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8月29日電 (閆姣)“當時轉做直播,我擔心的不是肚裏有貨倒不出,而是我的言行會不會損害品牌形象,我熱愛《讀者》,不希望因為我的口無遮攔讓它受到一絲絲傷害。”擔任《讀者》雜誌編輯近20年,陳妮娜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説書人”,在直播間講述雜誌背後的故事。
曾主要負責美術編輯工作的陳妮娜,對雜誌原創插圖有著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身處直播間時,她講述得最多的也是插圖的來源、歷史,以及其藝術價值。“為什麼我們堅持40多年一直配插圖?”她坦言,插圖的表現力強,而且作者都很著名,他們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讀者僅用9塊錢,就能看到藝術品。”
提及獲得一張插圖版權的難度時,陳妮娜舉例説,為了聯繫一位身處美國的職業插圖師,她輾轉聯繫多人,倒時差與其溝通,最終獲得了插圖版權。還有一次,通過各種資源和渠道,才找到一位白天睡覺晚上畫畫的老先生,十分不易,“希望精美的插圖能受到讀者們的認可和歡迎。”
“我挺感謝新媒體的,做直播就是在講雜誌的‘説明書’,告訴大家它好在哪兒?為什麼好?”陳妮娜説,一本雜誌雖然價格低廉,但背後有很多人共同努力。每位編輯做一期雜誌,都如“生了一個孩子”般珍視它。
面對“紙媒衰落”和“心靈雞湯”等網路質疑,陳妮娜稱,文字有它的魅力,閱讀可以讓人開闊心胸、拓展眼界,當人們遇到挫折時,腦海中閃過雜誌中一段文字或故事,會覺得“他都能堅持下來,我也可以”。“‘雞湯’是養生的呀,吸收文字的營養,才會保持良好的狀態。”
8月底,中新網記者走進直播間,讀者雜誌社品牌發展部策劃總監陳倩,手持雜誌介紹讀者發展歷史,傳播讀者文化,交流閱讀與寫作,分享“編輯部的故事”與職業體驗、人生感悟等。
“90後”陳倩是蘭州人,從初中開始就讀《讀者》。進入讀者出版集團工作後,她了解到更多雜誌的歷史和創刊故事,也從直播間網友們的留言中,看到了忠實粉絲的反饋,“我們從雜誌中有趣的文章開始講起,講到社會現實,又落到能觸動人心的點,希望以此讓網友們了解、接受、喜愛雜誌。”
讀者雜誌社品牌發展部主任溫彬接受採訪時説,截至8月16日,讀者雜誌社已直播152場。先後推出“真人圖書館”“創新創業,一起讀書”“博物館之夜——走進敦煌研究院藝術館”“雲端詩文朗誦會”“和《讀者》的作者聊聊天”“分享繪本裏的繽紛世界&親子共讀”等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直播活動,總參與人數達上百萬人次。
讀者出版集團自2015年起就開始佈局出版融合發展,近年來,更依託《讀者》雜誌優質內容打造新媒體矩陣,探索數字教育産品、試水視頻直播售書等,構建具有“讀者”特色的出版融合生態圈。(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