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在千年吉祥圖案裏讀懂國人“納福禎祥”的祈盼

發佈時間:2022-02-09 15:13:26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方雲 | 責任編輯:蘇向東

 

      藏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清末緙絲《百子圖》帳幛,共繡有40多組童子嬉戲圖案,如盪鞦千、騎木馬、下棋、捉鳥、釣魚、划船、採荷、彈琴、觀畫、撲蝶、驅儺、捉迷藏、踢球等,表現了四時祥和的庭院與天真活潑的童子,滿圖喜氣非常。圖為這件作品中童子踢毽子的場景,“毽子”音諧“見子”

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款五彩雲龍紋小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粉彩描金雲蝠紋賞瓶,其中雲紋象徵高升和如意,蝠象徵福祉

故宮博物院藏清紫檀鑲黃楊木雲蝠勾連雙蓮盒

     取蓮之清高淡雅、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成為此類紋飾的重要隱喻內容。圖為濟南市博物館藏明宣德青花束蓮紋盤

      民間普遍認為,兒童穿戴虎頭、狗頭帽,披獅子、麒麟斗篷,穿虎頭鞋等,可以庇祐新生命的健康成長。圖為兒童艾虎圍涎

       曾盛行于宋代年節的吉祥紋樣“百事吉”,是植物吉祥紋樣的典型代表。圖為浙江省博物館藏宋金縷百事吉結子

年節的況味,始終離不開老百姓納福禎祥,避害趨吉的願景,在疫情的起起落落中,祈盼祥和與康寧的民俗心理尤為凸顯。正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福祿壽喜美好生活——中華吉祥文化特展》就在這樣一種語境下,成為新年裏市民遣懷休閒並帶回吉祥好兆頭兒的熱門去處。

中國吉祥文化兼具宏大與精妙。何謂吉祥文化?“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先民們于生産勞動、宗教信仰與藝術活動中孕育而出的,至今已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與精神要義。唐《樂府 郊廟歌辭·祭太社樂章·送神》曾述“吉祥式就,酬功載畢。親地尊天,禮文經術”,清楚地講述了吉祥圖案禎祥、禳災的功能,已上升到國祚徵儀的盛大場合;而“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敘述性特質,又讓它重回到接地氣的生活世界。反映吉祥寓意的圖案與紋飾,集民眾生活智慧與東方哲思之所長,通過或抽象、或具象的紋樣符號,將先民勇於探索的創造力、想像力,積極向善、向美的祝福心理以及家國昌盛、天下和諧的美好願景描繪得淋漓盡致。

縱觀中國吉祥圖案的演進,從六千年前刻畫于岩石之上的獵狩場景,足以證明史前先民已能創造出具有簡單敘事功能的吉祥圖案,來表達其生存所需力量與基本條件的訴求;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紅陶上的魚紋、蛙紋,紅山文化的豬龍、龜獸等,已能用抽象造型表達出鮮明生命繁衍的寓意;發掘出土的大量遠古器物與裝飾品等,都證明吉祥圖案,正是先民在自然探索的生産勞動與生活過程中,被源源不斷地創造出來的。而真正意義上寓意被固化下來的吉祥圖案,約出現于商周,成熟于宋元,更為世俗化的符號系統,已廣泛運用於與時間儀軌相洽的各類社會活動中,發展至明清至繁盛,滲透至民眾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禮樂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迎祥祈吉與禳災避禍寓意的紋樣,集中圍繞著“福、祿、壽、喜、財”五大主題,通過豐富的人物故事紋、動植物紋、文字幾何紋等,展開了一幅中國人民世代描述的盛世太平、國泰民安的圖卷。

想像瑰麗的神話故事紋

“三星拱照”“麻姑獻壽”“八仙過海”“劉海戲金蟾”“和事二仙”等,屢屢見諸於傢具、漆器、瓷器、織物、金銀玉器等,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場景中,將吉祥寓意之後隱藏著的中華文脈代代相傳

