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現實題材電視劇還需向“深度”“廣度”再開掘

發佈時間:2022-09-29 09:30:56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作者:許 瑩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交互性與時效性的特質被顯著放大。社會熱點資訊與話題作為觀察社會和時代發展的一個切面,不僅為現實題材影視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與重要把手,也對作品後期宣傳發酵力度的提升、討論場域的擴展産生深遠影響。例如近年來“原生家庭”母題被反覆書寫,《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安家》中的房似錦、《喬家的兒女》中的五個孩子等,這些人物命運的不幸似乎都與原生家庭緊密相關;《我是真的愛你》《暖陽之下》《少年派》《親愛的小孩》等處處都有現實生活中婚育焦慮的影子;《三十而已》《我的前半生》《第二次擁抱》等在“女強男弱”的人物設置中為女性描繪出一條條自我救贖、自我成長的瑰麗軌跡;《罰罪》《底線》《掃黑風暴》《破冰行動》等取材自引發廣泛關注的社會新聞或真實案件……

話題,已然成為現實題材劇解鎖熱度的關鍵,它們深諳社會熱點、生活壓力、集體情緒、爭議焦點與流行心理,此類劇整合功實現了觀眾個人遭遇鏡像化的投射,因之在熱播過程中,往往伴隨著觀眾個體經驗的感性抒發,並呈現出多元價值觀激烈碰撞、新舊觀念膠著更替的喧囂圖景。資訊過剩的當下,話題劇市場佔比與日俱增,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造了更為可觀的“注意力經濟”,但在創作上也陷入不同程度的困境,部分現實題材劇集正在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強情節的堆砌轉向熱話題的拼貼。

家庭教育中的虎媽貓爸、嚴母慈父;兩性關係中男性角色出軌、欠債、家暴、入獄,女性上演“娜拉出走”式的自我覺醒與成長;代際關係中原生家庭“重男輕女”成為孩子長大後人生中諸多痛苦與不幸的原罪……同質化的內容選擇與人物設置在一部劇集中被反覆排列組合,不僅透支了觀眾對現實題材劇集的審美期待、産生審美疲勞,更容易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現實生活中原本分散于醫療、住房、教育、婚戀、職場等各領域的焦慮點被戲劇化集中呈現,觀眾直言某些現實題材劇整合“筐”兜售、販賣焦慮也就不足為奇了。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熱搜、演算法、排行榜等為熱度提供了可視化的量化指標,有了數據的加持,話題在一部劇集中的參與進程被大幅前置,它們雖然為觀眾帶來了類似網文的“爽感”,但為“話題”而打造的“話題”,卻多半是以“金手指”的無端濫用、情節邏輯的不合理與人物角色的犧牲為代價的。例如在《玫瑰之戰》中,女主角顧念與職業現場嚴重脫節,做全職太太十年的她能夠在遭遇丈夫背叛後重返職場,全要仰仗于大學愛慕者豐盛自主地保駕護航與職場舉薦;該劇更是一開篇把顧念的丈夫送入了監獄,而在酒駕頂替案中突然出現了一段目擊者拍攝的現場視頻,且不説現場證據出現時機的偶然,視頻證據的內容也因情節需要而隨意處之——視頻恰恰只保留了故意肇事的部分,妻子來到現場頂替丈夫的關鍵部分卻不翼而飛……關注話題本身並沒有錯,只是我們需警惕“話題”成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一種新套路。

現實題材作為電視劇創作中佔比最大的部分,承擔著回應生活、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在對現實的呈現上,向“深度”挖掘,最能映見創作者自身的智慧。有的現實題材劇集對社會痛點、難點、熱點淺嘗輒止,披著話題的外衣以實現商業元素的傾銷,而也有創作者不滿足於對話題的照搬,而是力透紙背、苦心孤詣地去發掘社會現實背後潛藏的文化心理結構,運用藝術化的手法給人以啟迪。他們將作品視為社會價值的載體與協調者,努力同教育、醫療、法律等其他各個社會機構一道發揮其社會建構性作用。

有了洞見現實的能力,還要有表現現實的手段。克服套路化,或許還應從“陌生化”的藝術語言上做文章。在俄國形式主義文論中,有一個核心概念叫做“陌生化”。這一概念最早由俄國形式主義學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為手法的藝術》一文中提出:“藝術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複雜化形成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難度和時延,既然藝術中的領悟過程是以自身為目的的,它就理應延長,藝術是一種體驗事物之創造的方式,而被創造物在藝術中已無關輕重。”陌生化的藝術語言背後,通常承載著影視創作者對現實更準確、更獨特、更具深度的審美體驗。例如同樣是表現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天才基本法》藝術地構建了一個與現實相倣的鏡像空間,“草莓世界”與“芝士世界”裏的不同選擇給觀眾以反思愛與教育的啟迪;《開端》在多次“迴圈”中暗含了文化衝突、網路暴力、自私冷漠等眾多現實社會議題;正在央視一套、愛奇藝熱播的“禮讚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大考》在中國式家庭樣本的設置方面獨具特色,尤其是周博文、周美仁、趙珊一家三口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懂事的兒子、貪玩的父親、隱忍的母親一舉顛覆了過往家庭的人員設置,但卻是主創團隊“吃透”現實的一次真誠表達,既有“80後”人到中年的自我認同危機,也有青年一代心智成熟的展現。

現實題材向“廣度”開掘,最能映見創作者與時代、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創作者要敢於突破選材的“舒適區”,不僅對演員而言要打破單一角色的束縛,多嘗試不同角色的塑造,體驗不同角色的人生,同樣,對導演、編劇而言,也要有嘗試不同現實題材,通過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拓展自身經驗向度的能力。很長一段時間,在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中,工業、農村、國防科技等題材創作薄弱,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鏡頭似乎很難抽離光怪陸離的一線都市、家庭瑣碎的雞毛蒜皮。近年來為響應國家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農村題材電視劇收穫頗豐,雖然也存在一定程度上“深度”不足的問題,例如形成了外來扶貧幹部與當地幹部群眾從不解到和解的模式化創作,但也有拍出真情實感、贏得共情共鳴的《山海情》,細節落地、深挖文化肌理的《幸福到萬家》等一批優秀農村題材電視劇。工業方面雖也有落腳于真摯工人情懷的《麓山之歌》、國防科技方面有全景展現新時代航太事業的《問天》等,但此類作品的數量仍然不成規模。工農商學兵、科教文衛體,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表現對象本應更多元。

正如上世紀50年代文藝理論家秦兆陽所寫下的:現實主義,廣闊的道路。這句話放在今天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中,也絲毫不過時……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