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博物館遊”助推文化與生活深度融合

發佈時間:2023-02-23 09:36:35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封壽炎 | 責任編輯:謝榮宇

據媒體報道,“博物館遊”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裏悄然興起。有別於走馬觀花、拍照打卡的傳統觀光遊,一些遊客走進博物館,沉下心來鑒賞文物,聽取專業人員深度講解,全面了解文物蘊含的歷史文化和精彩故事。更有遊客在整個旅遊行程中,目的地全部由博物館構成。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都是“博物館遊”的熱門目的地。

“博物館遊”悄然興起傳遞出一個重要資訊。對一部分遊客來説,文化已經不是旅途中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旅途的“正餐”。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拍照打卡的傳統觀光遊,已經難以滿足他們對於歷史文化、藝術思想的深度需求。與此相對應,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體性需求。對於歷史文化、藝術思想的深度學習、系統掌握,將成為形塑思想觀念、情感審美的重要力量,廣泛影響其日常生活,構建一種富於文化內涵的生活方式。

歷史文化、藝術思想在博物館和遊客之間的“供需銜接”,有助於實現博物館內外的充分連接,使館藏文物承載的歷史文化、藝術思想價值,在現實生活中引發共振、獲得迴響。由此,文物不但“活”了起來,參與、融入人們的當下實踐;它還像種子一樣,將古老、珍貴的文化價值播撒于現實生活的沃土。古老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交融,往往可以催生新的文化基因,帶來新的文化價值。

博物館得以更深入地走進群眾、走進生活,更好地發揮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博物館多年來不遺餘力“打開館門”、親近大眾的努力密不可分。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一批博物館通過精心策展、拍攝紀錄片、製作文化綜藝節目、開發文創産品等文化活動,大大提升了博物館的公眾關注度,使博物館、館藏文物、文化故事持續成為全社會的熱門話題。在實現廣度覆蓋的同時,“博物館熱”向深度推進日益成為一種必然。

博物館文物還與“非遺”文化互相交織、相得益彰,共同推動文化熱潮。如果説博物館文物在主動走進群眾之後得以更好地融入生活、參與當下,那麼很多“非遺”文化本身就是當下的生活實踐,是人民群眾日常的衣、食、住、行、玩。日前,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辦的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開幕式上,“非遺”文化就以鮮活的形態呈現了它的實踐性、在場性和日常價值——開幕式前夜,來自全國各地的203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和500多名非遺傳承人匯聚一堂,100多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攤鋪依次排開,構成了別開生面的“非遺大集”。“趕集人”沉浸在好吃、好玩、好看的“非遺”體驗內容中,實現了“非遺”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充分連接。

文化與生活深度融合的趨勢潮流,同樣在城市建設的層面獲得了呼應。比如,北京市就明確提出全面提升博物館與城市的融合發展,打造“博物館之城”。其中,建設“全域活態博物館”“重點文博區”,以及培育“類博物館”、探索“類博物館”開放管理模式的目標和理念,都使人們對未來“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願景充滿了憧憬和想像。在此願景中,文物和文化遺産不僅僅屬於過去、記載歷史,它們還真正動起來、活起來,融入、參與市民群眾的生活實踐,為他們提供深厚的文化精神滋養,成為形塑當下、開啟未來的重要力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