神話故事紋多指以神、人活動或形象為內容的紋飾,既有反映神話故事的精靈仙子,也有真實歷史中的典故人物。通過與場景精心搭配與組合,生動再現了神話傳説、歷史故事、戲劇場景,並於世代使用中實現了有序流傳。神話與傳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源頭,是原始先民的思維模式、世界觀和生命觀的體現,他們所創造的反映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圖案,充滿了瑰麗的想像,講述了大膽探索世界、解釋世界、征服世界的情感與信心。神話人物圖案中,如“三星(福、祿、壽)拱照”“麻姑獻壽”“八仙過海”“劉海戲金蟾”“和事二仙”等,屢屢見諸於傢具、漆器、瓷器、織物、金銀玉器等,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場景中,將吉祥寓意之後隱藏著的中華文脈代代相傳。

在歷史故事人物吉祥圖案中,以現實題材的社會場景為多見,如節日、儀式、遊樂、獵狩等;人物角色多姿多彩,如仕女、童子、壽叟、狀元等,但民眾卻甚是偏愛《百子圖》。《白虎通義·宗族》曰:“族者,何也?族者,湊也,聚也。上湊高祖,下至玄孫。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為親。”百子圖,亦稱百子迎福圖、百子嬉春圖。《詩·大雅·思齊》雲:“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百”取“大”或者“無窮”之意,最初用於對周文王子嗣眾多的讚美。“百子圖”是“添丁多子”的祥瑞之兆,以“早得貴子、闔家和美、子孫滿堂”來表達中國傳統宗族觀念中,對子嗣繁衍的美好祝願。

紡織品是百子圖的主要載體,在中國各地婚俗中,新娘嫁粧必備百子錦緞被面、被褥。因百子畫面生機盎然,活潑有趣,以諧音、諧意的雙關手法,祈願多福多壽,子孫昌盛與萬代延續,也是為長者祝壽、兒童生日常見陳設與裝飾。如收藏于孫中山大元帥府的清末緙絲《百子圖》帳幛,共繡有40多組童子嬉戲圖案,如盪鞦千、騎木馬、下棋、捉鳥、釣魚、划船、採荷、彈琴、觀畫、撲蝶、驅儺、捉迷藏、踢球等,表現了四時祥和的庭院與天真活潑的童子,滿圖喜氣非常。如帳幛上童子踢毽子的場景,“毽子”音諧“見子”;又如三子鬥蟋蟀,象徵多子;童子戲金魚,象徵“金玉滿堂”;還有童子騎于麒麟之上,意為麒麟送子;“狀元遊街”“射三連圓瓶”等場景,寓意著科舉高中、連中三元等等。可以説,百子圖集中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倫綱常、宗族繁盛的觀念予以物化與再現。

君子比德的動植物紋

有“花中四君子”之稱的梅、蘭、竹、菊,是崇高品行節操的君子寫照;龍、鳳、猴、羊、鶴、蝴蝶、金魚、蝙蝠等動物,多以諧音、會意、比喻等方式,來達成瑞獸驅惡避邪、迎祥祈吉的樸素功能

中國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比德”,倡導人們從自然審美對象中獲取教育的靈感,要求人們通過教育的方式塑造完美的人格。孔子曾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比德説”。“比德説”立足於儒家經世致用的政治哲學,要求人們治國必先修身,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備仁、義、禮、智、信等品德。因此從動植物本身特性延展而出美德與品行,成為此類紋飾的重要隱喻內容。如植物圖案中,有“花中四君子”之稱的梅、蘭、竹、菊,梅之風骨,蘭之高潔,竹之操守,菊之素淡,是崇高品行節操的君子寫照;又如“歲寒三友”中,“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比德于松之不懼嚴寒,剛正不阿;比德于“蓮”,取蓮之清高淡雅、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絕不隨波逐流。

