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踏雪尋梅,年味漸濃!解碼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發佈時間:2023-01-03 08:58:50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袁瑾 | 責任編輯:姜一平

小寒:踏雪尋梅,年味漸濃(解碼二十四節氣)

小寒是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一年將近尾聲。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間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其名曰:“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在古人看來,寒冷是一個不斷積聚的過程,冷氣積久而寒,卻未達極點,是謂“小寒”。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各地氣溫持續降低,小寒臨近“三九”,民諺有“冷在三九”“小寒一過,出門冰上走”“小寒勝大寒”等説法,可見此時的寒冷程度。

小寒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正值田間歇冬,南方地區也多是從事果樹修剪、小麥油菜追施冬肥、蔬菜越冬保暖等工作,農事並不忙碌。然而農人早已關心起來年的收成。人們常常根據小寒的氣溫、雨水變化預測來年的天氣、農事。比如“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當年小寒溫暖,預示來年立春前後有雪,清明雨水增多;“小寒雨濛濛,雨水驚蟄凍死秧”,若小寒陰雨,寒冷將持續到來年雨水、驚蟄;此外還有“小寒無雨,小暑必旱”“小寒不寒大寒寒”等。

寒冬臘月,人們注重飲食、保養身體,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寒食俗。比如南京人小寒要吃菜飯,取南京特色“矮腳黃”青菜、鹹肉片、香腸片、板鴨丁,再剁生薑粒與糯米同煮,味道十分鮮美。廣州人喜歡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糯米飯不光是糯米,得配上炒香的廣州臘味(臘腸、臘肉)、花生、碎白蔥等,吃來有滋有味。江浙一帶有小寒吃花生的習俗,花生可以健體,當地俗諺説“小寒喜慶長生果”“小寒花生食來年”。以傳統中醫觀點來看,在經歷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後,人體氣血偏衰。“三九”最是寒冷,陰邪之氣頗盛,此時合理進補可以抵禦寒氣侵襲,使得來年身體強健。小寒食補多講究“溫潤”,即用一些溫熱食物補益身體,比如羊肉、雞肉等肉類,核桃仁、大棗、龍眼肉等蔬果。正所謂“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嚴寒之中,仍有花信如約而至。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有“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的佳句。梅花帶著獨有的暗香,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幾分色彩。梅花自小寒時初綻,探梅尋芳者也日漸增多。梅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素以傲雪淩霜的高潔之姿得世人稱頌。

陸游《遊前山》有“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之句。“風信”即“信風”,是應著花期時令吹來的風。一番風來,吹開了應季的花,古人從中挑選花期最準確的一種花作為這一節候的代表,稱為“花信風”。明代謝肇淛《五雜俎》雲:“二十四番花信風者,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八氣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古人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從小寒至來年穀雨,共有八個節氣二十四候,每候都有一種花兒綻蕾開放,於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説。明人王逵《蠡海集》整理了完整的花信風名目,以梅花為首,待到楝花開盡,花信風止,綠肥紅瘦的夏季便來臨了。

小寒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梅花高潔,山茶富貴,水仙清雅。水仙多為家中水養,一球抽三五枝花莖,開四五朵白花,風姿綽約,雅號“淩波仙子”。文震亨《長物志》説水神馮夷服此花八石,由此得名“水仙”。不論是踏雪尋梅,還是在家中觀賞水仙,都為小寒增添不少雅韻。

儘管此時寒近極致,但春的氣息也漸漸瀰漫開來。進入臘月之後,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貼年畫、採購年貨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日子便這般紅火熱鬧起來。

袁瑾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為杭州師範大學副教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