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林3月22日電題:在吉林如何打開“天外來客”的基因密碼?
——專訪吉林市(隕石)博物館隕石部主任付瑩
中新社記者 蒼雁 石洪宇
隕石是地外天體碎塊穿過大氣層隕落到地面的岩石樣品,也是人類直接認知太陽系天體的珍貴實物標本。1976年3月8日,世界迄今最大一場石隕石雨降臨在吉林5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內,包括138塊較大隕石。
這些“天外來客”降落後,中外學者廣泛參與吉林隕石研究,成果豐碩,也為中國其後的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礎。近日,吉林市(隕石)博物館隕石部主任付瑩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解讀中外科學家從吉林隕石中發現的秘密。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能否介紹一下吉林隕石的降落過程?
付瑩:吉林隕石來自小行星帶。根據隕落過程的力學分析和大氣層內軌道的研究,這顆小行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前的直徑約1.7米、重約4噸,形狀近球型。它于1976年3月8日15時從地球後方幾乎沿著地球軌道追上地球,自東向西進入大氣層,在通過大氣層時表面溫度約2000℃—3000℃。
據目擊者回憶,當時看到一個大火球從天空的東北方向呼嘯而來,受高溫高壓氣流的衝擊發出陣陣轟鳴,它在距離地面19千米的高空爆裂,形成無數個小火球,呈雨狀散落形成了吉林隕石雨,品質最大的碎片落在最前面。
吉林一號隕石與地面撞擊時形成的隕石坑。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隕石的降落是偶然和隨機的。三月的中國北方,天氣剛剛轉暖,一號隕石落在吉林市永吉縣樺皮廠鎮靠山村十社,穿透1.7米的凍土層,遁入地下6.5米,坑口直徑為2.1米。據目擊者回憶,隕石落地後發生爆炸,從遠處看,翻滾的煙塵逐漸形成小蘑菇雲,高約50米,煙塵濃度極大。被濺出的碎土塊,最遠達150多米。
吉林一號隕石造成的震動相當於1.7級地震,這個震波被吉林市和豐滿區的地震臺記錄下來,使吉林隕石雨的隕落有了準確時間記錄:1976年3月8日15時2分36秒。而吉林一號隕石,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
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內收藏的吉林一號隕石。蒼雁 攝
中新社記者:吉林隕石成為中外科學交流的媒介,世界各國科研機構開展了哪些交流、研究?
付瑩:吉林隕石是太陽系的考古樣品,具有比較複雜的宇宙線輻照歷史,科學內涵豐富,引起了國際隕石研究界的極大興趣和關注。中國遵循平等互利、合作共贏原則,把吉林隕石樣品分贈給德國馬普學會、美國加州大學、日本極地研究所等12個國家的40多個實驗室,科學研究在世界各地展開。學者們對樣品進行宇宙成因測定,發現吉林隕石深色相與淺色相中稀有氣體同位素的組成有較大差異,宇宙暴露年齡約100萬年。
中國科學院聯合考察組進行了新中國第一次系統的隕石科學考察。以歐陽自遠院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通過現場考察和多學科綜合研究,獲得了極其豐富的科學資訊,涉及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宇宙線及物質相互作用、行星形成過程、小行星的演化、行星際空間的輻照歷史和隕石降落過程的物理化學環境等方面。
吉林一號隕石挖掘現場。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可以説,吉林隕石是研究天體演化、生命起源、元素起源、空間技術以及其他多種學科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是極為珍貴的宇宙考古標本。吉林隕石的研究成果也被公認為地外物質研究的範例。通過對吉林隕石的研究,中國逐步形成了一支多學科,能進行綜合研究的隕石學、宇宙化學和空間地質學的科研隊伍。
吉林隕石除極少數用於科學研究及其他用途外,大部分保存在吉林市(隕石)博物館。目前,全世界收集到的隕石標本,依據其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可分為:石隕石、石鐵隕石、鐵隕石。吉林市(隕石)博物館用吉林隕石交換了包括墨西哥Allende隕石、俄羅斯Sikhote-Alin鐵隕石、奈米比亞Gibeon隕石等國內外40多種隕石,進一步豐富了科研樣本和內容。
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內收藏的隕石。蒼雁 攝
中新社記者:古今中外,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止步,您認為隕石研究的意義和未來的方向是什麼,為人類探索地球以及外太空可能提供哪些幫助?
