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甘肅非遺“出海”:刺繡産品等獲華僑華人青睞

發佈時間:2023-02-28 17:11:2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閆姣 | 責任編輯:鄭偉

“‘魚躍龍門’虎頭帽銷往德國,玉兔香包銷往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甘肅省慶陽市非遺傳承人張煜瑤2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由其母親近期原創開發的各類刺繡産品得到海外華僑華人的青睞,古老的香包刺繡勾起了他們的鄉愁。

資料圖為甘肅省蘭州市一非遺産品展廳內,非遺傳承人忙著製作非遺作品。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連日來,甘肅省非遺傳承人忙著設計非遺産品,趕制海外訂單,“出海”拓市場。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27日披露,歷經一個多月的線上全球展銷,甘肅省30多個工坊100余個品類的非遺産品,共銷售114萬元(人民幣,下同),累計銷售非遺産品5437件。其中最受海外消費者喜歡的是洮硯、香包、刺繡,分別銷售19.5萬元、7.8萬元、5.2萬元。

“目前通過各種渠道銷往海外的非遺文創有1萬多件,正在趕制的産品有1500件,尚未製作的産品有4000多件。”張煜瑤稱,今年還會全力推廣“雲刺繡”,通過多個跨境電商平臺,拓展香包等刺繡文創的銷售渠道,探索中西方文化融合産品,設計製作能廣泛流通于國際市場的優秀作品。

資料圖為甘肅省蘭州市一非遺産品展廳內,外國小朋友正在挑選非遺産品。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截至目前,甘肅已有花兒、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有83項非遺項目被公佈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建成了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在甘肅大山裏,越來越多手藝人意識到,非遺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性。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劉衛華提及,甘肅青年傳承人尤其“傳二代”,通過市場化途徑發展至海外的願望特別強烈,“我們計劃通過官方和民間兩條路,儘量為傳承人爭取與海外互動的機會。”

資料圖為甘肅省蘭州市一非遺産品展廳內,外國小朋友在挑選非遺産品。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

談及甘肅非遺走向海外的困難,劉衛華坦言,本土傳承人在文創設計方面較為有限,尤其在跟現代社會接軌方面稍有欠缺,需要引入設計師,進行創新、嘗試,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打造出甘肅的非遺品牌。

“甘肅擁有豐富的非遺資源,慶陽香包等非遺項目,通過直播電商、産業經營模式、IP聯名等方式打造起自身文化品牌。”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曉珍説,非遺保護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引導與協調社會力量參與,轉變保護觀念,以多元主體合作取代一元主體管理,相互尊重、包容,提升保護主體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