曾盛行于宋代年節的吉祥紋樣“百事吉”,即是植物吉祥紋樣的典型代表。宋吳自牧《夢梁錄》中述:“醫士亦饋屠蘇袋,以五色線結成四金魚同心結子,或百事吉結子,並以諸品湯劑,送與主顧第宅,受之懸于額上,以辟邪氣。街市撲買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以備元旦懸于門首,為新歲吉兆。”宋時的“百事吉”有著多種表達方式,可取松柏、柿子、橘子插于瓶壺,或擺于果盤,或將圖案繡于絲綢並懸挂于房樑,起安宅祈祥之用。後世流傳的“百事結”紋樣亦廣泛見於首飾、瓷器、編結等各類藝術創作之中。

在對動物造型的模擬中,多以龍、鳳、猴、羊、鶴、蝴蝶、金魚、蝙蝠、生肖動物等為常見,以諧音、會意、比喻等方式,來達成瑞獸驅惡避邪、迎祥祈吉的樸素功能。比如,在民間普遍認為,兒童穿戴虎頭、狗頭帽,披獅子、麒麟斗篷,穿虎頭鞋等,可以庇祐新生命的健康成長。老虎、獅子、麒麟、大象等,常常成為母親縫製衣物的題材與內容,取猛獸威猛之勢來達成保護幼子的功效,這種行為與古老的厭勝遺俗及儀式密切相關。虎為獸中之王,虎圖騰一直深受漢族先民的崇拜,是驅惡辟邪的象徵之一。老虎童圍涎,用虎的形象來祛邪,庇祐孩童虎頭虎腦,健康活潑;虎頭鞋多在紅、黃鞋面上繡出五色虎,老虎口銜艾草,腳踏五毒。此外,狗頭鞋、豬口鞋、公雞鞋、陽雀鳥等動物圖案亦被普遍使用,通過交感巫術使得穿上此類生命力旺盛動物造型的服飾,便能像這些動物一樣健壯成長,不受侵擾。

動、植物紋飾多與文字符號交叉組合排列,形式巧妙,畫面呈現出豐富的節奏與韻律感,將所蘊含的深厚民俗文化內涵,通過東方審美予以表達。如荷花與鯉魚組合,象徵著“蓮(連)年有魚”或“魚戲蓮”;石榴與蝙蝠組合,象徵著多子多福;喜鵲與梅花組合,象徵著“喜上梅(眉)梢”;牡丹國色天香,與鳳鳥組合,象徵著“鳳穿牡丹,花開富貴”;山茶花四季長春,象徵“生機勃勃”等。

韻味無窮的文字符號紋

千變萬化的“百壽圖”,是用真、草、隸、篆等各種書體寫出的一百個壽字構成的組合圖形,表達了長壽百歲的祝願;回紋的造型呈封閉狀的環形反覆,延綿不斷沒有窮盡,因此被認為是“富貴不斷頭”,幸福永昌的象徵

漢字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它不僅單音多義,同時具有音、形、意特徵,不僅創造出了無數無與倫比的美麗詩篇,也為民間藝術提供了廣闊的創造元素。在常見吉祥圖案中,同音雙關的例子俯拾皆是:蝠(福祉),鹿(功祿),蝶(耋·長壽),桔(吉慶),羊(祥瑞),桂(富貴),荔(利益),鵲(喜兆),魚(有餘),瓶(平安),蓮(聯姻),音韻之美加上吉利的口彩與寓意,深受民眾的喜愛。

漢字紋飾最為普遍的是團壽與福字。《尚書·洪范》雲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命、富貴、健康寧靜、道德良心得到滿足、得善終這五點,是中國古人對一生福氣的終極追求,五隻蝙蝠圍繞壽字飛行,就代表了“五福捧壽”。作為祝賀壽誕的“百壽圖”,則代表了民眾對益壽延年的普遍嚮往,在千變萬化的“百壽”之中,多用真、草、隸、篆等各種書體書寫出的一百個“壽”字組合成字形。最負勝名的作品,當屬廣西永福百壽岩的南宋《百壽圖》摩崖石刻。在高175釐米,寬148釐米的陽刻大“壽”字中,布排了100個陰刻小“壽”字,形態、書體各異,無一雷同。還有的百壽圖,則將不同字體的“壽”字分十行排列,每行十個,構成方塊形;或將這些“壽”字圈列,構成圓形圖案。