付瑩:中國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流星和隕石現象。2000多年前,由春秋戰國史官所著的《竹書紀年》載“帝癸十年,五星錯行,夜中隕星如雨”,記錄了發生在夏朝的一場隕石雨。此外,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定義:“星墜至地,則石也。”
付瑩講述如何打開“天外來客”的基因密碼。蒼雁 攝
雖然人類記載和收藏隕石的歷史久遠,但隕石作為一門科學只有200多年的歷史。隕石最重要的是科研價值,各國科學家在南極冰蓋地區發現了超過4萬塊隕石,它們主要用於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相對於登陸行星和到小行星表面採樣,研究隕石具有成本低和代表性廣泛等特點。具體來講,隕石的研究價值體現在以下方面。
其一,隕石是外太空岩石,更是太空化石。隕石的成分反映了其母體曾發生的種種變化,研究它的形成演化,對於了解太陽系的早期演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並可為太陽系形成後的行星演化過程提供比較的標準。
其二,隕石與地球具有同源性。目前已測定,隕石的年齡和地球十分近似,它們形成獨立的宇宙體的時期大致相同,地球上已知的化學元素在隕石中也均有發現。通過隕石研究小行星的化學組成與化學演化,對於認識地球的起源和演化進程有很大幫助。
其三,近年來人類愈發認識到地球有著被小行星撞擊的危險,通過對小行星與隕石的研究,可以助力開展小行星探測計劃,研究、監測、預警以及防禦小行星撞擊,保護地球家園。
歐陽自遠(左二)與外國專家研究吉林隕石。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目前世界各地有數萬顆“天外來客”,在學界以外,不同國家的“星友”如何交流,吉林隕石在其中是何角色?
付瑩:隕石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是一種稀缺資源。對大多數人而言,它是天上的星星,是一份上天饋贈,寓意美好。同時,一些隕石外觀漂亮,是奇石愛好者的收藏品。
20世紀90年代末期,大量隕石在非洲熱帶沙漠被發現,隨後隕石作為商品在交易會和網上大量涌現,一方面為科學研究提供樣品,另一方面也為各國隕石收藏愛好者帶來機遇。中國隕石收藏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
各地科學研究機構、博物館宣傳普及隕石知識,使愛好者對隕石的認知正不斷提高。以吉林市為例,近些年來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以吉林隕石為媒介,開展了一系列中外科普交流活動,促進不同國家的隕石研究者和“星友”親密交流。
“星友們”拍攝館內“星空”。蒼雁 攝
2018年由吉林市人民政府、國際隕石學會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主辦,吉林市(隕石)博物館承辦的中國·吉林國際隕石博覽會,吸引了國際隕石專家和國內隕石收藏者的廣泛參與,推進了隕石科普。
在社會日益進步和科學不斷普及的今天,公眾對吉林隕石的科學價值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識。以吉林隕石為媒介開展的吉星會友系列科普活動已成為具有專業性、學術性和權威性的隕石交流平臺,成為連通隕石研究者、科普工作者、星友的橋梁。(完)
受訪者簡介:
付瑩,吉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碩士,現任吉林市博物館隕石部主任,文博副研究員,《吉林市博物館館刊》執行副主編。長期從事隕石展覽策劃、隕石保護研究、隕石實驗室科普活動策劃、隕石微課堂策劃等工作。主持策劃的“探索星際、觸摸隕石”科普研學課程獲得“2015-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自然類、科技類優秀研學課程”,論文《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的博物館研學旅行研究》獲得“吉林省博物館協會第四屆論文研討會”一等獎。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