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小書房,大情懷!“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印象

發佈時間:2022-08-30 08:47:09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李韻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展大觀】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提到書房,最著名的大約算是紫禁城裏的“三希堂”了。乾隆帝在這裡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間8平方米的小書房也因此聲名遠揚。


  造雲石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書房,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是一種生活空間、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象徵。走進故宮博物院午門-雁翅樓展廳,走進“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即可體味到古代文人以書房為象徵的文化精神。

斗室之間 修身養性

邁進西雁翅樓,是展覽的第一部分“委懷琴書”。迎面而來的是一面墻,墻邊的門便是書房門了。進得門來,便進入了乾隆的“五經萃室”。所謂“五經”,就是《易》《書》《詩》《禮》《春秋》,乾隆陸續收集到岳飛之孫岳珂所校刻的版本,便合在一起收藏于昭仁殿後西小間。乾隆將這間書房命名為“五經萃室”並親自題匾。展廳裏的匾額就是原件。匾額下一排六扇紫檀描金的炕屏,刻的是乾隆所著《五經萃室記》,闡述了五經的重要性、宋代岳珂所刻五經的精緻程度、散聚經歷和五經萃室名的由來。

書房裏不僅有書,文房四寶亦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乾隆所用之物精緻講究自不必言,而旅行文具箱更是著實招人喜愛。一個紫檀木製成的長方形箱子,打開,可以搬出隱藏著的活動桌腿,再將木箱整體翻轉過來,文具箱便會轉化為一張高40釐米的書桌。木箱中另有兩個長方形錦盒,盒中設置層、格、槽等,用於精細物品的放置。仔細看,這套旅行文具箱所藏文房器物,包括琺瑯、漆器、玉器、瓷器在內的各類工藝精品。特別是在器物的構成上,體現了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等這些最能夠代表儒家文化內涵的文人用具。它便於攜帶,適宜使用者在出行途中加以使用,滿足了乾隆帝作為一位文人隨時抒發雅興的需求。

書房並非單純用來讀書寫字作畫,其核心是文人修身養性之所。展櫃中有一對玻璃畫三清圖插屏。玻璃畫是在玻璃的反面繪製圖畫,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著彩的另一面欣賞,因此被稱為“反向玻璃畫”或“玻璃背畫”。此屏心在玻璃的背面繪製翠竹和寒梅,又巧妙地在梅枝上方,在玻璃後涂一層圓形水銀,形成的鏡子象徵一輪明月。鏡畫結合,構成竹、梅、月的三清圖。

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介紹,這對插屏是乾隆花園延趣樓幾案上的陳設品,畫中的“月亮”鏡子又可作為儀容鏡,觀者的面部映照在鏡子中,構思巧妙,具有“照見天地心”的意象。


乾隆帝的“五經萃室”書房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修其身、正其心,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都是行走天下的法寶。

 書房之大 家國天下

位於午門的展覽第二部分“正誼明道”,處處充盈著古代文人那流淌于血液中的家國情懷。

展廳正中展線上,乾隆手書的楷書“正誼明道”匾奪人眼目。王子林介紹,“誼”同“義”,出自《漢書·董仲舒傳》:“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他説:“仁者一定是顧大義謀大利,顧大德謀大功。正誼明道的思想在中國古代産生過深遠的影響,成為歷代儒生自我修煉的重要標準與境界。”

大匾旁邊的另一件重器再次印證了帝王對自我修養的重視——乾隆楷書《大寶箴》挂屏。故宮博物院宮廷歷史部館員劉國梁告訴記者,《大寶箴》是唐代張蘊古所作,是對君主的規勸警誡。認為君主應該嚴格自律,勵精圖治,愛護百姓,大公無私。雍正帝時,把其中一句改寫為“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乾隆更是親手抄寫挂在日常起居的養心殿,意在時時自警。

與君王的以國為家相比,志士仁人的愛國更令人感佩。

展廳中,文天祥的一封信札頗具代表性。這件《文天祥行書上宏齋帖卷》是文天祥在30歲時,寫信向包宏齋晉陞道賀。信中表達了對時政的憂憤,對包宏齋的“忠忱愛國”“憤世疾邪”表示景慕,認為包氏被重用是國家之幸。信裏敘述了在江西剿寇等政事,提出“無政事,何以立國”,體現出儒家士大夫對國家憂難的關切和愛國忠心。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為後世歷代所推崇。展覽選用了明代著名書畫家陳淳寫的《行書岳陽樓記卷》。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世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和目標。

天地為廬 心靈寄所

書房是文人心靈寄託之所。“書房不僅是看書、寫作、藏書的空間,裏面還蘊含著情懷和傳承。”王子林説。

徜徉于展覽的第三部分“結契霜雪”,時時可見松竹梅的身影。松,經冬不凋;竹,清高有節;梅,淩寒傲雪。作為書房三友,它們是文人氣質和精神的象徵。

展廳拐角處有一對紫檀嵌玻璃松竹梅插屏。劉國梁介紹,它們原先是放在乾隆花園三友軒中的。三友軒內不僅大量使用松竹梅作為室內裝修的裝飾題材,其室內陳設的傢具也多呈現松竹梅元素,此對插屏亦可見其中意趣。

梅花自古便是文人反覆吟咏、描繪的對象,以之暗喻孤傲、堅貞、廉潔、誠信的品質而有所寄託,所以不同時代的雅士文人對其倍加青睞。明代陳繼儒尤愛梅花,寫詩作畫,寄意其間,樂此不疲。展廳裏的《梅花圖軸》上,老幹虬曲,新梅自盛,細草之間散落花瓣,用筆簡潔,構圖明快,是其代表佳作。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文人們在獨自修身的同時,也喜歡雅集唱和。從記載著這些場面的作品中,觀眾可以觸摸到古代文人以天地為廬、以山水為友的清雅之氣。

展廳裏有一塊仿佛“亂入”的石頭。這塊高63釐米、寬70釐米的造雲石,堪稱“活化石”。這塊靈璧石上,刻錄了元朝至正十年秋以賞石為主題的一次雅集,如果細看,還能找到董其昌的“留言”。

這裡提到的雅集,是文人雅士吟咏詩文、議論學問的集會。西雁翅樓的展臺巧妙還原了曲水流觴的場面。宋青白釉瓜棱執壺、建窯黑釉盞、醬釉盞托等文物宛若“漂”在水上。兩側展櫃裏,《西園雅集圖卷》《蘭亭修禊圖卷》等畫作是雅集的“紀錄片”,將蘇軾、蘇轍、黃庭堅、王羲之等名人吟詩潑墨的狀態定格。

就連鼎鼎大名的《蘭亭八柱帖》,其存放的裝匣正面,雕刻的也是“蘭亭修禊圖”。紫檀木雕修禊圖存貯蘭亭八柱插屏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屏心板雕的蘭亭修禊圖,再現了王羲之、謝安等魏晉名士在會稽山陰曲水流觴的風雅,留白處嵌有銀絲乾隆帝禦制詩一首。屏心板可取出,中間為存放《蘭亭八柱帖》的八個抽屜。“有些雅集經過後世論證,其實並不存在。”劉國梁説,但通過這些作品仍可以展現出文人嚮往的一種優雅生活——曲水流觴,唱和雅集。

不論居廟堂之高,抑或處江湖之遠,家國在吾心,擔當在吾身。這便是書房承載的文化精神。

據悉,“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持續至10月23日。本展覽憑故宮門票免費參觀,但須預約。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按照限量、預約、錯峰原則,每天3000人,約滿為止。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式實名預約故宮門票和展覽。

(光明日報北京8月30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30日 09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