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京劇名家王蓉蓉:一生只做一件事

發佈時間:2023-02-28 17:09:2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華卓瑪 | 責任編輯:鄭偉
2023年2月28日《中國新聞》報版面。

“小小杜鵑花,花開滿山崖……”一曲《黨的女兒》的經典唱詞,早已沁入無數京劇戲迷的心中。一唱一念間,張派名家王蓉蓉也成觀眾心中唯一的“田玉梅”。近日,“百年一心·山河同輝”首都統一戰線京劇音樂會舉行,由王蓉蓉主演的新編現代京劇《黨的女兒》再次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演出結束後,京劇大師張君秋親傳弟子、民盟中央委員王蓉蓉向本報記者分享《黨的女兒》背後的故事,以及她“四十年只做一件事”的京劇之路。

圖為王蓉蓉在《黨的女兒》中飾演田玉梅。(洪業攝/《中國新聞》報發)

【臺前】“她站在那兒,就是田玉梅”

“我很想演田玉梅。”上世紀90年代初,初次接觸歌劇《黨的女兒》,看到這個“普通而又偉大”的角色,王蓉蓉一下就被打動了,心中隨之産生這個念頭,她想通過京劇的表演、唱腔、塑造京劇田玉梅的形象。1992年,北京京劇院從歌劇移植改編了京劇《黨的女兒》的其中兩場,王蓉蓉飾演田玉梅,創演取得了成功,産生了很大反響。

2016年,王蓉蓉參加京劇流派創新發展工程,她馬上想起這部戲,京劇《黨的女兒》全劇的編排工作啟動,這個在她心中久久徘徊的想法,終於落地成現實。

將京劇與歌劇結合、融江西小調于京劇中,大型京劇現代戲新劇目《黨的女兒》在北京首演,呈現出京劇以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換的嶄新成果,受到廣大觀眾和專家的廣泛關注。

首演之後,王蓉蓉便帶團全國巡演。“習慣了傳統戲的聽眾能否接受這部創新戲?年輕觀眾能否接受這一題材?”演出開始前,王蓉蓉一直在擔憂。

結果比王蓉蓉預想的好很多。《黨的女兒》成為當時北京京劇院票房最高的創新劇目。這一成功源於劇本足夠吸引觀眾,更源於演員的表演。

《黨的女兒》演出後,有觀眾評價:她站在那兒,就是田玉梅。王蓉蓉在長安大劇院演出時,有戲迷甚至場場都來。

“京劇不僅是看故事情節,還要感受演員的表演藝術。”在王蓉蓉看來,京劇表演就是演人物,表演要先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這樣的理解,源於王蓉蓉看老師張君秋排練時的體悟:老師一旦進入角色,即便是便裝,即使外形和人物形象有巨大反差,他的舉手投足,一唱一念,都能讓王蓉蓉感受到臺上的並不是老師,而是他演繹的角色。

在最初排演時,為準確捕捉到田玉梅的內在氣質形象,王蓉蓉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和總政歌劇團借來電影版和歌劇版《黨的女兒》,反覆揣摩。

如今,王蓉蓉已在全國各地演出過百餘場《黨的女兒》。“王蓉蓉就是田玉梅,田玉梅就是王蓉蓉”,這種認識已在很多觀眾心中得到共鳴。

京劇《黨的女兒》自2016年首演以來,劇中的主要角色都配上了B角,唯獨王蓉蓉飾演的田玉梅沒有B角。因為像王蓉蓉這樣能勝任這麼高難度唱腔的演員不多,像她這樣能勝任唱腔的同時又符合田玉梅人物氣質的演員就更少。

《黨的女兒》劇中主要角色都是中共黨員,而演繹“黨的女兒”的王蓉蓉是民盟盟員。王蓉蓉説:“我是在黨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京劇演員,塑造田玉梅這樣為黨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英勇犧牲的共産黨員,為弘揚紅色文化,是我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2019年,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黨的女兒》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鐵門關市上演。能來到祖國的邊疆傳播京劇藝術,這讓王蓉蓉很興奮:“我們這就是真正的走訪基層!”

