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備受京滬兩地戲迷關注的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亮相上海大劇院,一曲悠長的《百年通惠話滄桑》更是與黃浦江水珠璧交輝,京滬兩地血脈相連的京劇傳統得以再度交融。
劇照 主辦方供圖
這臺音樂會由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三大劇團200余人攜手演繹,在藝術形式上大膽探索,運用交響樂、京劇藝術相結合的舞臺形式,以國粹藝術展示京杭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遺跡和人文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作為三度唱響國家大劇院的北京大戲,《京城大運河》實現了將京劇藝術與西方交響樂相融合的有益探索。不同於以往的大運河題材藝術創作,《京城大運河》聚焦于描繪“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脈絡,開創了該題材舞臺藝術創作之先河。正如北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李飚所説,“《京城大運河》堪稱一次意義非凡的守正創新。”
劇照
早在上世紀初葉,上海就被京劇藝術家視作北京以外最重要的舞臺,這裡的觀眾懂戲、愛戲、癡戲,口味自然也是無比挑剔。創作打磨兩載的《京城大運河》,首度離開“主場”即登陸中國京劇聖地之一的上海,同樣面臨考驗。
演出序幕拉開,一曲《一支塔影見通州》奏響,西方交響樂與中國傳統戲曲融匯貫通,既尊重歷史,又不失革新的演出形式,讓台下戲迷和藝術家都在心裏叫了一聲“好”。
這部大戲亦恰如一部徐徐展開的歷史長卷,將大運河北京段的漫漫歲月以及北京城獨特的歷史文化娓娓道來。從曹雪芹創作《紅樓夢》到徽班進京、再到八里橋抗擊侵略者,及至中國夢起、時代更新,北京京劇院18位表演藝術家輪番上陣,“七朵梅花”爭妍鬥艷,或激昂、或低婉、或雄渾、或旖旎,藝術與歷史交融、傳統與現代交織、理想與現實交匯。全場觀眾熱情高漲,掌聲不絕於耳。
一位年近八旬的上海老戲迷大呼過癮:“這部戲讓我看得好生痛快!既欣賞了京劇藝術,又了解了北京大運河的歷史,真可謂兩全其美。”
劇照
“這是一部精彩、傑出、接地氣的精彩作品,未來它會走向神州、走向世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點評説,《京城大運河》既有豪情、激情,更有深情,“這部作品為時代和民族放歌,更為偉大的中華民族放歌,它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現代的震撼力。”
上海京劇院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觀後難掩激動。在她看來,《京城大運河》的策劃令人震撼,聽之感動而享受。特別是通過藝術的形式,令觀眾了解大運河以及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一部精妙且感人的創意之作。”
參與演出的北京京劇院葉派著名小生李宏圖表示,能夠得到北京以外觀眾的認可,對於創作者和參與者無疑是一件欣喜的事情,“藝術精品的打造需要不懈的打磨,觀眾的反響就是最好的證明,《京城大運河》要力求成為一部傳世之作。”
北京市文旅局局長陳冬表示,《京城大運河》是第一部反映京杭大運河北京段歷史的舞臺藝術作品,藝術家們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能夠唱響上海大劇院,證明了這部大戲擁有的良好基礎,同時也將“大戲看北京”落到實處。在經過三輪修改後,《京城大運河》還將進一步打磨,力爭成為謳歌時代和民族精神的力作。
當晚22時,演出結束已近一小時,卻仍有大批觀眾遲遲不願離去,細細揣摩著適才難忘的唱段,這邊廂唱一句“走遍了千山萬水,悟盡了世道輪迴,參透了運河靈性”,那邊廂回一句“江山依連血脈傳,南水潤北國,古河展新卷”。
(原標題:交響樂與京劇融合,《京城大運河》讓上海戲迷看得好生痛快)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