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高價的音樂節你還玩得起嗎

發佈時間:2021-11-05 09:00:44 |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 韓軒 | 責任編輯:秦金月

金秋時節是舉辦流行音樂節的旺季,但隨之而來的“音樂節又漲價了”的話題引人關注。早年間二三百元的單日音樂節票價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五六百元的單日票價,甚至還出現了單日價格破千的情況。音樂節票價為何最近飛速上漲?除疫情因素外,是什麼影響了音樂節的成本?未來音樂節的票價又是否會回落?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票價漲:500元幾乎是“起步價”

“求求了票價千萬別太高,學生黨真心買不起!”不久前,大學生小雨(化名)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彼時,她一直關注的成都仙人掌音樂節正要開票。這場音樂節在十一期間上演,但她看到開票票價時卻猶豫了,因為單日早鳥票為588元,單日全價票為988元。

被音樂節票價震驚的,不只是小雨這樣的學生。在北京工作的徐女士十一期間去了麥田音樂節,她買的是一張普通單日票,價格為588元。“十一想找個地方放鬆一下,就買了音樂節的票,當時看到價位覺得有點小貴,但看到有崔健,心想能值回票價了。”這是徐女士第一次去現場看音樂節,她發現現場的年輕人特別多,幾乎都是大學生,“像我這種工作幾年的人能接受這個價位,對那些學生小朋友來説,這個價位可能就有點狠了。”

無論是資深樂迷,還是想去音樂節體驗一下的普通消費者,最近都在討論音樂節票價上漲的話題。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音樂節的價格陡然提升,今年十一期間更是明顯攀高。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十月全國各地有數十場音樂節排期(含部分延期或取消的音樂節),遍佈一二線乃至三四線城市,根據已開票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單日票價都在300元以上,一二線城市附近的音樂節單日“起步價”基本在500元以上,588元、688元的票價最為常見。而在兩三年之前,在北京附近舉辦的大型音樂節,如草莓音樂節等,單日票價在二三百元。

除了單日最低票價提升外,分區票價也在這兩年越來越普及。絕大多數音樂節都設有普通區域和vip區域(或稱pro區域),臨近舞臺的專區票價會更貴。十一期間在北京舉辦的M_DSK音樂節,全價單日票價為599元,pro單日票價為999元。

在行業觀察人、《音樂先聲》創始人范志輝看來,這兩年音樂節的票價是肉眼可見的上漲,“現在看一場音樂節的價格和看演唱會的票價差不多了。”

成本高:疫情期間音樂節成“搶手貨”

説起音樂節票價上漲的原因,業界普遍認為,疫情的來襲和反覆,促使票價升高。

“疫情來後,音樂節成為很多人的首選,不僅‘重度樂迷’想去看,普通觀眾也想把它當作娛樂活動,哪怕不是因為喜歡某個樂隊,就是為了和朋友出去玩,也會想去體驗。”范志輝説,再加上音樂節是在戶外,與室內的劇場、音樂廳相比更容易達到防疫要求,市場需求量在提升,“音樂節的市場很活躍,可以説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音樂節票價的上漲則明顯與成本相關。明白音樂娛樂創始人王毅介紹,支付給藝人的演出費和音樂節本身的製作費用是音樂節成本中的“大頭”,“由於疫情的關係,很多港臺藝人來不了,可選擇的、能壓軸的內地樂隊和藝人也不是很多,他們的價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王毅透露,目前舉辦一個音樂節,壓軸藝人的價位基本在200萬元左右,明顯高於疫情前。再加上此前幾年《樂隊的夏天》等綜藝節目的火爆,樂隊的演出價格也在上漲,“不少樂隊的費用也在小100萬元。”

疫情期間,演出場地也變成稀缺貨,能夠批下來的場館變少,場館費用自然會有提升,這些也會平攤到票價中。“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售票數量的下降。”王毅説,“出於防疫需要,可售票數量明顯下滑,票價肯定會漲上去。”

不過,也有一些成本提高與疫情無直接關係。王毅本人曾打造恒大星光音樂節,他透露,很多藝人對專業要求越來越高,他們會要求音樂節的音響等設備必須達到自己的標準,否則可能不願參加,“還有一些藝人的團隊很多,他們會自帶舞美、調音等工作人員,一個團隊有20多人,差旅費也要主辦方解決。”王毅還透露,目前不少音樂節都在嘗試線上直播,線上直播也涉及版權等問題,這樣一來藝人會要求加錢。此外,近幾年音樂節的製作成本也在提高,舞美、燈光等製作效果,比五六年前有明顯提升。

大眾化:要關注普通消費者的體驗

音樂節票價的升高引發網友的議論,但消費者中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部分人在喊貴,另一部分人為能看到偶像演出欣喜若狂。

今年不少音樂節增加了頗有人氣的明星,這些音樂節的票價也水漲船高。由湖南衛視主辦的芒果音樂節,請到了GAI周延、周震南、二手玫瑰等藝人,最高票價高達18888元。

“這幾年説唱類的演出很有票房吸引力,在這個小垂直分類裏,主打年輕化、流量化,很多藝人的粉絲有很高粘性,消費能力也很強,一些音樂節就以他們為主打陣容。”范志輝説,但與此同時,這幾年間音樂節的大眾化趨勢也越來越強,普通消費者沒有偶像濾鏡,只是為了去體驗音樂節的氛圍,這可能是他們對音樂節“喊貴”的原因。

王毅也看到了音樂節市場中粉絲追星的現象,但他認為,“音樂節的市場氛圍永遠不會是粉絲經濟。”王毅承認,音樂節選誰做壓軸嘉賓對票房有明顯的影響力,“但長久來看,真正的音樂節是一種生活方式,觀眾們可能是為多個樂隊而來,為體驗而來,不會只是為某一個人而來。所以從長久來看,音樂節的觀眾群體也不會是單一的粉絲群體。”

音樂節越來越大眾化,也是業內人士觀察得到的共識。范志輝也表示,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全國不少音樂節在當地的旅遊景區或特色景點舉辦,除了音樂外,還融合了消費、交友、跨城旅行等多種元素,三四線城市舉辦的音樂節越來越多,音樂節的受眾也越來越豐富。

“在這些趨勢的共同作用下,疫情過後,票價即便回落,也不會回落太多。”范志輝説,“音樂節能否長久在某一個地方生根、發展,變成有吸引力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把音樂節做成大眾産品,做得長久,還是要保證普通消費者的體驗。”記者韓軒新華社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