中華文明種子基因庫,堅定守護中華文化根脈;堅持以收藏為主業,分級分類保護,依託陜西深厚文化底蘊,打造西部特色版本庫;積極開展收藏典籍的研究與挖掘,運用不久前在西安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籌辦“文濟論壇”,在推動文明對話、實現文明互鑒中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文博工作者,廣東省博物館黨委專職副書記吳武林説:“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博物館人提供了更多的歷史文化研究命題,為展覽策劃指出了更豐富的展題。”

“對我們從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工作的人來説,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提供了更宏闊的視野,提出了更高遠的目標。”上海古籍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呂健表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出版社正在傾力打造的簡牘文獻、敦煌文獻等出版工程,將為中華文明起源、發展與傳播的研究提供堅實的文獻基礎。”

“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象。”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文霞感到使命在肩,要努力發揮版本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功能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推動構建具有中國風格和時代特色、開放多元的優秀傳統文化發展新格局,賡續中華文脈,彰顯文化自信,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展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象。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102余萬件,目前正在展出“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特展”,並將推出“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大展”。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告訴記者,未來,上海博物館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切實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不斷加強文物的研究闡釋和活化利用,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上博智慧和力量。

“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裏,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那麼,書法界的新起點是什麼?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潘善助認為,其一,書法要努力建構起科學合理的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和專業方向,實現高等書法專業教育的質的飛躍;其二,提倡策展人制度,使新時代的書法展覽進一步學術化、個性化,更加多元和包容;其三,書法學術研究在書法史研究取得較大成就的基礎上,要進一步拓寬研究領域,重視書法美學、書法評論、書法教育、書法新聞出版乃至書法行政管理的研究。

中國戲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特點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守正創新,創造戲曲精品,既要繼承傳統,堅守中國戲曲的本體性、人民性,又要積極創新,體現時代性。”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梅表示,作為一名戲曲工作者,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戲曲力量。

在學習了重要講話後,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感到,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全面深入地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才能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04日 01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