除了象形、鐘鼎、鳥文、小篆等各種字體外,百壽圖還輔乙太極圖、蝌蚪文、桑葉形、花瓷罐、古彩陶以及垂柳、荷花、壽桃、葫蘆、綠竹、祥雲、蛟龍、博古文玩等組成“壽”字形,成為傳統“壽”字吉祥樣式的集中展示。在“壽”字構圖形式中,以單個“壽”字構圖的,字形長的稱“長壽”,圓 的稱“圓 壽”“團壽”或“花壽”。這些都是圖案化的字符,是帶有一定藝術特性的字體形式。另外,在圓形壽紋邊圍飾如意圖案,稱為“如意壽字”;繪五隻蝙蝠圍成圓圈,當中一個圓形壽紋,稱為“五福捧壽”;由團壽紋和盤長、蝙蝠組成的圖案,稱為“福壽綿長”等。一個“壽”字,體現了中國人對生命的熱愛,承載了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為中華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與長久注入了無限美好的激情。

在抽象符號紋飾中,含意往往表達較為隱晦,但體現了中華的含蓄與委婉之美。常見紋飾有太極八卦盤長、方勝、喜相逢、回字紋、如意、聚寶盆、搖錢樹、暗八仙、八寶、扣碗、戟等。例如古老的回紋,民間又稱鬥紋,史前彩陶馬家窯的馬廠類型就出現了菱框紋與回形紋,一上一下、一正一倒,在方折紋樣當中填充網格。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絲織物與青銅器上也出現了兩個相套的正方形回紋。回紋的造型呈封閉狀的環形反覆,延綿不斷沒有窮盡,因此被認為是“富貴不斷頭”,幸福永昌的象徵。上海地區喜將“回紋”稱“鬥紋”,是因為人們將手指上圓形迴環狀指紋稱為“鬥”,也是米的乘量器,而“米”本身就兼具糧食與金錢的象徵,因此鬥紋意味著“食糧充足,日進鬥金,源源不斷,無盡無休”。

又如,將抽象的格紋冠以生活器物、食物的名稱,不僅十分貼切百姓生活,更透露出煙火氣息的通俗趣味與機智幽默。格子紋,在上海方言中被稱為“豆腐格(子)”,因“豆腐”音近“頭富”而被廣泛用於織物與裝飾上,寓意家庭富裕,吃穿不愁。而方形格,因形狀如同古代銅錢“孔方”,被縱向直線貫穿聯結成串,如同挂在腰間的錢串子,象徵著“腰纏萬貫”。就連極為普通的曲線條,因黃白二色相間,也被表述為“金銀鏈條”,毫不掩飾對於財富,對於富裕生活的追求與嚮往,而這些正是吉祥寓意能不斷被充實、被使用、被創造的源泉與無窮動力。

納福求吉,辟邪禳災是中國吉祥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內涵。渴望生存,讚美生命是人類的共性,能夠在天、地、人三者合一的信仰空間裏,順其自然、平安和諧的生存是古往今來人們最大的願望。縱觀中國吉祥紋樣的發展,從商周的青銅器,戰國時期的玉器、銅鏡、漆器,秦代的瓦當、漢代的畫像石和畫像磚、隋唐五代的石刻、宋代的建築彩畫、明清的印染織繡和瓷器,可以看到吉祥圖案與民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狀態。樂觀、自信,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品質之一,中國人民從不放棄對於“生”的信念,對於幸福的嚮往。所謂“吉祥”,正是對於生命、和平、友愛、安全、富裕等的祈念和祝願,也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而走向繁榮發達的巨大動力之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産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吉祥圖案的欣賞、使用與傳承,正是激活中華傳統文化基因的有效方式與手段。邁進2022壬寅新年,在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複雜多變的當下,當全人類成為命運共同體,吉祥文化也為世界送上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讓我們以吉祥圖案來寄寓對新的開端、新的嘗試的嚮往,以祥和、憧憬來激勵、充盈的內心,鼓舞著我們在建設幸福家園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作者為民俗學博士、上海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