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原創文學“走出去”:講述一個“熱氣騰騰”的中國

發佈時間:2023-03-02 10:14:1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白藝嬌 | 責任編輯:鄭偉
2月25日,“奔流與交融的文學長河——中國原創文學‘走出去’沙龍”在北京舉行。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左三)
《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徐則臣(右二)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作家魯敏(左二)
翻譯家大衛·海森姆(右一)
(譯林出版社供圖/《中國新聞》報發)

2月25日,譯林出版社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主場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辦了“奔流與交融的文學長河——中國原創文學‘走出去’沙龍”,活動邀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人民文學》副主編、作家徐則臣,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作家魯敏,翻譯家大衛·海森姆(Dave Haysom)等嘉賓共同探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經驗和感受。

近年來,如何提升中國文學的國際傳播力,推動中國原創文學更深遠地走出國門,讓更多的海外讀者通過閱讀“中國故事”來認識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成為越來越多文化和傳播工作者聚焦和關心的重要話題。

施戰軍以《人民文學》外文版十余個語種在全球相關國家和地區成功落地為案例,分享了向世界立體推介中國文學的經驗。他指出《人民文學》和譯林出版社在“走出去”過程中有共通的經驗,即“中國故事世界表達”。

施戰軍提倡尋找世界讀者價值的契合點,將家庭、生活、自然、思念、回憶等人類共通情感主題,以不同的語種表達出來。他介紹了《人民文學》一個書係,通過講述“熱氣騰騰”的中國新時代生活,包括科技前沿的新事物、鄉村城市的狀況、年輕人對時代的感知……意圖激發更多年輕海外讀者對中國感興趣,對中國年輕的創作者感興趣。

徐則臣分享了自己在哥倫比亞與當地出版商交流經歷。他介紹,這些出版商對中國文學抱有強烈好奇,會去尋找一切可以了解中國文學資訊的路徑。很多人正是通過《人民文學》英文版《路燈》了解到年輕一代的中國作家。

徐則臣認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作家要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從尋找最大公約數到尋找自己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把傳統文學的敘事資源不斷地引入到創作裏面,讓作品具有足夠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他坦言自己正在做這方面努力,也提倡創作者的作品要找到“中國氣韻、中國氣派”。

英國若意出版社社長董榮軒、西班牙語譯者福玉星以線上方式介紹,近期出版的魯敏《六人晚餐》英文版和西班牙版在國外市場獲得大眾認可和普遍喜愛。

會場上,魯敏講述了幾個翻譯者的故事,故事裏的每位主人公都對中國文學充滿了好奇並堅定的進行翻譯和推廣。魯敏稱,海外譯者和讀者對中國文學的關注回到了文學的本身,不再把中國文學當成獵奇的帶有東方既定想像的存在。

中國文學真正能夠走出去,最終依靠的還是海外譯者和讀者熱愛中國文化、關注當下中國的摯誠之心。大衛·海森姆(Dave Haysom)指出,海外小型獨立出版社在中國文學“走出去”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出品《六人晚餐》的英國若意出版社,他們會與中國作家保持一個長期的工作關係。

中國文學“走出去”的路任重而道遠,但腳步一直沒有停歇。據介紹,《人民文學》至今已有十余種外文版在全球相關國家和地區落地,作品主要為小説和詩歌,迄今已經刊登作品約2000件,介紹作家約200人;截至2022年底,譯林社共輸出版權項目603種,與全球40多個國家、130多家出版機構建立良好業務往來,涉及語種36個。

施戰軍稱,2017年後,《人民文學》慢慢實現落地出版,海外出版商精選出他們想要的內容在當地出版,這改變了過去單向輸出的局面,也節省了單項輸出過程中所動用的財力和人力,如今中國文學傳播已經步入到從“走出去”到“融進來”的階段。(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