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坦尚尼亞小説家摘得諾貝爾文學獎

發佈時間:2021-10-08 09:15:44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施晨露 | 責任編輯:謝榮宇

7日,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瑞典學院的院士們再度作出了出人意料的選擇,將獎項授予1948年出生的坦尚尼亞小説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授獎詞稱,古爾納“不妥協于殖民主義的影響和難民處在不同文化與大陸間鴻溝的命運”,他將此“富有同情心地滲透到”其作品當中。

古爾納用英語寫作,常駐英國。他最著名的小説是《天堂》(1994年)、《荒漠》(2005年)等,多次入圍布克獎。1980年至1982年,他在尼日利亞巴耶羅大學卡諾分校任教。1982年,他搬到肯特大學,在那裏獲得博士學位。他的主要學術興趣是後殖民寫作和與殖民主義相關的話語,尤其是與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關的話語。

“在非洲作家中,這是一位有鮮明文化自覺的寫作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非洲英語文學史”首席專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朱振武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評價古爾納。

朱振武介紹,古爾納的寫作在反殖民主題上走得比較深入,他曾入圍布克獎,這説明國際文壇看到了他的創作勢頭。可以説,古爾納毫無疑問是坦尚尼亞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他有五六部具有較大影響的長篇小説,亦有中短篇小説和隨筆問世,創作立體、成果豐碩。“作為非洲一流作家的代表,從年齡上來説,也到了收穫的季節。”

古爾納寫殖民主題,但與站在西方人立場上的殖民小説不同,他不是帶著“另一隻眼”看這片大陸,而是深入非洲文化的肌理,帶有很強的反思和非洲人骨子裏的反殖民意識。朱振武認為,從類型上來説,古爾納與這幾年一直是諾獎熱門人選的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比較接近。

“非洲有一批這樣的作家,他們的作品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古爾納的作品中甚至融入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這一方面與馬克思主義在他們的成長期盛行有關,另一方面,流散到歐洲各地的非洲作家直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影響,天然地接受了這種思想。”

“英語文學在相當一段時間裏被看作是英美文學,非洲基本被視為文學的不毛之地。其實,非洲文學有它獨特的文化意蘊和美學表徵,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朱振武認為,在非洲這塊擁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3億的大陸發生的文學現象不容忽視,而作為非洲文學重要組成部分且在國際上聲名鵲起的非洲英語文學,應該成為業內關注和研究的要點之一。

“非洲英語文學已經成為世界文化中的特殊現象,引起各國文化界和文學界的廣泛關注,我國應該儘快填補這塊空缺。”朱振武呼籲,非洲英語文學雖受英美文學傳統影響深遠,但在主題探究、行文風格、敘事方式和美學觀念等方面卻展示出異質性和差異性,呈現與英美文學交相輝映的景象,因此具有世界文學意義。

古爾納的作品尚無簡體中文版出版,而他的作品列表上包括《離別的記憶》《朝聖者之路》《多蒂》《天堂》《令人羨慕的寧靜》《海邊》等多部。2014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説選集》收錄了古爾納的兩篇短篇小説《博西》和《囚籠》。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