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寶盆”三號坑的倒扣圓口尊被提取時,在場坑長不住感嘆:“圓口尊被順利提取出土。”話音未落,在三星堆三號坑內的其他考古人都笑了。原來,“順利”一詞一語雙關,提取倒扣圓口尊的工作人員名叫張順利,而提取過程也確實挺順利的。
95後考古新青年張順利是上海大學文學院中國史專業的研究生,2020年12月跟隨徐斐宏老師來到三星堆參與三號坑的發掘,在三號坑的主業是拍攝文物出土的視頻,副業是在小夥伴忙不過來的時候補位文物發掘。
不同於人像攝影,文物拍攝不需要開美顏,最主要的目的是確認文物出土的位置,“證實東西是從這個坑裏提取出來的。”而憑藉在考古工地鑽研出來的經驗,張順利的敏感度不錯,他知道如何抓拍文物出土的精彩瞬間,甚至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架好三腳架、按下開機鍵,靜候文物破土而出。
海昏侯墓轟動一時 理工男改行學考古
如果不是海昏侯墓的考古新發現震驚全球,本科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張順利現在可能坐在實驗室裏研發新能源材料。
一個理工男為何“半路出家”改學考古?張順利笑言,這是他在考古現場被問及次數最多的問題。
讀書期間,他經常泡在圖書館裏閱讀歷史方面的書籍,或者反覆觀看人文歷史類的紀錄片,對考古萌生了一些興趣。2015年,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出土了數量驚人的金器和多件玉器。隨後,有多部紀錄片還原了海昏侯墓出土的經過,讓熒屏之外的張順利對考古萌生了濃厚的興趣,覺得那是一個“神聖、令人嚮往”的工作。
畢業之後從事材料研究方面的工作,張順利的內心深處有些蠢蠢欲動。儘管深知跨專業考研難度非常高,他依然想挑戰自我,“跟著興趣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於是報考了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在備考期間從更為專業的角度深入了解了海昏侯墓之後,張順利在考研面試環節被問及海昏侯墓的出土情況。他內心一陣悸動,這是興趣與專業、運氣與準備的完美結合,入行學考古的起點十分“順利”。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抓拍國寶出土瞬間
2020年,張順利在山東崗上遺址實習了3個多月,從刮面的基礎上分析遺跡的性質,到判斷開口大小、方向,他都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操作。崗上遺址以大汶口文化堆積為主,也有部分東周、漢代遺存,出土器物非常豐富。令人印象頗為深刻的是,他從那一批墓葬中的一個人頭骨左側清理了一枚骨質箭鏃,這個不起眼的文物對於判斷墓主人如何死亡很可能指明瞭方向。
2020年12月,做事細緻、擅長拍攝整理電子資料的張順利被調到上海大學三星堆考古隊,從事文物攝像的工作。有人調侃,一個不會考古發掘的攝像師,不是個合格的考古攝像師。張順利對此表示認同,基於自己的考古經驗,他需要準確預判當天可能出現的遺跡,更不錯過文物出土瞬間。
如今的科技考古需要全面收集器物的考古數據,包括攝像的影音資料和精密儀器記錄的坐標數據。在三號坑採訪的時候,封面新聞記者看到現場幾位工作人員配合十分默契,有人在坑內清理文物,有人為器物打標簽、編號,也有人報告它的坐標數據,而張順利則扛著錄影機來回走動,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角度拍攝文物出土視頻。
“考古攝像工作更考驗人的考古素質,這是基於經驗的一種敏感度。如果架著機器24小時拍攝,對於後期整理視頻而言工作量繁重,所以我們需要精準抓拍器物出土的精彩瞬間。”儘管扛著錄影機拍別人考古發掘難免技癢,但能夠見證三號坑所有的器物出土,還是讓他頗具自豪感。
讓他最為自豪的一次,是他和徐斐宏、楊鎮在三號坑清理出頂尊跪坐人像,從發現一個尊的口沿,到用手鏟、毛刷揭開人像的神秘面紗,這些珍貴的視頻素材都被記錄下來。
如何準確判斷器物即將出土?張順利透露了他的經驗。考古人工作時要分析土質土色,挖到器物層的時候,如果有大量青銅器即將出土,土質會明顯變黑。民工清理到器物層,都會比較輕柔、仔細,如果看到他們清理的土塊上帶有銅銹,張順利就要立即架好相機,等待“撥開泥土見文物”。
防護服上畫羊頭 青銅出土很順利
沒來三星堆之前,張順利通過看書、看紀錄片做了準備工作,覺得三星堆非常“神秘”。在這裡從事考古工作快一年了,他和小夥伴們與三星堆朝夕相處,試圖從出土文物中破解三星堆的謎題。
張順利所在的三星堆三號坑被譽為“聚寶盆”,是器物露頭最早、出土器物最多的一個祭祀坑。工作之餘,常有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的小夥伴趕來圍觀,交流發掘心得。
工作之餘,他喜歡逛博物館,四川的很多博物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此外,三星堆一號坑二號坑的考古報告也是他翻看次數最多的一本書,每一次重磅文物出土,他都要翻看這本考古報告,對照著圖錄尋找三號坑與一二號坑的聯繫,期待發現更多的驚喜。
三星堆考古發掘現場臥虎藏龍,幾乎每個人都有隱藏技能。張順利喜歡丹青,他在防護服的後背上用篆書寫上了自己的名字,還畫了一隻羊頭和“三星伴月”。他告訴記者,這兩個圖像大有深意,“三星伴月”是三星堆這個名字的來歷,“羊頭”在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多有發現,就像“吉祥物”一樣,意味著有好運加持,更多的器物即將破土而出,“就像我的名字一樣,一切順利”。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楊博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