這次演出是這座建在沙漠上的城市第一次有京劇大戲演出。有當地中學生觀眾感慨,在電視上看到京劇都會換臺,“沒有想到京劇居然可以這麼好看、好聽,整場演出我一點兒都沒走神”。

身為民盟盟員,王蓉蓉常跟隨民盟組織參與扶貧項目,走訪基層演出。她也很喜歡與各地戲迷近距離接觸,“我一去,人家以前在電視上看,現在見到本人了,特歡迎”。

圖為王蓉蓉在《狀元媒》中飾演柴郡主。(洪業攝/《中國新聞》報發)

【幕後】“我對京劇的酷愛是天生的”

“不行,再來一遍。”首都統一戰線音樂會結束後,北京京劇院對演出曲目進行錄製,在《黨的女兒》錄製環節,由於燈光原因,第一遍有些瑕疵,王蓉蓉要求再來第二遍。

“雖然會耽誤大家時間,但在藝術呈現上一定要完美。”帶著對京劇的酷愛,王蓉蓉不僅在京劇演出中“太較真”,也在四十年中“只做了京劇排演一件事。”

1977年,16歲的王蓉蓉在位於史家衚同的北京人藝宿舍院,以一段《龍江頌》驚艷滿院話劇演員。“你不要回鞍山了,就留在北京,等著考戲曲學校。”北京人藝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推薦她參加考試。

考試前,王蓉蓉還面臨著唱京劇還是唱歌劇的職業選擇。

為了留住這副“好嗓子”,中央歌劇院曾專門給王蓉蓉請了“私教”,但對著鏡子練琴、練歌時,她就是找不到感覺,《南泥灣》的四段歌詞,怎麼也記不全,教她的老師氣道:“啥孩子嘛?”

“我不喜歡唱歌,只想唱戲。”1978年,中國戲曲學校正式升格為中國戲曲學院。守護著這份初心,王蓉蓉成為學院升級後的第一屆大學本科生。

畢業後,王蓉蓉選擇進入北京京劇院。然而,改革開放之後,隨著流行文化的涌入,京劇經歷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短暫繁榮後,再次陷入低谷。王蓉蓉清晰地記得,剛畢業跟團演出時,演出費是一天1.5元人民幣,“還得我自己帶行李,不帶行李是一天1元”。

與低演出費相伴的,還有一月寥寥可數的演出。剛畢業時,每月基本只有一輪演出,加上老演員也要參演,王蓉蓉基本都是一兩個月才輪到一次演出。

在那個年代,許多京劇演員要麼改行演影視劇,要麼出國下海,王蓉蓉依然堅持背著行李四處奔波。她憑著堅持和不斷上臺磨練,演出費慢慢地從幾毛錢漲到十塊錢、上百塊……這種堅持也讓她成為在同輩演員中演出場次最多的演員。

成為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後,王蓉蓉擔負起京劇院一團的市場經營任務,“那時候多難吶,副團長天天給我打電話,像催賬一樣,為了全團生計,我只能不停地去聯繫演出”。

“我對京劇的酷愛是天生的。”進入北京京劇院後,王蓉蓉再沒有離開過。採訪中,她強調了五次自己對京劇的“酷愛”,她以“酷愛”抵過了畢業後京劇的漫漫低谷期。回顧曾經的歲月,雖然歷經艱辛時刻,但王蓉蓉依然認為,“我一輩子都在做我喜歡的事,我是最幸福的”。

近年來,京劇的傳承發展迎來新的春天。以京劇改編的京歌以及因京歌走紅網路的“416女團”等受到大家普遍關注。對此,王蓉蓉表示,京劇要實現創新,首先要“守正”。

“京劇之所以被稱為國粹,是因為唱念做打、服飾粧容都有講究,演員從頭到腳的功夫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練出來的,高度程式化的動作,是在磨練中探索出的最極致、最美的狀態,只有在堅持守正基礎上的創新才展現京劇的真正魅力。”王蓉蓉説。(完)(《中國新聞》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