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多彩貴州2023年文旅推廣首次以影像為“橋”直播連線走出國門

發佈時間:2023-03-01 09:46:5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石小傑 朱晨曦 | 責任編輯:鄭偉
多彩貴州2023年文旅推廣首次以影像為“橋”直播連線走出國門
開幕式貴陽現場。 唐哲 攝

28日,多彩貴州2023年文旅推廣走出國門進入日本,“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首次以直播連線方式在東京舉行開幕式。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總領事陳巍在開幕式上致辭並宣佈開幕。大展主辦方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及攝影師代表在貴州貴陽同步出席活動。

開幕式東京現場嘉賓合影。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開幕式東京現場嘉賓合影。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陳巍在開幕式上表示,2023年適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週年,始於2008年的“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走進日本,續寫貴州與日本交流的文化新篇。今天展出的這些攝影作品,從一個個生動的局部與細節展示了今日貴州的無窮想像力,在觀看了這些攝影作品之後,期待更多的日本民眾能到這個既有原生態美麗風景和文化,又有凝聚著現代工業科技的近50座世界頂尖高橋的地方觀光旅遊,從貴州感受中國的魅力。

開幕式東京現場嘉賓參觀巡展。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開幕式東京現場嘉賓參觀巡展。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本次巡展在日本東京多元文化館開展後,將持續至3月15日,展期共15天。

本次巡展共有120幅作品展出,主要從五個篇章介紹貴州。第一篇章:空中瞰貴州·另一種視角,第二篇章:多彩尋貴州·生活的交響,第三篇章:體驗新貴州·跨越的線條,第四篇章:四季遊貴州·季節的韻律,第五篇章:洞·境。五個部分有機融合,顯示“山水貴州”的意象。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總領事陳巍致辭。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兼總領事陳巍致辭。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希望今天的東京吹來一股‘美麗多彩的貴州風’,為我們大家帶來新的希望和祈盼。”曾經在貴州大學學習中文並參加過2016年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經典作品展的日本攝影師竹田武史表示,“作為一名攝影師,我通過感官感受到貴州省被稱為‘多彩’和‘原生態’的魅力,我希望更多人能夠通過這次攝影展感受到貴州省的魅力。”

貴州正瞄準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目標定位,用好世界級旅遊資源,加快打造世界級旅遊吸引物。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加快發展旅遊産業和旅遊經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遊品牌漸入佳境。

巡展現場,觀眾可以用目光“走”在大橋上,從空中俯瞰綠水青山的生態貴州;可以隨著一張張都市、小鎮、古寨的圖片,飽覽“多彩貴州”的民族風情和城鄉生活;感受疾馳前進的“貴州速度”;可以伴隨四季色彩變幻,飽覽“美麗貴州”的山山水水……觀眾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樣”的貴州。

日本攝影師竹田武史致辭。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日本攝影師竹田武史致辭。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今天的貴州,已經成為人類減貧中國力量的典型與樣板,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成就斐然,‘黃金十年’世人所矚目。”陳巍表示,它以多彩的民族文化、獨特的自然生態和蓬勃的發展活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熱情關注。

開幕式貴陽現場。 唐哲 攝
開幕式貴陽現場。 唐哲 攝

2008年,為記錄、定格、展示多彩貴州,通過攝影講述貴州故事,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以下簡稱:大展)順時而設、應運而生。目前,大展面向全球徵集攝影作品已達數十萬幅,自2011年起分別在美國、英國等20余個國家,以及台灣地區舉辦過專題展覽。

作為一項國際性影像文化活動,大展以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宗旨,關注原生態文化發展,在展現貴州獨特燦爛原生態文化的同時,展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因而被海內外業界人士譽為“世界攝影盛會、民族文化薈萃”。大展始終追隨著貴州發展的足跡,通過大展平臺,吸引了海內外萬餘名攝影師入黔拍攝創作,為貴州諸多歷史性成就留下了最生動的“圖説”,大展也成為貴州對外展示形象,推進傳播和交流的重要文化名片。

巡展展覽現場。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巡展展覽現場。 大展組委會辦公室供圖

“2023年大展的主題是‘跨越·通向世界的橋梁’,這也是大展2023年伴隨貴州對外推廣向世界邁出的第一步。”大展主辦方表示,按照規劃柬埔寨、泰國同期舉辦巡展,通過在亞洲旅遊熱點地區的推廣,共同努力深化旅遊文化合作層次,共同推進旅遊企業、涉旅媒體的深度合作,促進海外遊客對貴州的關注,推動“多彩貴州風”勁吹全球。(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