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閱讀城市”威海對話: 城市脈絡需要閱讀 中國故事正在傳播

發佈時間:2021-10-22 16:54:1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楊俊康 | 責任編輯:謝榮宇

中國網10月22日訊2021年10月20日~22日,由中國出版協會指導,中共威海市委宣傳部、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1“閱讀城市”威海對話舉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揚州、蘇州、寧波、成都、濟南、海口、麗江等12座全民閱讀推廣典型城市代表,齊聚威海,共同探討全民閱讀未來發展趨勢,攜手發佈全民閱讀城際合作倡議。會議上提出“閱讀城市”概念,未來將聯動全國多個城市舉辦跨區域聯動和合作。

 城市文化脈絡是城市發展並傳承下來的文化成就、精神財富,是一個城市和地區記憶延續、文化內容生長的內在脈絡與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指出:要弘揚歷史文化,多層次、全方位、持續性挖掘歷史文化遺産的歷史故事、文化價值、精神內涵。“閱讀城市”成為新時代輿論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挖掘在地文化品牌價值、推動産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思路”和“好方法”。

 探索——

閱讀,驅動城市名片發榮滋長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具體提出了“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的工作方向。回想“全民閱讀”這一關鍵詞,已經連續8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今“閱讀”的定位更多走進了時代、走進了生活、走進了城市化的重要進程裏。

 各地政府積極響應,不斷探索出具有區域特色的閱讀品牌。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國所有省(區、市)都有了省級閱讀品牌,80%以上的縣(區)有了閱讀推廣活動。“書香上海”“北京閱讀季”“南國書香節”“深圳讀書月”“書香威海”等一批閱讀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城市將全民閱讀作為“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

 “書香威海”為例,威海市近年來結合自身特點大力推進城市書香建設——通過圖書館和城市書房等,初步形成城市“15分鐘閱讀文化圈”;舉辦“好書之夜”讀書晚會、威海“閱讀行走”計劃、“中國繪本展威海展”系列主題活動形成了威海特色的全民閱讀活動矩陣。“書香威海”品牌活動以本土文化為內在驅動力,以國內國際交流為催化劑,有力推進了“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提升了威海的整體知名度和文化魅力,營造出了全社會熱愛讀書、崇尚讀書的良好氛圍。威海在山東省率先建設城市書房,截至2020年底,威海市共建成 41家城市書房、25處廣泛分佈于街道的共用書櫃——一個千里山海、可遊可讀的城市形象苒苒豐滿。

 融合——

閱讀,促使城市文脈百江匯海

 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而一個城市的文脈,如同一條奔涌的河流,不斷融合,最終交由“閱讀”來傳遞與進化。新時代的城市建設與文化緊密相連——讓這些城市歷史“活”起來,讓它們“開口説話”,閱讀它們背後的故事,讓人們在可觸摸到的城市文化地標中感悟歷史、記住鄉愁,從而在思想的碰撞中踐行文化與旅遊産業的深度融合,讓城市居民在觸手可接的生活圈範圍內完成城市文化的傳承和再創造。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知名作家和代表性“閱讀+”跨界實踐者就如何提升城市閱讀品牌力、打造城市閱讀氣質,如何增強城市閱讀策劃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塑造城市閱讀IP,拓寬城市閱讀跨界力、推進城市閱讀與文旅等産業實現深度融合等話題,發表了前瞻思考,並進行了深入對話。

 對話過程中,專家學者不約而同提到,需要在時代的發展中閱讀,需要閱讀時代的發展。“閱讀除了書本的閱讀,其實還有行走的閱讀,”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印刷發行處處長曾原介紹,“利用沉浸戲劇的形式帶著讀者能與城市産生更多的關聯。漫步在武康路周邊,既有武康大樓,也有宋慶齡故居,也有巴金故居,也有我們開普敦大廈等等,通過內容呈現的劇情,觀眾及演員在這兩個半小時在這個街區去進行沉浸式行走,去體現藝術、閱讀和建築之間的結合。”

 閱讀成為城市故事的歸宿與歷史文本的延續。“閱讀城市”促進在地居民講述人們身邊歷史文化遺産的故事,帶著讀者去研學,從書本內容中沉浸到城市街道鮮活的文化場景中,理解傳統優秀文化,拓展城市文化發展的創新肌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在落地環節,活動特別聯合新星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邀請《威海傳》《深圳傳》《海南島傳》的作者孔見、胡野秋、徐承倫,以及《閱讀大運河》的三位主創,走進威海圖書館24小時城市書房,與市民分享他們閱讀城市、書寫城市傳奇的經驗和感受。

 聯動——

閱讀,助力城市發展美美與共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獨特性,這是城市文化品牌打造的基礎。城市在漫長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由於不同的自然地理、生産條件等因素,以及各地域背景下城市居民觀察和思考方式的差異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城市文化脈絡,表現出各地多彩多樣的風土人情。但高速的城市化進程不可避免地也帶來了同質化競爭的現實問題,如何讓閱讀的價值助力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如何讓閱讀成為城市差異化建設的良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作協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張柯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引用費孝通先生的十六字箴言指出了“閱讀城市”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價值。在人們的身邊、在老百姓的日常裏、在煙火氣的生活節奏中,藏有城市最動人的故事,也提供了城市參差多態的發展路徑。而“閱讀城市”是威海嘗試從“高顏值城市”向“深內涵城市”進展的重要一步。

 “城市最生動的靈魂在於人,而人與閱讀有著天然的聯繫。把城市的故事交給讀者,讀者産生感動進而開始表達、開始創造,城市就有了獨特而持久的內容生産力。”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兼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在對談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閱讀城市”威海對話活動的對話環節,城市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呈現出自然順暢、積極包容的局面,産生出跨城市、跨區域共生共贏的合作態勢。通過發起城際合作倡議,威海對話打開了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思路格局。

 同時,各城市的分享案例也紛紛提到,傳統的閱讀正在與新型的美學業態或者是文創業態頻繁跨界,呈現出良好的産業“連接屬性”。

 傳播——

閱讀,傳播中國故事情真意切

 城市的發展裏有各自動人的故事,故事裏藏著市民百姓的日常,藏著時代的變遷和思想的演進;故事裏蘊含著當地的文化習俗,也蘊含著歷史的文脈和民族的精神,它們共同構築著中國的故事。它們需要被講出,被人們發現,乃至共情。閱讀一座城市,不僅是閱讀城市生動的過去,更是不斷書寫和影響著中國的當下和未來。

 真實而共情的文本是資訊傳播核心的橋梁。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地理位置上空間的相隔,而是腦海中文化的藩籬。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要在溝通中形成共識,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只能通過密切的溝通。城市的文本展開了流動的敘事,城市的閱讀構成了情感的共鳴。

 威海對話,人們思考閱讀如何賦能城市,世界也看到了書香裏的美麗中國。活動中,威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觀威海”的線上直播間裏,網友們熱情地討論提問、點讚、分享,表達了對城市更深的情感,也在不經意間傳播與踐行了閱讀城市、書寫的實質。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全民閱讀在尋找升級路徑與可操作的模式,中國故事在山海之間找到了與時代同頻的路徑。

 (文/楊俊康)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